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弥漫着土地芳香的两位女性——《飘》与《一千英亩》人物形象之比较
- 2012年
- 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在《飘》(1936)中塑造了一位敢说敢做的新女性形象——郝思嘉,而美国当代女作家简·斯迈利在《一千英亩》(1991)中塑造了一位从"失语"走向"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吉妮。论文拟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觉醒过程和其土地情结作一番比较与分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同为农场主的女儿,她们都与土地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都为她们所生活的土地做过努力抗争,在觉醒过后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构建,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成为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
- 廖海燕潘利锋
- 关键词:《飘》《一千英亩》吉妮土地情结
- 身份的追寻——雅柯夫的精神之旅被引量:1
- 2008年
- 《基辅怨》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以犹太人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反映人类的普遍状况以突出文学主人公的普遍意义。马拉默德精心编织了一条主人公雅柯夫精神之旅的线,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观点。马拉默德不仅把雅柯夫的受难与犹太人的命运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受压迫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文章拟从主人公雅柯夫对身份的追寻入手,探究他的精神之旅对现代人如何在当今多元化世界下生存所赋予的新内涵。
- 廖海燕
- 关键词:《基辅怨》马拉默德身份追寻
- 一个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诗人——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政治抒情诗被引量:2
- 2011年
-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格的"真"的追求贯注于诗歌之中。他的诗歌是美利坚公民的生命的血液,养育着这个民族的肉体和灵魂,张扬了公民意识,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诗歌也就成了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战士。
- 潘利锋廖海燕
-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公民公民意识
- 论《一千英亩》中吉妮的创伤与愈合
- 2014年
- 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以女性视角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创伤体验,书写了美国20世纪普通女性创伤的全景图,展现了吉妮从躲避创伤、直面创伤到走出创伤这一艰难的生存与救赎历程,揭示出简·斯迈利在关注女性个人心理创伤的同时,更以细腻的笔触直指造成以吉妮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创伤的原因,反映了简·斯迈利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对生态危机的忧虑。
- 廖海燕
- 关键词:《一千英亩》吉妮
- 天人合一、诗意栖居——论弗罗斯特自然诗中的生态美学意蕴被引量:4
- 2012年
-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关注自然、回归自然的主题,倡导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他的诗歌创作是在自然的滋润下完成的,清新而纯朴,给人一种宁静、独立的感受,展现了他浓厚的东方生态智慧,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文章从生态审美的三原则即"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交融性原则"入手,探讨弗罗斯特自然诗中浓郁而又朴素的生态审美意蕴,启迪人们不仅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当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新家园。研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生态美学意蕴,不仅反映出东方传统生态智慧的普遍价值和现代意义,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 廖海燕潘利锋
-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生态美学生态整体观
- 生态美学视域下《陌上伊人》中的家园意识
- 2014年
- 电影《陌上伊人》是对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简·斯迈利的代表作《一千英亩》(A Thousand Acres)(1991)的改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面积达1 000英亩的爱荷华庄园农场主拉里·库克准备把自己辛苦经营一生的农场分给自己三个女儿的故事。笔者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吉妮的生活经历,揭示了主人公在生态环境、婚姻家庭等方面所面临的危机和对家园的困惑,而最终她用自己的特殊方式表达了对家园的追寻。从生态美学视域来解读当中浓厚的家园意识能为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态和精神危机提供有益的思考。
- 廖海燕
- 关键词:吉妮家园意识生态美学
- 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主义诗歌——略论华兹华斯
- 2007年
- 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痴狂的情人,他对自然的爱,缘于他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因而他的诗极富听觉和视觉的真实,没有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因此,他的诗更倾向于自然主义,自然才是他的生命源泉和灵感源泉。
- 潘利锋廖海燕
- 关键词:华兹华斯自然主义浪漫主义
- 生态女权主义的两个文本——《飘》和《一千英亩》之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飘》和《一千英亩》虽然在创作上相差了55年,但时空距离并不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家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人类一些共性的感觉。玛格丽特.米切尔和简.斯迈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分别捕捉了一位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人物,塑造了两位生动的女性形象,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与奋起以及她们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
- 潘利锋廖海燕
- 关键词:《飘》《一千英亩》生态女权主义
- 译者的角色与文内因素分析——张培基英译《笑》赏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文章以Nord的文本理论分析模式为依据,从美学角度分析张培基译作《笑》,通过对"译者的角色"和"源文文本分析"中"文内因素"的分析,管窥张培基的翻译风格以及译文中成功传递意境的方法。
- 罗琼廖海燕
- 关键词:《笑》
- 自我存在的探寻——《一千英亩》的存在主义解读
- 2011年
- 简·斯迈利的代表作《一千英亩》自1991年问世以来,不乏善于解读的知音。小说的灵光闪现于作者对每个人物分裂个性的毫不留情的揭示。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在存在的三个层次——存在的迷惘、存在的探索、存在的自由,运用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探讨《一千英亩》中女主人公吉妮对存在的认识过程。通过对吉妮生存境遇、意识觉醒和命运抗争的分析,探讨吉妮认识自我、追寻自我的过程,解读简·斯迈利深刻而丰富的创作思想,进而丰富对其的研究。
- 廖海燕
- 关键词:自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