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琛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突发公共
  • 5篇突发公共卫生
  • 5篇突发公共卫生...
  • 5篇卫生事件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公共卫生
  • 5篇公共卫生事件
  • 4篇中毒
  • 4篇食物
  • 4篇食物中毒
  • 3篇疫情
  • 2篇学校突发公共...
  • 2篇中毒事件
  • 2篇食品
  • 2篇食物中毒事件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机构

  • 14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杨琛
  • 7篇姚进喜
  • 6篇崔燕
  • 6篇蓝弘
  • 3篇刘建地
  • 3篇刘东鹏
  • 3篇何健
  • 2篇李群
  • 2篇杨海霞
  • 2篇张丽杰
  • 2篇李俊玲
  • 1篇赵文莉
  • 1篇许亚宁
  • 1篇张宏
  • 1篇徐文体
  • 1篇于德山
  • 1篇李慧
  • 1篇梁效成
  • 1篇蔡美
  • 1篇胡萍

传媒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4—2012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8起,中毒2 508人,病死率为2.15%(54/2 508);报告事件多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场所以家庭最多,占总报告起数的41.03%(32/78);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33.33%(26/78)和60.41%(1 515/2 508);化学性食物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2.96%(34/54)。结论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但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农药、鼠药污染的食品。
杨琛崔燕
关键词: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物
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食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方法按总膳食研究方法,对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水产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及其制品、薯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中17种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同系物(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PCDD/Fs)同系物和12种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ioxin 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l-PCBs)同系物进行含量测定和毒性当量浓度汇总分析和评价。结果甘肃省送检的食物样品中水产、肉类均检出二噁英类化合物,其余6类食品样品中个别同系物未检出。按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TEQ)计算时,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最高,均为0.08pgTEQ/g。结论甘肃省8类市售食品样品中动物性食品二噁英类化合物检出率高于植物性食品,肉类食品样品中PCDD/Fs和dl-PCBs毒性当量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对甘肃省二噁英类化合物暴露水平高的食品进行长期监测,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张睿李磊杨琛崔燕
关键词:市售食品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
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2008—2011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3起,中毒1 110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8%。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以第二季度报告最多。农村是食物中毒高发地区,占90.09%。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39.39%,中毒人数为597人;化学类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占59.09%。结论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化学类物质是导致食物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村、学校、餐饮单位是食物中毒的防范重点。
李俊玲杨海霞杨琛
关键词:食物中毒事件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应急处置能力研究
李慧杨海霞蓝弘杨琛许亚宁崔燕蔡美赵文莉于德山胡萍
该课题应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流行病学方法,采用血清学鉴定、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全面分析近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点、规律。结果显示:甘肃省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发病率低,总体...
关键词: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应急处置
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2010--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2010--201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3起。发病6721人,死亡21人;报告事件高峰出现在4~6月份和10~12月份。全年2月份和8月份报告事件数最少;全省事件发生地居前三位的是兰州市、定西市和天水市;事件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占事件总报告起数的97.72%。其中以小学和幼托机构最多,分别占学校事件总数的47.08%和38.91%。结论针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场所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是减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姚进喜蓝弘何健杨琛刘建地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甘肃省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甘肃省LT县发生的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本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后,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以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学生日常生活相互接触情况和卫生习惯。结果共搜索到19例病例,其中幼儿园15例、小学4例,罹患率幼儿园儿童(7.69%,15/195)高于小学生(1.32%,4/302),临床表现以手、足和口部疱疹或皮疹症状为主,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基本符合“人传人”的发病特点;抠鼻子、揉眼睛、手部和指甲不干净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EV71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学校发生的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未及时对首发病例和第二三例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是导致疫情由中班传播至小班、大班等其他班级的根本原因;应及早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感染风险。
姚进喜何爱伟李群张丽杰刘东鹏张宏杨琛宋雨倬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15—2019年甘肃省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甘肃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中甘肃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6年起甘肃省手足口病报告事件数逐年增长;2015—2019年手足口病报告事件起数与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流行规律相同,均在5—7月达到高峰、9—11月出现次高峰,报告地区以兰州市和定西市为主,事件分级主要是一般事件,无重大和较大事件报告;2015—2019年累计报告502例手足口病病例全部开展了病原学检测,以CoxA16为主、占56.64%。结论甘肃省的手足口病报告意识逐年增强、应对措施也有所增加,但存在病原学检测少等问题;应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
宋雨倬何爱伟刘东鹏姚进喜杨琛
关键词: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学检测
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掌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所发生的78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和21例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死亡病例快速上升,且以青壮年为主,多数伴有基础性疾病;集中救治使得大医院在救治上面临严峻考验。结论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形势依然严峻,下阶段应坚持"强化预防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策略,切实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同时应加强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以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蓝弘崔燕姚进喜杨琛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
甘肃省3个非暴露地区居民母乳中二噁英负荷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3个非暴露地区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水平,分析影响当地人群二噁英类化合物污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甘肃省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3个采样点采集共150份顺产初产妇产后第3~8周的母乳样品,以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仪分析样品中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s/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PCDD/Fs)和二噁英样多氯联苯(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dl-PCBs)含量,计算总毒性当量浓度(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结果 PCDD/Fs和dl-PCBs在甘肃省母乳样品中普遍存在, dl-PCBs含量远高于PCDD/Fs,但按TEQ计时, PCDD/Fs贡献高于dl-PCBs;甘肃省PCDD/Fs组分含量最高的八氯代二苯并二嗯英(1,2,3,4,6,7,8,9-octachlorodibenzo-p-dioxin,OCDD),含量在102.08~195.18pg/g脂肪之间,来源可能与垃圾焚烧导致污染有关;母乳中PCBs污染分布呈现出省城区(2436.88pg/g)>近郊区(1118.16pg/g)>远郊区(989.87pg/g)的特征,可能与居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摄入频次较高有关。结论甘肃省非暴露区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总体上城市高于农村,但个别同系物数值农村点与城市点接近甚至高于城市点,这提示甘肃省不同非暴露地区人体暴露情况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崔燕张睿杨琛李磊梁效成
关键词:母乳二噁英类化合物影响因素
兰州市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甘肃省兰州市某小学发生的一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此类聚集性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生物和环境标本、以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等方法,对2018年5月29日兰州市某小学发生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搜索到疑似病例27例、确诊8例,罹患率4.8%(35/736);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88.6%)和恶心(62.9%)为主,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呈现人传人模式发病特点,校内接触病例是发病危险因素(OR=4.9,95%CI:1.2~19.5);8例病例肛拭子和处理首发病例呕吐物的簸箕标本中均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核酸。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学校发生的GⅠ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首发病例感染诺如病毒后,在学校内呕吐污染周围环境,其他学生通过与病例接触或接触呕吐物污染的环境,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
姚进喜李群张丽杰徐文体刘东鹏杨琛宋雨倬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聚集性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