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128 被引量:77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5篇肝硬化
  • 38篇肝炎
  • 28篇中医
  • 28篇细胞
  • 21篇纤维化
  • 20篇肝纤维化
  • 17篇乙型
  • 17篇慢性
  • 14篇乙型肝炎
  • 14篇证候
  • 14篇鼠肝
  • 14篇酒精
  • 14篇酒精性
  • 13篇中医证
  • 13篇肝炎后
  • 12篇胆汁
  • 10篇活血
  • 9篇清肝
  • 9篇清肝活血方
  • 9篇活血方

机构

  • 117篇上海中医药大...
  • 2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公共卫...
  • 3篇哈药集团制药...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市中医药...

作者

  • 128篇王磊
  • 43篇刘平
  • 30篇邢练军
  • 27篇季光
  • 27篇张玮
  • 26篇慕永平
  • 21篇都广礼
  • 20篇郑培永
  • 17篇王俐琼
  • 16篇龙爱华
  • 12篇刘一博
  • 11篇李风华
  • 11篇张琴
  • 10篇柳涛
  • 9篇王春树
  • 9篇杜慧慧
  • 8篇王奕
  • 8篇陈云飞
  • 7篇李青梅
  • 7篇刘莺

传媒

  • 1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西医结合学...
  • 6篇肝脏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黑龙江医药
  • 3篇中医杂志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第十六次全国...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西中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2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经典方剂抗二甲基亚硝胺肝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比较研究
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损伤是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比较了5种不同功效的经典方剂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
王磊刘平王春树慕永平龙爱华
关键词:肝脏硬化中药方剂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Thy1.1阳性肝脏卵圆细胞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肝脏卵圆细胞(HOC)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应用DMN腹腔注射(4周12次)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d、2、4周及终止造模后2,4周处死大鼠取肝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透射电镜下观察HOC 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hy1.1的表达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法对所标记的HOC进行半定量测定以及光镜下计数细胞数量。结果DMN造模4周大鼠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终止造模后2周时肝组织病变较造模4周时有所减轻,终止造模后4周时炎症明显减轻并以不完全纤维间隔为主。Thy1.1 阳性染色细胞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到,造模后3 d时可见微量表达,2周时呈散在分布,4周时明显增多,见于纤维间隔周围,终止造模后2周、即第6周时阳性染色显著强于造模4周,大量出现于汇管区,8周时较6周有所减少,表达量基本与4周时相等。阳性染色图像分析、光镜下阳染细胞计数及western blot三者的结果呈一致性。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也具一致性。电镜下显示HOC具有形态小,核以卵圆型为主,高的核/浆比例等特点。结论Thy1.1阳性的HOC可能与肝硬化的消减或逆转有关。
朱英刘平王磊陆雄
关键词:肝硬化肝脏卵圆细胞肝硬化模型正常大鼠阳性染色
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伴肝硬化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中药组36例。对照组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脾方,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瘤体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观察结束时中药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患者CD+3、CD+4、NK细胞数量及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CD+4CD+25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KPS评分、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情绪等功能及疲倦、失眠、便秘、腹泻等症状均明显好转(P<0.05);实体瘤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大小,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磊高月求周荣耀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补肾健脾方免疫
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阳性药物对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64例门诊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62眼)和对照组33例(66眼)。治疗组口服过敏煎加味治疗,联合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对照组单纯采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点眼,疗程均为1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1)两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体征比较:2组治疗后眼痒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膜充血体征比较,2组治疗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7,P=0.023),治疗组在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方面较对照组更优。结论过敏煎加味联合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
王磊张磊
关键词:过敏煎过敏性结膜炎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舌诊、脉诊信息在中医证候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舌诊、脉诊信息在中医证候判识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舌脉是与症状和其它生物学指标检测并存的有临床实际价值的信息,不能脱离症状和其它生物学指标检测而独立其外,舌脉同参,舌脉与症状和其它生物...
张琴王磊都文礼邱宏刘平
关键词:肝脏硬化肝病诊断中医证候
文献传递
脾切除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脾切除对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7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切脾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观察大鼠肝脏病理与胶原染色 ,检测大鼠肝功能和肝脏羟脯氨酸 (Hyp)水平。[结果 ]猪血清腹腔注射 12周后 ,模型组、切脾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肝脏有纤细至较粗的完整的纤维间隔形成。与正常组大鼠相比 ,模型组、切脾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明显升高 [(46 .79± 4 .76 )、(5 2 .5 0± 4 .4 9)、(5 1.90± 3.4 7)U/L ,P <0 .0 5 ],白蛋白明显下降 [(2 8.0 3±1.4 1)、(2 7.86± 1.6 6 )、(2 8.82± 1.37) g/L ,P <0 .0 1,<0 .0 5 ],Hyp明显升高 [(30 3.77± 32 .5 9)、(332 .6 2±5 4 .0 6 )、(30 0 .17± 4 8.0 5 ) μg/ g湿肝重 ,P <0 .0 1],而总蛋白和总胆红素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 ,切脾组AL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5 ) ,Hyp与模型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切除脾脏不能阻止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形成。
都广礼刘平王磊王春树
关键词:肝纤维化脾切除猪血清
强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瘦素受体及P-JAK2和P-STAT3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瘦素、肝组织瘦素受体mRNA、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强肝胶囊治疗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D雄性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模型)组、强肝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并同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瘦素,RT-PCR法检测肝组织瘦素受体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强肝胶囊能明显降低NAFLD模型大鼠肝组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并能明显降低血清瘦素高水平状态,改善瘦素抵抗,同时增加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肝组织P-JAK2、P-STAT3蛋白的水平。[结论]强肝胶囊对NAFLD大鼠肝脏脂质和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瘦素抵抗,增加肝脏瘦素受体mRNA表达及P-JAK2、P-STAT3蛋白水平而完成的。
郑培永王磊张莉柳涛邢练军季光
关键词:非酒精性强肝胶囊辛伐他汀瘦素
中药肺岩宁颗粒调节晚期肺癌患者Th17/Treg失衡的作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估肺岩宁颗粒调节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的作用及Th17/Treg在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同时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口服肺岩宁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1/10剂量的"肺岩宁颗粒"进行模拟治疗,健康对照组服用生理盐水,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的疗效,同时以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为检测指标,评价肺岩宁颗粒的治疗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而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明显升高(P<0.01)。此外,在经治疗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而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高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腺癌患者,而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例明显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岩宁颗粒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并且对无淋巴结转移和鳞癌患者的治疗更为有效。Th17/Treg细胞检测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的重要客观指标。
殷红梅王磊龚伟珏胡晓波王中奇邓海滨肖臻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TH17细胞TREG细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与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陛胆汁陛肝硬化(PBC)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ER-仅)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设未治疗的80例女性PBC患者为PBC组;健康对照组为10例基线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非PBC对照组为20例非自身免疫陛肝病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_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Sp00及抗-gp2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BC组及非PBC对照组肝组织ER-α的表达,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彻an相关f生检验,数值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和非PBC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而PBC组和非PBC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组肝组织ER-cc阳性率为(50.7±8.9)%显著高于非PBC对照组(10.2±2.8)%,z=4.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肝组织ER-α阳性率与血清AMA-M2、抗-SPl00、抗-gp210的阳性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0.819和0.81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α与血清细胞因子IL-22、TNF-α、IFNv的含量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89和0.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PBC对照组血清AMA-M2、抗-Sp100、抗-gp210为阴性,肝组织ER-α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B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ER-α阳性率显著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提示PBC患者肝组织高表达ER-α,可能是PBC的发病原因之一。
王磊李青梅杜慧慧王俐琼刘一博张玮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抗体
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与物质代谢相关蛋白质动态变化及扶正化瘀方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简称中药)组。大鼠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造模,正常组仅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中药组用中药灌胃,取肝组织做病理、羟脯氨酸、蛋白质的分步提取。蛋白质定量后进行二维电泳,凝胶银染,运用PDQUEST2-DE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运用MALDI-TOF-MS鉴定了30多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1)模型组大鼠出现生命活动整体反应(如体重、活动度等)下降;(2)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物质代谢障碍;(3)蛋白质组改变质谱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正常大鼠肝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物质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有:过氯酸可溶性蛋白质、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内质网-60蛋白酶;(4)中药组大鼠肝组织中过氯酸可溶性蛋白质、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内质网-60蛋白酶的表达趋近正常。结论在肝纤维化过程中伴有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异常和糖酵解活动增强;中药调节物质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是抗肝纤维化的途径之一。
刘莺刘平胡义扬徐列明王磊慕永平都广礼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蛋白质组物质代谢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