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丞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周围神经
  • 3篇蛋白
  • 3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纤维
  • 2篇周围神经损伤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相关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递
  • 1篇信号调控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修复后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有髓神经纤维
  • 1篇再生过程
  • 1篇神经再生
  • 1篇生长相关蛋白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8篇张丞
  • 8篇姜保国
  • 7篇张培训
  • 6篇王艳华
  • 4篇张宏波
  • 3篇郁凯
  • 2篇张殿英
  • 1篇寇玉辉
  • 1篇王延华
  • 1篇王静
  • 1篇王瑾
  • 1篇付中国
  • 1篇王天兵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物套管内有髓神经纤维再生过程的初步观察
目的采用NF-200、S-100以及MBP蛋白对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进行标记,观察生物套管内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方法30只SPF级SD大鼠,于右侧坐骨神经分叉以上5mm处切断坐骨神经,
张丞王艳华张培训张宏波姜保国
神经纤维生长锥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神经纤维的生长主要是尖端生长,新生物质主要被组装在神经纤维的尖端、一个被称为生长锥的结构中。生长锥是神经纤维的生长点,生长导向分子通过生长锥表面的受体将导向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并通过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最终引起生长锥内细胞骨架结构的重新排列,导致轴突的延伸、转向或回缩。本文描述了最近几年对于生长锥的结构、运动特性以及信号调控的相关研究结果,旨在对生长锥的生物学特性做个较为全面的阐述。
张丞张培训姜保国
关键词:神经纤维生长锥细胞骨架结构信号传递相关蛋白信号调控
小间隙桥接周围神经后NRG-1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正常坐骨神经中阈水平的NRG-1对于维持髓鞘化是十分有益的。在髓鞘化中,这些阈水平的NRG-1可以决定雪旺细胞前体细胞形成髓鞘或成为非髓鞘化的雪旺细胞。本研究观察采用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调节蛋白1 ...
郁凯张丞张培训王艳华付中国张殿英张宏波姜保国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对sD大鼠坐骨神经近端新生轴突进行标记,观察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过程。方法64只SPF级SD大鼠于右侧坐骨神经分叉以上5mm处切断坐骨神经,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以及生物可溶性甲壳质套管小间隙(2mm)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分别于术后1、3、7及14d取材。观察神经缝合处组织大体形态;套管内坐骨神经生长状态;近端新生轴突形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新生轴突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神经缝合处粘连情况较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后14d,新生纤维神经干形成圆锥形向前生长,形态规则均一。原位缝合组大鼠缝合处粘连较重,新生轴突于7d左右长过缝合点,坐骨神经远端新生轴突散在分布,形态不规则。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术后3d原位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较套管缝合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坐骨神经开始大量再生;术后14d左右,套管小间隙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显著高于原位缝合组(P〈0.05)。结论甲壳质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套管内新生轴突前沿以圆锥形向前生长,新生轴突形态较原位缝合组好,套管小间隙修复7d后新生轴突数目开始较原位缝合组多。本实验主要观察了两种术式修复后大鼠坐骨神经新生轴突的生长规律,也从组织学角度解释了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方法的再生效果比原位缝合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所在。
张丞王艳华郁凯张培训张宏波姜保国
关键词:生长相关蛋白坐骨神经轴突
甲壳质套管桥接周围神经长度极限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通过采用不同间隙套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探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长度极限.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分叉处以上5 mm建立坐骨神经离断伤模型,部分切除坐骨神经后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使神经断端间留有2、5、8和10 mm间隙.8周后常规锇酸染色,镜下观察套管远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轴突平均面积、髓鞘平均厚度及腓肠肌平均湿重,并进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8周显示2 mm小间隙组神经纤维已有80%再生,再生效果最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间隙距离逐渐增加,神经纤维再生效果逐渐变差;5 mm间隙组再生约60%,效果优于8 mm间隙组(P<0.01);8 mm间隙组再生约20%,优于10 mm间隙组(P<0.01);10 mm间隙组只有1%有髓神经纤维成功长入远端,肌肉湿重降至正常的42.9%.结论 使用甲壳质套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2 mm左右小间隙套接修复效果最佳,5 mm间隙是修复后周围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的极限间隙,10 mm是神经单靠趋化性、营养作用再生的最大间隙.
张丞王艳华张培训姜保国
关键词:神经再生周围神经
活体小鼠坐骨神经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使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建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实时观察周围神经形态的方法。方法将转基因小鼠麻醉后,分离显露坐骨神经,并将小鼠固定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台,使显露的坐骨神经与载玻片贴合,从而观察活体小鼠坐骨神经的形态学特点。测量神经干、神经束及神经纤维的直径,并计算神经束及神经纤维的数量;将小鼠坐骨神经切断或钳夹,造成神经损伤模型,在损伤即刻及损伤后2h,观察损伤神经近端、损伤处及损伤远端形态的改变。结果正常小鼠坐骨神经神经干直径为800.0μm,神经束直径为70.0-100.0舯,神经束数量为2个,神经纤维直径为7.5μm,神经纤维数量为70~200个。神经损伤即刻及损伤后2h,损伤近端处可见神经纤维逐渐出现空泡样变性,神经纤维走向逐渐紊乱,部分纤维中断。损伤段神经纤维完全扭曲,空泡样变性明显,并出现神经纤维崩解,神经连续性完全中断。损伤远端250.0μm及500.0μm处,神经纤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结构恢复,排列逐渐整齐。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体成像技术为实现活体实时观测周围神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可用于观察小鼠正常及损伤后周围神经结构的形态和变化。
王天兵张丞寇玉辉王瑾王静王延华姜保国
关键词:小鼠坐骨神经绿色荧光蛋白
小间隙桥接周围神经损伤Gap-43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采用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套管内Gap-43 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其中6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原位缝合,另6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采用小间隙桥接法修复,1组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d、3d、5d、7d、14d、28d以吻合口为中心,取上下各5mm共1cm坐骨神经提取总RNA,采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Gap-43 mRNA含量变化。结果鼠周围神经中Gap-43 mRNA含量在正常组织有低水平表达,在损伤后1d即升高,在损伤后28d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坐骨神经内表达水平。桥接缝合组Gap-43表达高于外膜缝合组。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其Gap-43基因表趋势相似,但由套管形成的封闭空间蕴含了较高的神经再生相关因子,有利于神经再生。
郁凯张丞张培训王艳华张殿英张宏波姜保国
关键词:周围神经MRNA
套管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髓鞘变性过程的观察
目的用髓鞘锇酸染色方法观察套管小间隙修复SD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髓鞘的结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按照损伤后时间随机分为7组:1小时组、3小时组、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以及14天组。切断SD...
张丞王艳华张培训姜保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