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瀛春

作品数:44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军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湿热
  • 13篇湿热环境
  • 12篇晕动病
  • 7篇心理
  • 6篇心理因素
  • 6篇院校
  • 5篇体育
  • 5篇热环境
  • 5篇教学
  • 4篇学员
  • 4篇器材
  • 4篇发病
  • 3篇晕船
  • 3篇热习服
  • 3篇转椅
  • 3篇自我
  • 3篇自我效能
  • 3篇军队
  • 3篇军队院校
  • 3篇军事

机构

  • 4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41...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军事体...
  • 1篇军事体育进修...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4篇包瀛春
  • 18篇刘小冬
  • 16篇祁海霞
  • 15篇罗琳
  • 10篇张雷
  • 7篇张辉
  • 6篇房晓
  • 5篇朱娇
  • 4篇杨宝垒
  • 4篇潘纯洁
  • 3篇吴晓农
  • 3篇李成
  • 2篇盛文博
  • 2篇吴潇男
  • 2篇刘晓虹
  • 2篇林建棣
  • 2篇孟苏萍
  • 2篇茆俊峰
  • 2篇苏文山
  • 2篇张帆

传媒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社会医学...
  • 3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全国高等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体育学刊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军事体育进修...
  • 1篇军事体育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环境训练法对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热环境训练法对本科生耐力素质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教学试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比较热环境训练法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耐力跑成绩提高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在热环境下训练后,室内12 min跑的成绩,和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著提高(P<0.000 1);室外5 km跑的成绩也有显著差异(P<0.000 1)。结论在热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于环境温湿度的提高,使机体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可更好地提高心脏的射血能力,提高最大摄氧量,再辅以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以进行运动量的及时调整,训练手段更为科学,更加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对迅速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效果显著。
杨宝垒祁海霞潘纯洁刘小冬包瀛春
关键词:热环境
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影响个体晕船发生的心理因素,以期为晕船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棒框仪、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量表、身体警觉性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参加海上实习的124名医疗专业本科学员于出海作业前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在海上航行中,由专职人员根据被试出现的晕船症状和体征用Graybiel晕动病评分法评估。结果123名被试者中75名发生晕船,48名未发生晕船。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晕动病历史问卷、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为影响晕船发生的主要心理因素。结论个体晕动病历史、晕船自我效能感等影响因素为防治晕船的心理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乐燕刘晓虹江有琴包瀛春
关键词:晕动病心理学生活变动事件自我效能感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尿素、血乳酸和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湿热环境下机体血液成分变化特点的实验,试图揭示湿热环境下运动的身体适应,为训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随机抽取某大学男生30名,平均年龄(21.3±1.1)岁。实验选择第二军医大学湿热环境训练实验室,环境温度控制在39℃,相对湿度为80%。实验历时9 d,分为测试阶段和训练阶段:测试阶段在训练前、后1 d分别进行12 min功率自行车测试,2次测试前、后经上肢静脉取血(在肛温指标测试后即刻进行);训练阶段周期为7 d,运动负荷为:踏步机徒手踏步15 min,艾威BC4730-52型功率自行车无阻力运动15 min,艾威BC8500型功率自行车调至10LEVEL-280WATT/H运动15 min。结果显示:与第1次、第2次测试前相比,2次测试后血清尿素(BU)、乳酸(La)、[K+]和[Ca2+]均显著升高(P<0.05),[Cl-]显著下降(P<0.05);[Na+]在第2次测试后显著升高(P<0.05)。经过7 d热习服训练,第2次测试前较第1次测试前相比,BU和[Na+]显著升高(P<0.05),La浓度显著下降(P<0.05);第2次测试后同第1次测试后相比,BU、[Na+]、[K+]和[Ca2+]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经过7 d间断性反复热暴露运动后,机体蛋白质代谢供能有所回降;La清除能力得到提高;血液电解质各项指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但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及人体耐受范围内;且运动能力及自我感受得到改善,说明习服训练有利于机体新的热反应动力定型建立。
吴潇男林建棣曲平包瀛春孟苏萍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湿热环境热应激热习服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及诱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晕动病(motion sickness)广泛存在于人类,是由于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的总和。其形式除了常见的晕车、晕船、晕机等之外,还包括在微重力条件下发生的宇航病等。M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机体的多器官多系统。随着近年来有关基础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进展,不断有新理论、新机制对经典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
罗琳朱晓斐盛文博包瀛春
关键词:晕动病发病机制诱因解剖学
我校评价军事体能训法的五大创新被引量:2
2008年
苏文山包瀛春
关键词:军事体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体型
影响军校医学生对军体课兴趣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2年
军事体育是一门夯实学生体能基础、掌握军事技能、培养顽强战斗精神和良好军人气质与心理素质的军事基础必修课程。经多年观察和调研,发现军校医学生普遍对军体课训练兴趣低。分析原因主要有:训练内容枯燥;训练项目危险;实施过程强制等。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穿插适度的情感交流等。
祁海霞刘小冬张辉包瀛春
关键词:医学生军体课
一种可调节式腹肌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式腹肌训练装置。其由活动训练板、脚钩、挂钩和支架组成。活动训练板为一直板,所述挂钩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活动训练板一端的两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活动训练板的一端通过挂钩...
刘小冬包瀛春祁海霞
文献传递
晕船防治的心理学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晕船是降低军事人员作战效能的重要原因,心理因素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晕船的心理学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晕船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测性指标及防治手段的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军事训练提供晕船防治的心理学指导,提高军事人员的晕船适应性,降低晕船发生率。
乐燕刘晓虹张天成包瀛春
关键词:心理因素晕船
一种移动式四人单杠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四人单杠训练装置。其主要由杠杆、支架和把手组成。所述杠杆有四根,首尾相连,围合成一方形连杆;支架有四根,每一根支架的顶端同方形连杆的一个角连接,底端上设置有一个底座;所述底...
刘小冬罗琳祁海霞张辉包瀛春
文献传递
湿热环境吊转训练具有改善晕动病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训练,明确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与晕动病等级变化情况的关联。方法挑选我校年龄在18~23岁的男性学员60人作为受试者,均体检合格并经《军人体能标准》测试达标;其中30人为实验组,另30人构成对照组;实验组在35~39℃高温与60%~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相同项目与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习服训练,两组在实验前后各自进行两次晕动病测试,均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实验诱发晕动病,以格瑞比尔(Graybiel)评分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根据等级程度不同,设N为无不适,Ⅰ为轻度不适,ⅡB分为中度不适B级,ⅡA为中度不适A级,Ⅲ分为重度不适,F为严重不适。实验组总人数29人(1人退出),训练前晕动病等级如下:N2人,Ⅰ0人,ⅡB0人,ⅡA0人,Ⅲ21人,F6人;训练后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3人,ⅢB7人,ⅡA4人,Ⅲ14人,F1人。对照组30人,训练晕动病等级如下:N1人,Ⅰ1人,ⅡB0人,ⅡA1人,Ⅲ22人,F4人,总人数29人;实验结束,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0人,ⅡB5人,ⅡA3人,Ⅲ16人,F5人。通过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的训练,实验组受试者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平均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环境下的训练可以改善同样条件下晕动病的发病情况,降低晕动病发病强度。
罗琳李成朱娇张雷房晓周启玮包瀛春
关键词:晕动病评分湿热环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