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建

作品数:332 被引量:5,810H指数:4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1篇经济管理
  • 28篇历史地理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建筑科学
  • 12篇社会学
  • 11篇文化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农户
  • 43篇农区
  • 37篇农业
  • 33篇经济地理
  • 30篇经济地理学
  • 25篇地理
  • 25篇欠发达
  • 24篇企业
  • 23篇区域经济
  • 22篇影响因素
  • 21篇集群
  • 17篇产业集群
  • 16篇县域
  • 14篇地理学
  • 14篇实证
  • 14篇农村
  • 14篇网络
  • 14篇金融
  • 12篇专业村
  • 11篇欠发达地区

机构

  • 297篇河南大学
  • 124篇河南财经政法...
  • 55篇河南财经学院
  • 8篇安阳师范学院
  • 7篇广东财经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国际欧亚科学...
  • 2篇中国银行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30篇李小建
  • 38篇乔家君
  • 37篇李二玲
  • 21篇高更和
  • 21篇罗庆
  • 19篇樊新生
  • 14篇吴娜琳
  • 13篇史焱文
  • 13篇朱纪广
  • 12篇许家伟
  • 9篇杨慧敏
  • 8篇于正松
  • 8篇彭宝玉
  • 7篇李君
  • 7篇祝英丽
  • 7篇龙晓君
  • 6篇孔云峰
  • 5篇苗长虹
  • 5篇覃成林
  • 5篇海贝贝

传媒

  • 74篇经济地理
  • 23篇人文地理
  • 21篇地理研究
  • 19篇地域研究与开...
  • 18篇地理科学
  • 17篇河南大学学报...
  • 15篇地理学报
  • 15篇地理科学进展
  • 13篇经济经纬
  • 10篇中州学刊
  • 8篇河南科学
  • 5篇河南教育(高...
  • 4篇中国人口·资...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河南大学学报...
  • 3篇统计与决策
  • 3篇地理教育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区域经济评论
  • 3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10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15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18篇2014
  • 11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30篇2009
  • 29篇2008
  • 11篇2007
  • 15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被引量:6
2022年
产业集聚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2004—2021年中国289个城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甄别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整体上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区域经济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产业结构上专业化集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发展提供动力,但多样化集聚并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本地和邻近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城市规模效应上特大城市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大中城市多样化集聚对邻近区域具有空间极化效应,小城市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均不显著。区域效应上东部地区主要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中西部地区获得经济效应既有专业化集聚又有多样化集聚,东北地区无论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均不显著。
朱纪广李小建
关键词:产业结构空间溢出效应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试图以演化的视角和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来审视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跃迁(包含衰退和新的成长)四个阶段,强调了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地方政府在延迟甚至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新产业集群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家伟乔家君李小建
关键词: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基于实地调查,从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网络、村域种植规模变化、不同类型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参与村空间集聚特征4方面对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进行分析发现:特色种植空间扩散网络密度低,空间持续性不强,但其变化的空间范围一定,集聚特征明显。运用AMOS21.0对以上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1)农户自身特性,尤其是冒险性精神对其持续种植时长影响较大;(2)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条件获取越便利,农户持续种植时间越长;(3)政府推动对农户持续种植具有正向作用;(4)资源环境,尤其是土壤特性和能人带动对村域种植规模影响深刻;(5)距离区位对村域持续种植的影响弱于基础设施条件。
吴娜琳李立李二玲李二玲
关键词:农户结构方程模型
山区贫困县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与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嵩县为例被引量:27
2018年
山区贫困县具有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且居住空间格局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其中小学空间格局变化及可达性分析在教育公平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豫西山区贫困县嵩县为例,利用1997、2007、2015年中小学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1)嵩县中小学空间布局在一些地形条件地区局部集中:小学在浅山丘陵区和低山区分布相对较多,初中则局部集中在浅山丘陵区;(2)撤点并校使中小学数量减少,各行政村内学校数量的分布差距缩小,趋势线逐渐平缓;(3)Voronoi模型的Cv值结果显示,中小学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状态,随着中小学数量的减少其空间集聚程度逐渐下降,在县域北部沿东北—西南走向呈现面状密集分布区,沿境内两条主要干线路(G311和S247)分别形成南北和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区;(4)2015年中小学空间可达性区域差别明显,小学最远入学距离为最近入学距离的160倍,有26.1%的村庄初中入学距离达10 km以上,且全部位于中山和低山地区;(5)地形、交通、人口、经济、政策因素等对嵩县教育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杨慧敏张香玲李立李小建王兵
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引领能力与辐射效应——以非上市公司为对象的视角被引量:5
2021年
以2008-2013年2 087家中国A股市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和85 568家非上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观察对象,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研究了区域内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创新的引领能力和辐射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区内非上市企业具有显著的创新引领效应,即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越强,其引领周边非上市公司创新的能力越强。其次,我国各个区域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引领能力和辐射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即东部华南等区域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引领能力较强,辐射半径较大,而中西部等区域相应的提升空间较大。最后,创新引领能力和辐射效应存在时变差异,即虽然各个区域相应的创新引领能力和辐射半径均有所提升,但相对于东部区域,中西部区域相应提升幅度较大。
许家伟张文怡肖忠意李小建
关键词:上市公司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
平原和山区县域聚落空间演变对比分析——以河南省延津县和宝丰县为例被引量:33
2017年
以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平原县(延津县)和山区县(宝丰县)为例,基于1972、1990、2013年聚落斑块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两县聚落空间演变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两县聚落均呈集聚分布,平原县聚落逐渐趋向随机分布,而山区县集聚趋势逐渐增强。2景观指数显示两县聚落斑块面积占比变动相似,而平均斑块面积平原县明显大于山区县,且增长程度较大;平原县聚落斑块数量、密度均持续减小,而山区县持续变大;平原县最大斑块指数增加明显,而山区县有所下降;聚落邻近程度均在增强,但山区县表现更突出;1990年代前聚落扩展明显快于1990年代后,这一差异在山区县更为明显。3平原县中间位序聚落较多,聚落规模分布趋于集中,各等级规模聚落扩展差异较小;而山区县聚落规模分布趋于分散,中等规模聚落相对较少。4两县聚落扩展均快于人口增长,但1990年代后山区县两者趋于一致;经济发展不能很好地解释两县聚落扩展的差异;地形直接造成两县聚落分布模式和景观指数的不同;交通对平原县聚落的影响较山区更为显著;乡镇点对山区县聚落的影响更为复杂,其辐射带动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娄帆李小建陈晓燕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聚落
国外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新特点及启示被引量:7
1992年
根据国外工业地理学文献资料分析,评述这个学科研究的两个新特点:公司的地理研究和区域政策对工业影响研究,兼论我国工业地理研究的借鉴意义。
李小建
关键词:地理学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收益递增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规模经济和分工经济是收益递增的两个侧面,企业集群所具有的较高的收益递增速度正是二者双重作用的结果,而网络联系缓和了由扩大规模而引起的协调成本与规模经济、由分工深化而引起的交易成本与分工经济的两难冲突,所以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它在理论上比单个一体化企业和城市聚集体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率。
李二玲李小建
关键词: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网络组织
中国高速成长200家中小企业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中国高速成长200家中小企业调研数据的开发,指出200家企业空间分布高度集中于江浙地域;企业经历了两个高速成长时期:1978年-1985年和1992年-2000年;数量分析表明,200家中小企业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偏低。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区域环境比较有利于200家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与省会等大中城市相比,小区域(县域)环境与200家中小企业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
邬晓霞李小建乔家君
关键词:中小企业空间分异
沙漠边缘区兵团职工活动行为的空间特征——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三连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地处沙漠边缘区、具有单线式等级逐级递增商业网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三连全体土地承包户2009年全年外出活动的调查发现,使用频率高或质量较重不便运输的生产资料集中于近距离购买;质量及售后保障敏感度较高的商品购买空间分布零散;中高档生活用品的购买行为空间,呈现"远近匀称式"的空间形态;耐用性商品购买多在"非近即远"的空间距离进行;农产品销售呈现"中短距离匀称式"空间分布形态;2009年全连职工外出活动频率呈"中间距离凹陷式"空间现象。
吴娜琳李小建
关键词:沙漠边缘兵团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