王涛
- 作品数:44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高原湖泊平坝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析——以环滇池地区为例被引量:17
- 2020年
- 以环滇池1006个乡村"涉水"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分析,借助GIS中核密度分析、象限分析、缓冲区分析及泰森多边形分析,可视化分析地名文化景观,从而揭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乡村"涉水"地名分布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集中分布于滇池北岸、西南和南岸坝区的三角洲、山前冲积平原和缓坡地带,随海拔升高地名减少。②乡村"涉水"地名变化反映滇池水位的涨落,集中分布于滇池0~4 km范围内,距离滇池越近,人类依靠滇池从事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越频繁。③乡村"涉水"地名来源一脉相承,以滇池为源,位于滇池北岸、东南岸和西南岸的坝区地名关系相互影响较大,与人口集中分布区吻合,乡村间往来密切,影响强度较深,但服务范围半径较短。
- 王涛李君陈长瑶王海燕李立晓
-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文化景观乡村聚落
- 二硫化钼量子点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与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二硫化钼量子点(MoS_(2)QDs)因具有尺寸可控、量子限域效应强等优异的物化特性,故在传感、荧光检测和光催化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钼酸铵为钼源,以谷胱甘肽为硫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水溶性好、尺寸均一的MoS_(2)QDs(MoS_(2)QDs-1)。为探究不同硫源对MoS_(2)QDs尺寸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又以钼酸铵和L-半胱氨酸分别为钼源和硫源,通过相同方法制备MoS_(2)QDs(MoS_(2)QDs-2)。研究了MoS_(2)QDs-1和MoS_(2)QDs-2样品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与MoS_(2)QDs-2样品相比,MoS_(2)QDs-1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更小(3.88 nm)、平均晶粒高度更低(4.75 nm)、光学带隙更小(3.65 eV)和荧光量子产率更高(10.8%)。
- 蒋胤李佳保王琴戚自婷姚雪梅王涛王兆阳杨培志
- 关键词:量子光学水热法光致发光光学带隙
- 洱源县村落“三生”空间格局演化与功能协调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以高原坝区洱源县为例,依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洱源县1km网格内三生空间进行赋值,计算地均分值与协调度,通过核密度分析三生空间分布状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地均高值区集中在东部平坝区和缓坡地带,与粮食作物产区基本协调一致,扩张大于缩减的速度。(2)生活空间地均高值区以东部平坝区为主,与城镇和农村用地基本吻合,扩张始终大于缩减的速度。(3)生态空间地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山地,部分在东部湖泊或湿地周边,扩张小于缩减的速度。(4)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度与生活、生产空间基本一致,协调性逐年提升。
- 王涛李君陈长瑶
- 关键词:村落土地利用
- 单层MoS2的CVD法制备及其能量采集应用
- 王涛
- 环滇池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评价与优化建议
- 2019年
- 环滇池地区即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最集中、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集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历史文化多元融合等特征的典型区域.随着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一定特征.基于此,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平台对该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发展,环滇池地区产业结构以"三二一"高水平结构演进,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对地区GDP贡献最大;第一、三产业演进相关度最高,第二产业次之;产业结构空间差异由大到小,空间相关性越来越强,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针对环滇池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形式及特征,结合滇池生态环境现实,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 张烈琴陈长瑶李君王涛王若菲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多民族共生村落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研究——以云南省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以多民族聚居村落郑家庄为例,从农户微观主体视角出发,采用3S和PRA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该区域全覆盖式调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郑家庄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郑家庄多民族共生性较强,农户居住空间在亲缘关系"小聚居"的基础上形成"互嵌"特征,各民族"互嵌-共生"分布特征明显。②整体上,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较高,满意度的社会环境>住宅内空间>住宅外空间,和谐共生关系得到很好体现。③局部上,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其他4个民族>藏族>白族>汉族,各民族满意度虽然存在差异,但民族共生关系逐步加强。④个体上,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差异明显,受访人员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量、就业方式等因素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 王涛李君李立晓王若菲陈长瑶
- 关键词:满意度
-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气候资源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依据红河县气象站及保护区附近4个气象哨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访谈所得非常规资料,采用理论推算方法对保护区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显著。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温、年日照时数、年积温逐渐下降,年降水量和年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增多。一年中,光、热、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山地南坡较北坡多。针对热量和水分资源垂直分异特征将保护区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可为保护区及附近社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王涛王平邹亚平
- 关键词: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
- 基于多功能视角下边境乡村居住空间演变研究——以云南泸水片马村为例
- 随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成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乡村新功能悄然兴起。但乡村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病”也逐渐凸显,特别是边境乡村,统一乡村发展规划使得功能区无序发展、定位模糊;过分注重自然...
- 王涛
- 关键词:边境多民族
-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变上,1978—2020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呈现“中段高发、两端低发”的倒V形态势,于1989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2)在网络拓扑上,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总体规模先增后降,网络结构日趋疏松、联系强度与通达性降低,网络核心由豫、闽等中东部地区向川、黔等西南地区转移,买方、卖方市场分化显著。(3)在空间演化上,犯罪活动集中于胡焕庸线东南部,拐卖男童南方高于北方;犯罪活动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转移显著,拐出高值区趋向于西南地区,拐入高值区多为中东部地区;贩运路径由“数地高发”转向“全国频发”后逐渐萎缩,跨省与省内贩运现象并存;犯罪网络形成了4个以滇-粤-桂-冀贩运社团为主导的犯罪社团,内部联系紧密,呈现地理邻近性与跳跃性并存的区位特征。(4)在形成机制上,网络节点、网络联系、网络社团3个层面对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的影响逐级递进,且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
- 王静李正王涛师岱余丽娇
- 关键词:拐卖儿童犯罪社会网络分析
- 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及时空演化被引量:2
- 2023年
- 西南边疆地区的城镇协调发展对实现我国城镇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横断山区为例,探析其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维度构建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分析横断山区10个州市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0—2020年,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变好,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中等协调上升为良好协调。(2)空间上:横断山区西北地区的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南地区。(3)演化特征:2010—2020年,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有南北向发展趋势,呈现先集聚后分散的特点。实现横断山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需加强跨区域合作,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 崔红茶陈新熊理然王涛朱睿倩
- 关键词:城镇化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