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湿热
  • 6篇湿热环境
  • 2篇晕动病
  • 2篇肛温
  • 1篇蛋白
  • 1篇倒流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点估计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化
  • 1篇血钾
  • 1篇血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钾
  • 1篇血压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超声
  • 1篇直肠超声引导
  • 1篇人体血压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房晓
  • 7篇张雷
  • 6篇包瀛春
  • 3篇刘小冬
  • 2篇王林辉
  • 2篇翟骁
  • 2篇王志向
  • 2篇祁海霞
  • 2篇罗琳
  • 2篇刘冰
  • 2篇鲍一
  • 2篇朱娇
  • 2篇时佳子
  • 1篇邓元
  • 1篇周启玮
  • 1篇吴震杰
  • 1篇孙璟川
  • 1篇李成
  • 1篇张帆
  • 1篇任浩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模拟湿热环境下军人习服训练干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高温、高湿环境下习服训练的研究,探索热习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确保部队在应急条件下的战斗力。方法受试对象为60名男性军校学员,年龄在18~20岁,实验组对照组各30名,经体检和《军人体能标准》测试均合格;实验组学员在预定好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学员高温高湿环境下12min跑成绩测试和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学员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P<0.000 1),并且肛温、5点皮肤温度在逐渐增加环境的温、湿度和运动强度的训练过程中逐步趋于平稳,心率和血压趋势良好,已获得热习服。结论在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运动量下,高温、高湿环境下短时间系统的训练即可获得热习服。
刘小冬房晓张雷包瀛春
关键词:热习服湿热环境肛温
湿热环境下作业的男性青年人体动态平均体温上限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确定湿热环境下不同作业强度时的平均体温上限,用以保证作业安全。方法从576名受试者中筛选30名男性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18~23岁,经体检和体能测试合格。每次训练前后测量体温度相关指标(包括皮肤5点温度、肛温以及由此计算出的平均体温)。与文献报道对比,确定其符合度。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建立相关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点估计。结果 (1)受试者平均体温超过文献报道的例数占受试者的35.83%,符合度较低。(2)平均体温y^与环境的温度X1、湿度X2,以及劳动作业强度X3有关。其回归方程为y^=14.247 68+0.604 67X1-0.018 29X2+0.343 53X3,按照相关点估计的计算后形成查表。(3)使用动态耐热上限指标后,在441例次的温度指标中,平均体温超过动态上限的例数在11例次,占全部的2.49%。结论湿热环境下人体的平均体温和环境温度、湿度、作业强度均有关,在这一基础上按照点估计计算得到的动态上限值表,具有保证作业安全的意义。
张雷房晓张帆包瀛春
关键词:湿热环境体温点估计
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在湿热环境训练监控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人体湿热环境下的体能训练与测试,检测人员血清中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的水平,研究其与运动能力强弱、运动潜力大小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习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军校45名青年男性学员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常规对照组,对训练组进行8周湿热环境负重跑训练,训练结束后行负重跑测试,测定其运动后血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同时记录运动成绩和运动后的肛门温度,分析计算两组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相关关系.结果训练后训练组的12 min负重跑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而运动后肛温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训练结束时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但训练组的运动后血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相同海拔下,血红蛋白对环境习服和运动水平不具有指示意义,而运动后的血肌酸激酶水平可作为指示运动能力、习服程度和运动损伤的有益监控指标.
房晓任浩刘小冬张雷孙璟川祁海霞
关键词:湿热环境习服肛温肌酸激酶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教学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训练模型,上至腰部平脐,下至大腿下1/3处,所述模型有肛门,内有直肠、膀胱和前列腺;肛门连接直肠,前列腺紧贴膀胱下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使教...
王林辉时佳子翟骁刘冰王志向房晓吴震杰鲍一
文献传递
湿热环境训练中人体血压、心率变化的功能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要资源的世纪。南中国海地区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探明的综合资源在世界位于第四。随着我国在南中国海开发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的人员前往该地区进行建设。然而,南中国海极端恶劣的环境(根据23年汇总的权威气象数据显示,
张雷房晓雷德桥包瀛春
关键词:湿热环境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具有麻醉功能的导尿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麻醉功能的导尿管,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一种具有麻醉功能的导尿管,包括球囊和注入管道,注入管道与球囊连通,所述注入管道的外表层有通孔,注入管道内预设有导丝,导丝上有能卡接所述通孔...
房晓王林辉翟骁时佳子刘冰王志向鲍一
文献传递
湿热环境对晕动病发病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常温、高温、高温高湿环境下晕动病发病的差异,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对晕动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某大学459名男性学员,18~23岁,体检和体能测试均合格,分别暴露于常温(20℃)、高温(38℃)及高温高湿(38℃/80%湿度)环境下,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试验诱发晕动病,采用格瑞比尔(Graybiel)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常温、高温、高温高湿环境下受试者晕动病发病率分别为47.93%、68.94%、100%,格瑞比尔评分分别为2.07±3.12、6.06±5.45、11.87±3.42,高温高湿组显著高于高温组和常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4,P<0.0001);3种条件下,受试者晕动病发病等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3,P<0.0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诱导受试者产生晕动病,并可加重晕动病的症状。
房晓罗琳张雷祁海霞刘小冬朱娇包瀛春
关键词:晕动病
湿热环境吊转训练具有改善晕动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训练,明确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与晕动病等级变化情况的关联。方法挑选我校年龄在18~23岁的男性学员60人作为受试者,均体检合格并经《军人体能标准》测试达标;其中30人为实验组,另30人构成对照组;实验组在35~39℃高温与60%~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相同项目与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习服训练,两组在实验前后各自进行两次晕动病测试,均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实验诱发晕动病,以格瑞比尔(Graybiel)评分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根据等级程度不同,设N为无不适,Ⅰ为轻度不适,ⅡB分为中度不适B级,ⅡA为中度不适A级,Ⅲ分为重度不适,F为严重不适。实验组总人数29人(1人退出),训练前晕动病等级如下:N2人,Ⅰ0人,ⅡB0人,ⅡA0人,Ⅲ21人,F6人;训练后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3人,ⅢB7人,ⅡA4人,Ⅲ14人,F1人。对照组30人,训练晕动病等级如下:N1人,Ⅰ1人,ⅡB0人,ⅡA1人,Ⅲ22人,F4人,总人数29人;实验结束,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0人,ⅡB5人,ⅡA3人,Ⅲ16人,F5人。通过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的训练,实验组受试者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平均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环境下的训练可以改善同样条件下晕动病的发病情况,降低晕动病发病强度。
罗琳李成朱娇张雷房晓周启玮包瀛春
关键词:晕动病评分湿热环境
湿热生理习服训练对运动后血清钾、钠浓度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测定湿热环境训练组与空白对照组运动后血钾、钠离子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探讨运动后上述指标变化与机体对湿热环境习服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大学59名年龄18~23岁的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训练组30人、对照组29人,清晨空腹抽取上肢静脉血,测定血中的钾、钠离子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训练组进行为期6周的湿热环境体能训练,对照组未进行任何训练,随后对两组人员进行湿热环境下的踏步与负重跑运动测试,并于次晨取上肢静脉血测定钾、钠离子浓度和白细胞计数。结果训练前两组人员的血中钾、钠离子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运动测试后,对照组血钾浓度相比训练组较训练前的基础值升高(F=9.27,P=0.0035);训练组、对照组的血清钠浓度在运动测试后均较训练前基础值升高,而对照组升高则更明显(F=366.46,P<0.0001);较训练前的基础值对照组白细胞总数相比训练组升高(F=10.20,P=0.0023);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运动后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比例升高(F=12.25,P=0.0009;F=9.45,P=0.0032),其他白细胞成分的变化不明显。结论湿热环境下体能习服训练有利于提高机体运动及调节能力。
房晓张雷邓元肖辉包瀛春
关键词:血钾血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