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琳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情绪
  • 5篇学业
  • 5篇学业情绪
  • 3篇父母
  • 2篇身心
  • 2篇身心健康
  • 2篇流动人口
  • 2篇教育
  • 2篇父母参与
  • 2篇父母期望
  • 2篇干预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在职
  • 1篇中国流动人口
  • 1篇少年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交往
  • 1篇胜任力
  • 1篇书法
  • 1篇青少年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辅仁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十九...

作者

  • 12篇朱琳
  • 6篇董妍
  • 3篇贾燕飞
  • 2篇郭静
  • 1篇刘庚常
  • 1篇李旭珊
  • 1篇王妍
  • 1篇朱勇
  • 1篇俞国良
  • 1篇高尚仁

传媒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西北人口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小学心理健...
  • 1篇心理学进展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被引量:2
2012年
学业情绪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2006年Pekrun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是目前最为全面系统的学业情绪理论,它全面解释了教育领域中的成就情绪——学业情绪及其前因后果之间的循环关系。本文全面介绍了控制—价值理论:分析了学业情绪的评价性前因、学业情绪的个体和社会决定因素、学业情绪的功能以及学业情绪与其前因和后果之间的反馈环,并讨论了这一理论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朱琳董妍
关键词:学业情绪教育教学
家庭环境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某高校1 950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硕士生与博士生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硕士生在恐怖因子得分上高于博士生(P<0.01)。筛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问题者193人,占总人数的9.90%。心理问题组和心理健康组在除独立性之外的9个家庭环境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矛盾性、娱乐性、情感表达、文化性、成功性、组织性对硕士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共解释变异的22.7%;家庭环境中的娱乐性和矛盾性对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共解释变异的18.3%。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硕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李旭珊朱琳
关键词:精神卫生家庭关系
家庭微系统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父母的作用
在家庭微系统中,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期望和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业表现有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学业效能感问卷》、《学业价值感问卷》、《父母学业参与问卷》和《父母期望问卷》,深...
董妍朱琳贾燕飞
关键词:学业情绪父母参与父母期望
文献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8554名15~69周岁流动人口健康素养专题调查相关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国8554名流动人口中,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者5015人,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8.63%;具备科学健康观者5462人,科学健康观具备率为63.85%。接受生殖与避孕/优生优育、营养健康知识、性病/艾滋病防治、控制吸烟、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防雾霾和精神障碍防治等健康教育内容的比例依次为64.12%、51.13%、50.68%、49.70%、35.00%、34.99%、29.48%、21.48%和15.38%。接受过宣传资料、宣传栏、健康知识讲座、面对面咨询、电子显示屏、APP/短信/微信、医生传授和网站咨询等健康教育方式的比例依次为78.76%、78.24%、42.60%、27.41%、23.51%、17.56%、16.07%和9.5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未建但听说过健康档案、已建立健康档案、接受过≥5种内容的健康教育、接受过≥4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和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在户籍地购买住房的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结论中国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较高,文化程度、购买住房所在地、建立健康档案情况、接受过健康教育种类数、接受过健康教育方式数和是否具备科学健康观是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郭静郭宇濛朱琳付淋淋戴颖陈诗璐
关键词: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线上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线上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开展流动人口线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8554名15~69周岁流动人口健康素养专题调查相关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线上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作用及路径。结果8554名15~69周岁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37.16%,其中知识性、技能性和行为性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8.93%、42.89%和33.28%;通过线上方式接受健康教育的比例较低,仅17.56%和9.59%的流动人口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和网站获取健康知识;接受微信/公众号/APP线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的知识性、技能性和行为性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4.27%、51.46%和39.48%,均高于未接受微信/公众号/APP线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的37.79%、41.07%和31.96%(均P<0.05)。接受网站线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的知识性、技能性和行为性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51.95%、56.95%和45.73%,均高于未接受网站线上健康教育流动人口的37.55%、41.40%和31.96%(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线上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知识性和技能性健康素养提升具有正向直接作用(γ1=0.119、γ2=0.040,均P<0.05),其中知识性健康素养发挥了中介作用,线上健康教育方式通过知识性健康素养的提升间接提升了技能性和行为性健康素养水平(γ3=0.115、γ4=0.113,均P<0.01)。结论线上健康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中可充分发挥线上健康教育的优势,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
郭静朱琳郭宇濛付淋淋戴颖
关键词:流动人口
山东老年贫困人口数量估计
2006年
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2000年12月组织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经过加权处理后对山东、以及山东分城乡的贫困老年人口的比例和数量进行了估计。
朱勇朱琳刘庚常
家庭微系统对学业情绪的影响——一项来自访谈的结果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考察了家庭微系统对子女学业情绪的影响。初一至高二共135名学生参加了访谈。结果表明,在家庭物理环境中,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家庭收入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没有影响,有独立学习空间、家庭书籍量多会对青少年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在家庭及父母特征中,更高比例的青少年认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父母表达情绪的特点以及父母调节情绪的方式均不会影响自己学业情绪,然而父母关系不融洽的被试多数认为该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情绪;在家庭心理环境中,更高比例的被试认为父母陪伴学习、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待青少年成绩的态度等家庭因素对自己的学业情绪有影响,大约有一半的被试认为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情绪。
贾燕飞朱琳王芳董妍
关键词:学业情绪藏书量父母关系
青少年学业情绪:基于家庭微系统视角的探索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从微系统的视角阐述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作用。以生态系统理论和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为依托,在分析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家庭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绪特点等)、亲子互动(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以及青少年自身因素(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自我认知等)都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且家庭特征往往通过亲子互动状况及青少年自身因素对学业情绪发挥作用。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家庭微系统影响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理论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将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全面展望。
俞国良朱琳董妍
关键词:学业情绪青少年
儿童情绪胜任力的研究进展:概念、功能与干预措施被引量:7
2014年
儿童情绪胜任力是指儿童拥有情绪知识,对自身和他人的情绪进行识别和理解,并调节和表达自身情绪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在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减少儿童危险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开展了以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改善、压力应对能力提高及情绪识别和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干预项目。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学校、老师、同伴及儿童自身的人格特点等对其情绪胜任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可从增加个性化干预及提升干预长期效果等视角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
王妍董妍朱琳
关键词: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干预措施
两种方法对舒缓压力的干预效果比较:书法与静坐
近年来,书法逐渐成为促进个体健康、心理治疗的新方法,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及恢复、行为改变、情绪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静坐是一种有效的传统干预方法,帮助个体持续集中于某种意识状态或心理过程,从而达到放松、减压等功效。目...
朱琳高尚仁刘芷佑赵安安
关键词:书法静坐干预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