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食源
  • 9篇食源性
  • 8篇源性疾病
  • 8篇食源性疾病
  • 4篇中毒
  • 4篇食品
  • 4篇食物
  • 4篇食物中毒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食品安全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亚硝酸
  • 2篇亚硝酸盐
  • 2篇食品污染
  • 2篇食品污染物
  • 2篇市售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二噁英
  • 2篇二噁英类

机构

  • 16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6篇崔燕
  • 6篇杨琛
  • 5篇梁效成
  • 3篇蓝弘
  • 2篇王玉明
  • 2篇魏静
  • 2篇李拥军
  • 2篇吴小平
  • 1篇赵文莉
  • 1篇许亚宁
  • 1篇刘慧慧
  • 1篇杨海霞
  • 1篇桑向来
  • 1篇姚进喜
  • 1篇于德山
  • 1篇李俊玲
  • 1篇李慧
  • 1篇蔡美
  • 1篇胡萍
  • 1篇王玉明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食物与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2014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甘肃省基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并为规范其调查处置及报告撰写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4年甘肃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关指南及标准的要求对流调报告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52起暴发事件的流调报告,普遍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不系统、不深入的情况;食品卫生学调查侧重于一般卫生学调查,对暴发原因调查开展相对较少;部分事件定性的实验室证据支持力度不够。结论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质量从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挖掘、实验室检验结果解读等方面均有不足,因此还应在稳定队伍的同时加强培训,做好人员及知识的储备工作。
王玉明崔燕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
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方法按总膳食研究方法,对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水产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中17种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同系物(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D/Fs)同系物和12种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ioxin 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l-PCBs)同系物进行含量测定和毒性当量浓度汇总分析和评价。结果甘肃省送检的食物样品中水产、肉类均检出二噁英类化合物,其余6类食品样品中个别同系物未检出。按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TEQ)计算时,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最高,均为0.08pgTEQ/g。结论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中动物性食品二噁英类化合物检出率高于植物性食品,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对甘肃省二噁英类化合物暴露水平高的食品进行长期监测,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张睿李磊杨琛崔燕
关键词:市售食品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甘肃省食源性 疾病事件实验室证据及相关问题的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分析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实验室检验对其结论的支持力度,以及影响实验室检出的部分因素,为提升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论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甘肃省发病≥5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对实验室检验或影响检出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按照相关指南及标准的要求对结论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102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7起明确致病因子种类,但仅有15起(31.91%)事件中致病因子获得充分的实验室证据支持,其中化学性事件占83.33%,细菌性和植物性及毒蘑菇中毒事件分别占24.00%和25.00%;另外55起诊断为不明原因事件,分析认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及时性对事件处置中样品的可获得性有影响,且该类事件仅有23.08%的检测项目选择恰当。结论 应重点加强细菌性、植物性及野蘑菇中毒事件处置中实验室检验工作,从加强事件调查中的采样工作和提高检测项目选择准确性两方面着手可降低不明原因事件比例。
王玉明崔燕李拥军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2011-2015年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1-2015年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方法对甘肃省2011-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系统中所报告的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省共报告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起,中毒176人,死亡16人,病死率为9.09%;报告事件多发生在第二季度,占总报告起数的60%;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报告起数的70%;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中毒引起,其次是农药和鼠药,三者占总报告起数的85%,占总死亡人数的87.5%。结论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亚硝酸盐和农药、鼠药中毒为主,主要原因是误食被农药、鼠药、亚硝酸盐污染的食品,说明对亚硝酸盐和农药、鼠药的监管及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崔燕梁效成
关键词:流行病学
2004—2012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2 508人,病死率为2.15%(54/2 508);报告事件多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报告起数的41.03%(32/78);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3.33%(26/78)和60.41%(1 515/2 508);化学性食物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2.96%(34/54)。结论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但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农药、鼠药污染的食品。
杨琛崔燕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物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应急处置能力研究
李慧杨海霞蓝弘杨琛许亚宁崔燕蔡美赵文莉于德山胡萍
该课题应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流行病学方法,采用血清学鉴定、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全面分析近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规律。结果显示:甘肃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发病率低,总体...
关键词: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34/68)的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27/68)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10/68)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崔燕梁效成张睿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 分析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业务应用平台收集2010—2022年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对事件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学校类型、致病因子、致病食品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7起,报告病例1 002例,住院471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报告事件数最多(9起,占15.79%),其次为2016年(8起,占14.04%)。事件报告数高峰期为6月和9月,均报告12起(各占21.05%)。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地区为陇南市(11起,占19.30%)、白银市(10起,占17.54%)和庆阳市(8起,占14.04%);报告病例数前3位的地区为兰州市(343例,占34.23%)、庆阳市(149例,占14.87%)和陇南市(145例,占14.47%)。中学的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均为最多,报告事件为21起(占36.84%),病例为263例(占26.25%)。明确致病因子的事件15起,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引起(60.00%,9/15);查明引发环节的事件21起,其中由流通环节(包装食品)引起的事件占比最多(47.62%,10/21)。查明致病食品主要来源的事件56起,来源主要为学校食堂(66.07%,37/56);食物类别以混合食品和多种食品为主,各占33.33%(19/57)。病例生物样本、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均采集的事件10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60.00%(6/10);3种样本均未采集的事件32起,致病因子查明率为15.63%(5/32)。结论近年来,甘肃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总体较为平稳,高峰期在6月和9月,学校食堂是致病食品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继续加强多部门协作,进一步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蔺文轩梁效成崔燕桑向来刘慧慧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掌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所发生的78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21例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死亡病例快速上升,且以青壮年为主,多数伴有基础性疾病;集中救治使得大医院在救治上面临严峻考验。结论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形势依然严峻,下阶段应坚持"强化预防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策略,切实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同时应加强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以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蓝弘崔燕姚进喜杨琛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
居民几类典型膳食来源亚硝酸盐暴露评估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甘肃省市售熟肉制品、酱腌菜及火锅3类典型膳食中亚硝酸盐对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方法调查甘肃省居民3类典型膳食消费状况及膳食中亚硝酸盐含量,获得人群亚硝酸盐暴露量,并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亚硝酸盐健康指导值进行比较,评估甘肃省居民典型膳食来源亚硝酸盐暴露风险。结果甘肃省居民典型膳食亚硝酸盐暴露量平均为0.003 7 mg/(kg BW·d),高暴露人群暴露量为0.013 5 mg/(kg BW·d);暴露量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3,P<0.05),15~59岁组男性人群暴露量最高。结论甘肃居民无典型膳食来源亚硝酸盐所致健康风险,3类膳食来源的亚硝酸盐暴露各有特点。
王玉明崔燕吴小平石振银尚彦秀魏静
关键词:亚硝酸盐膳食摄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