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科技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干细胞
  • 6篇蚕丝
  • 6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增殖
  • 3篇羟基乙酸
  • 3篇聚乳酸
  • 2篇韧带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绳状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细胞相容性
  • 2篇力学性能
  • 2篇交叉韧带

机构

  • 13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张科技
  • 12篇张文元
  • 11篇杨亚冬
  • 10篇房国坚
  • 8篇李颖
  • 4篇唐靓
  • 3篇王晗
  • 3篇陆明旸
  • 3篇李跃中
  • 1篇傅婷
  • 1篇赵佳骏

传媒

  • 5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6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牙周膜细胞在矿化液作用下的增殖、成骨分化与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PDLCs),观察矿化液对PDL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酶解组织块后获得人PDLCs,矿化液处理后观察对细胞影响。采用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观察矿化液诱导成骨分化的效果。结果:矿化液对人PDLCs的增殖无显著影响,高浓度地塞米松(Dex)的矿化液有一定抑制作用。含Dex的矿化液可促进成骨分化,包括ALP活性提高,矿化结节形成,以及成骨基因的表达上调。S100A4和PLAP-1是相对特异的牙周膜标志,也参与矿化液诱导的成骨分化的调控过程。结论:含地塞米松的矿化液可有效促进人PDLCs的成骨分化,对细胞增殖影响较小。PDLCs是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李颖张文元杨亚冬张科技房国坚
关键词:牙周膜细胞矿化液成骨分化
SD大鼠角朊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探讨SD大鼠角朊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并鉴定,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分离角朊细胞,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角质化细胞专用培养基(keratinocyte serum free,K-SFM)培养。用免疫组化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鉴定。结果角朊细胞生长缓慢,原代培养第5天开始出现细胞克隆,核大而圆,培养11天连成片,培养24天长满单层,细胞传代培养比较困难,很难贴壁,经摸索在培养第15天,细胞长满80%左右时即可传代,但一般传3代后就不能再传。大鼠角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染色,细胞质呈棕褐色,提示培养的细胞CK19阳性。大鼠角朊细胞标志RT-PCR检测整合素β1、CK14(cytokeratin 14)、CK10(cytokeratin 10)的mRNA表达均阳性。结论用两种酶分离获得的大鼠角朊细胞活性好,降低成纤维细胞污染,用K-SF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具有角朊细胞特性,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面的实验数据。
杨亚冬张文元李颖房国坚张科技
关键词:角朊细胞CK19CK10
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体外缓释性能测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制备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壳聚糖微球,并测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空白微球,再进行bFGF吸附,制成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并对微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ELISA法测定其载药量与包封率,以及bFGF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测定壳聚糖空白微球的吸水膨胀率。结果:负载bFGF的壳聚糖微球直径约4μm,载药量为1.06μg/mg,包封率为84.8%。体外释放实验初期释放bFGF速度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缓。壳聚糖空白微球的吸水膨胀率为650%。结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裹bFGF的壳聚糖缓释微球,简单易行,成球性好,得率高,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张文元杨亚冬李颖张科技房国坚唐靓李跃中王晗陆明旸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缓释微球体外释放
可梯度降解支架细胞化后修复兔前交叉韧带缺损
2015年
目的通过可梯度降解的绳-网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方法将聚乳酸∶蚕丝丝素∶聚羟基乙酸纤维按质量比7∶6∶5混合,分别捻拧成绳芯与纬编针织成网状物,滴加Ⅰ型胶原并冻干。将网状物包裹绳芯,种植兔自体MSCs,植入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单纯支架置入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24周,取材,HE染色,并行力学测试。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韧带与骨之间产生大量有序的垂直胶原纤维;对照组形成少量垂直胶原纤维。术后24周,实验组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结构;对照组则产生许多垂直胶原纤维。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2、24周实验组的最大载荷分别为72.7±23.4N与121.8±34.3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梯度降解支架复合自体MSCs能较好地重建兔ACL。
张文元杨亚冬张科技唐靓房国坚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用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以期使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症状改善,缺血部位形成新的血管。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VEGF的PLGA纳米球,并检测其各指标。按100mg/kg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模型,14天后空腹血糖>16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的糖尿病兔双侧下肢股动脉结扎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并分4组在股动脉结扎离断区进行多点注射治疗。PBS组、BMSCs组、VEGF组和BMSCs+VEGF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各组兔子活动情况、大体解剖情况及下肢缺血区血管形成情况。结果制备的PLGA纳米粒基本呈球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38.97±15.60nm。载VEGF的PLGA纳米粒包封率为87.4%,载药量为43.7μg/g。24h释放率55.48%。共选用28只雌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死亡14只,成模12只,2只血糖没达到糖尿病模型标准。死亡率为50%,模型成功率为42.86%,不敏感率7.14%。移植后1个月发现注射PBS组的1只兔子胫骨有一1.0cm×1.5cm的溃疡,行走时呈拖行,另2只呈跛行。注射VEGF组3只兔子均呈跛行。注射MSC组有2只跛行,1只行走正常。注射BMSCs+VEGF组2只行走正常,活动自如,仅1只略呈跛行。从大体解剖结果及切片结果都可以看出移植BMSCs组、VEGF组及BMSCs+VEGF组在结扎股动脉后,可形成侧支循环,使股动脉远端保持充盈,血供良好,尤其是移植BMSCs+VEGF组形成的侧支较多。而PBS治疗组股动脉远端未见充盈,只有回流的股静脉增粗。结论用包裹VEGF的PLGA纳米球与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对糖尿病兔下肢缺血区血管有促进生成作用,能改善动物模型下肢缺血的症状。
杨亚冬张文元赵佳骏张科技房国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下肢缺血
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降解液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浸提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基本无细胞毒性。目的:观察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细丝混合编织支架体外长期降解过程中降解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丝混合编织支架材料置于完全培养基中体外降解14周,每周换液1次,测定各周支架降解液的pH值。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实验组加入各周支架降解液和新鲜完全培养基各100μL,阴性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200μL,培养4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支架降解液pH值的变化:前3周下降缓慢,从7.00降到6.89;第4周起下降较快,6-11周较低,在5.16-5.67之间;12-14周呈上升趋势,回升到6.9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生长及形态状况基本相似。降解7-10周支架降解液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较疏,而其余各周支架降解液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1-6周及11-14周的支架降解液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92.1%以上,毒性分级为0或1级;7-10周的支架降解液虽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细胞相对增殖率为82.5%-87.9%,毒性分级为1级,为合格。表明蚕丝丝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混合编织支架降解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张文元杨亚冬李颖张科技房国坚唐靓李跃中王晗陆明旸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蚕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编织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与通常的合成纤维相比,蚕丝力学性能好,又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是制作组织工程韧带/肌腱的良好支架材料,但蚕丝丝素纤维降解速度缓慢,难以与组织再生速率相匹配。目的:分析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编织绳状支架的力学性能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捻拧编织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丝混合支架,并以纤维连接蛋白作表面修饰,检测支架的力学性能。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在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丝混合支架上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结果与结论: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混合编织支架呈乳白色,质地均匀,韧性强,为螺旋上升的绳索状,直径为2.3mm。支架材料的最大负荷、拉伸强度、断点伸长率、弹性模量分别为(315.06±30.77)N、(75.83±7.46)MPa、(61.39±7.26)%、(213.58±23.45)MPa。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于支架表面生长,增殖良好,细胞大多呈梭形,伸出伪足匍匐于材料的表面,形态较佳,伸展良好,呈立体状生长,并分泌基质。表明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编织绳状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细胞相容性。
张文元杨亚冬李颖张科技房国坚唐靓李跃中王晗陆明旸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蚕丝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
蚕丝-PLGA网状支架的力学强度检测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进行蚕丝-PLGA复合网状支架的力学强度检测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共培养。方法采用纬编针织法制备蚕丝丝素-PLGA纤维复合网状支架,并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在网状支架上滴加Ⅰ型胶原并冷冻干燥,再用纤维连接蛋白表面修饰后,种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情况。结果蚕丝-PLGA网状支架宽约5 mm。支架的最大载荷、抗拉强度、断点伸长率、弹性模量分别为(118.32±11.21)N、(52.90±5.03)MPa、49.79%±5.16%、(177.25±19.18)MPa。支架-MSCs复合物培养2 d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SCs细胞黏附于支架表面呈立体状生长,细胞呈梭形,增殖良好,并分泌基质。结论蚕丝-PLGA复合网状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较有潜力的组织工程韧带的支架材料。
张科技张文元杨亚冬李颖房国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相容性共培养
体质量及性别对四氧嘧啶诱导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体质量及性别对四氧嘧啶诱导兔糖尿病模型成模率的影响。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体质量1.8~2.5kg,以100mg/kg经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4%的四氧嘧啶溶液的方法来诱导建立兔糖尿病模型,3天后测空腹血糖,血糖低于16mmol/L的兔子继续追加100mg/kg四氧嘧啶,给药后第14天测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16mmol/L确定为糖尿病。按照不同体质量和性别观察兔子存活情况及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结果采用四氧嘧啶制作的糖尿病兔模型中,体质量〉2.3kg成模率高于≤2.3kg的兔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与雄性兔的死亡率及成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氧嘧啶诱导新西兰大白兔糖尿病模型中,体质量〉2.3kg的新西兰大白兔成模率高,更适合用作模型动物,并且该诱导法适用于短周期实验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杨亚冬张文元张科技房国坚
关键词: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体质量性别
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及其构建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目前临床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的材料包括自体移植物、异体移植物和人工合成材料,但均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目前用于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天然生物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本文对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支架材料及其构建做一综述。
张科技张文元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蚕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