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琴

作品数:82 被引量:50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3篇肝炎
  • 29篇肝硬化
  • 23篇中医
  • 19篇证候
  • 18篇肝炎后
  • 17篇中医证
  • 17篇肝炎后肝硬化
  • 14篇中医证候
  • 10篇慢性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肝炎
  • 8篇病毒
  • 7篇肝炎患者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脂肪
  • 5篇肝炎肝硬化
  • 4篇毒性肝炎
  • 4篇证候特点
  • 4篇生物学

机构

  • 35篇复旦大学
  • 3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6篇上海市公共卫...
  • 16篇上海市传染病...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解放军第81...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2篇张琴
  • 23篇刘平
  • 11篇王磊
  • 7篇王建新
  • 6篇韩丽妹
  • 5篇陈慧芬
  • 5篇魏建军
  • 4篇苏越
  • 4篇王江蓉
  • 4篇卢洪洲
  • 4篇巫善明
  • 4篇陈晓蓉
  • 4篇张华
  • 3篇吴定中
  • 3篇秦晶
  • 3篇许佳年
  • 3篇陈慧芬
  • 3篇方志红
  • 3篇曹素华
  • 3篇陈良

传媒

  • 7篇中西医结合学...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世界感染杂志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肝脏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公共卫生与临...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导...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增溶与同步溶出银杏内酯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溶与同步溶出银杏内酯的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技术或微粉化技术来实现增溶与同步溶出银杏内酯,其中分别采用热熔挤出法、研磨法制备银杏内酯固体分散体,采用研磨法、饱和水溶...
韩丽妹王建新马琳怡张琴张林
文献传递
乏凝血因子V血浆的制备及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乏凝血因子V血浆制备方法及凝血因子V活性 (FV C)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温育法制备乏因子V基质血浆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 175例 ,分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 /重度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个组 ,检测血浆中FV C ,并与 36例正常对照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 :自制乏因子V基质血浆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除急性肝炎外 ,慢性轻度肝炎轻度异常 (P <0 0 5 ) ,慢性中 /重度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浆中FV C则明显下降 (P <0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自制乏因子V血浆 ,简单易行 ,结果满意。FV C的下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该测定对于判断重症肝炎病情和观察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陈慧芬孙文琴张琴
关键词:凝血因子V血浆制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荃银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当前农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而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端,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对我国种业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产业环境作出分析的基础上,...
张琴
关键词:风险管理SWOT分析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被引量:45
2003年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临床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2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中医临床信息分析提取的思维特点,运用SAS6.11软件对223例病人进行系统聚类和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初步结果显示为3类证型特点:第1类型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共134例;第2类型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共62例;第3类型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共27例。其中第1类型表现为以实证为主兼见虚证,第2类型、第3类型表现为以虚证为主兼见邪实。3类证候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气阴两虚为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结论:聚类分析及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肝炎肝硬化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
张琴刘平陈惠芬陈良曹素华刘莺魏建军方志红吴定中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临床流行病学中医症状
草乌甲素对大鼠胃肠黏膜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以双氯芬酸为阳性对照,观察草乌甲素对正常大鼠和无水乙醇造模大鼠胃、肠黏膜的影响以考察草乌甲素的胃肠道安全性。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双氯芬酸组、草乌甲素组以及无水乙醇造模的乙醇模型组、乙醇加双氯芬酸组和乙醇加草乌甲素组,分别观察各组的胃、肠黏膜损伤指数,组织学改变及胃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3组正常大鼠中双氯芬酸组胃、肠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草乌甲素组(P<0.05,P<0.01),空白对照组和草乌甲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都表明双氯芬酸组对正常大鼠胃、肠黏膜的损伤显著大于草乌甲素组,草乌甲素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正常大鼠胃和小肠中MPO、MDA、SOD和NO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在无水乙醇损伤模型大鼠中,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及MPO、MDA、SOD、NO含量测定显示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双氯芬酸相比,草乌甲素片具有较好的胃肠道安全性。
张琴杨秋实盛剑勇郝海军秦晶王建新韩丽妹
关键词:草乌甲素胃黏膜肠黏膜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为了降低HBV感染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死亡率,探讨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间的1021例HBV感染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7。检验。结果在1021例HBV感染产妇中,868例(85.01%)为无症状HBV携带者,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6%(24/868);153例(14.99%)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99%(26/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41,P〈0.0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89%(50/1021),产后出血量〉lOOOmL者17例,占34.OO%。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占60.00%;胎盘因素11例,占22.00%;凝血功能障碍5例,占10.00%;软产道撕裂伤4例,占8.。0%。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相关(X2=6.528,P=0.038),与流产次数(X2=16.269,P=0.000)、分娩次数(X2=6.990,P=0.008)、ALT水平(X2=56.541,P=0.000)及HBVDNA载量(X2=64.706,P=0.000)显著相关。结论HBV感染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分娩方式、ALT水平及HBVDNA载量等因素有关。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比无症状HBV携带者更易发生产后出血。
吴瑛婷陈慧芬张琴蒋佩如张薇莉韩蓉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疾病信息相似度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临床症状及生物学指标间的相似性。方法在对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夹角余弦、相关系数、相似度D及谱图相似度等4种相似度分析方法对27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表征信息(症状)、生物学指标和证候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获得相应的相似度矩阵,以分别反映中医证候和症状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似性,4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相似度D法、夹角余弦法和谱图相似度法与传统的相关系数法相比匹配度显著提高,灵敏度高、取舍定量合理,方法可靠,较切合临床实际。结论通过相似度分析方法所得证候与临床信息间的相似关系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该技术可简化临床指标数量,为寻找中医证候特征提供简捷、可靠的方法。
苏越王磊张华张琴陆奕宇刘平苏式兵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证候症状生物学指标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在明确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基础上,较全面采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的原理和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肝炎肝硬化的临床信息,以期获得临床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及...
张琴刘平
文献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被引量:58
2010年
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寻求NAFLD临床最佳疗效依据,本文作者对近年来NAF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整理,发现NAFLD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在两次打击中,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ROS为中心环节,并在一系列相关因素如瘦素抵抗、caspase-3、Fas及其配体、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环氧合酶2、代谢性核受体、肝细胞铁沉积、铁蛋白、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内质网压力的作用下,共同促进了NAFLD的进展。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除常规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改善脂质代谢外,还可采用核代谢配体或激活剂、铁螯合剂以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谢萍周新喜张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基本证候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新修订的简明健康生存质量(ShortForm-36Health Survey,SF-36)量表测试1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值,并采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疾病的共性证候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修订后的SF-36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3,提示各项目间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修订后SF-36总评分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平均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共性证候评分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活力、总体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均r>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0.05水平,中医肝炎后肝硬化共同证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62、-0.2978、-0.4839、-0.4839、-0.5123、-0.5719,是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纳入疾病中医共性证候的修订后SF-36量表更为客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张琴王磊刘平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生活质量证候中医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