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鹏

作品数:45 被引量:323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病毒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信息系统
  • 6篇聚集性
  • 6篇发病
  • 6篇艾滋病
  • 5篇腹泻
  • 5篇肝炎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炭疽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空间聚集性
  • 4篇儿童
  • 4篇病毒性

机构

  • 37篇甘肃省疾病预...
  • 12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白银市疾病预...
  • 2篇白银市妇幼保...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武威市疾病预...

作者

  • 43篇刘东鹏
  • 26篇刘新凤
  • 22篇孟蕾
  • 18篇魏孔福
  • 14篇刘海霞
  • 12篇郑芸鹤
  • 11篇苟发香
  • 11篇成瑶
  • 10篇任晓卫
  • 10篇杨筱婷
  • 7篇李娟生
  • 6篇蒋小娟
  • 6篇于德山
  • 4篇白亚娜
  • 4篇李治平
  • 4篇李健
  • 3篇杨琛
  • 3篇杨明宇
  • 3篇汪鹏
  • 3篇万国生

传媒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病毒病杂...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和经济负担评价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在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中的流行特征,探索建立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的评价方法,为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和成本效益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收集甘肃省2012年8月—2013年7月2个轮状病毒哨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的个案信息和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分析,对所有标本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5岁以下腹泻就诊儿童734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1.69%,其中门诊病例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0.99%,住院病例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6.07%,门诊和住院轮状病毒腹泻儿童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分别占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的92.42%和97.92%,其中6月龄组的婴幼儿比例最高,分别占门诊和住院腹泻儿童的54.55%和55.42%,粪便性状主要以水样便为主,占85.80%,其次为稀便,占81.27%。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儿童人次均门诊直接医疗费用375.42元,人次均住院直接医疗费用2 053.91元,人次均门诊直接非医疗费用47.92元,人次均住院直接非医疗费用180.13元。人次均门诊间接费用270.45元,人次均住院间接费用721.20元。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人群,针对轮状病毒腹泻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和经济负担,需采取措施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水平。
刘海霞刘新凤刘东鹏张静孟蕾
关键词:儿童腹泻轮状病毒经济负担
甘肃省社区人群腹泻病流行状况和经济负担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人群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就诊情况和经济负担,为有效控制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甘肃省社区人群腹泻发病率为1.7%,平均1.28次从/年;男性发病率为1.94%,女性发病率为1.47%;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为4.67%;14项职业中家庭主妇发病率最高,为2.23%;7项文化程度中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89%。腹泻病例腹泻天数以2-3天最多,占51.23%;腹泻伴发热的病例较少,仅占10.18%;发生腹泻的原因主要是食物源型,占61.11%;61.19%的人发生腹泻后选择服药,选择口服补液的仅占0.70%;43.71%的腹泻病例不去医疗机构就诊,在就诊的腹泻病例中有74.86%的人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两周腹泻病例人(次)均门诊经济负担和住院经济负担分别为347元和2434.07元。结论甘肃省腹泻病发病率较高,其中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发病率最高,造成的经济负担也重,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相应卫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
杨建军刘新凤孟蕾刘建地刘海霞魏孔福刘东鹏
关键词:腹泻病流行病学经济负担
2011-2017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炭疽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炭疽重点流行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1—2017年炭疽发病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方法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利用2011—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数据,以乡镇级层面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的发病"热点"区域为玛曲、碌曲、夏河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空间扫描统计发现炭疽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聚集区为玛曲、碌曲和夏河县的25个乡镇,聚集时间为2015—2017年(LLR=260.09,RR=12.91,P<0.001)。结论 2011—2017年炭疽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玛曲、碌曲和夏河县是炭疽防控重点地区。
吕卫民魏孔福刘东鹏周伟忠王玮荣陈庆荣
关键词:炭疽空间自相关
甘肃省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时间模型运行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时间模型的运行结果,评价该预警系统的灵敏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优化预警阈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甘肃省2008年1月—2013年12月传染病预警数据,分析传染病预警系统时间模型产生的预警信号数量及响应结果,并比较不同病种和地区预警阈值调整前后的预警结果。结果甘肃省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39 940条,报告病例数与预警信号数比值为9.01:1,疑似事件信号数占预警信号数的1.57%,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64%;发出预警信号最多的病种为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占所有预警信号的63.17%;在预警阈值调整后,预警系统灵敏度由70.59%下降至39.62%,预警信号阳性率由0.88%下降至0.34%,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警阳性率下降;预警信号共覆盖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84 h;在预警阈值调整后,仅兰州市、嘉峪关市预警信号阳性率上升,所有市州信号响应时间中位数均较调整前缩短。结论甘肃省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稳定,预警系统阈值调整后预警效果欠佳,今后将根据不同病种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优化阈值,减少假阳性预警,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刘新凤成瑶刘东鹏杨筱婷刘海霞郑芸鹤魏孔福孟蕾
关键词:传染病
甘肃省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甘肃省LT县发生的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本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后,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采集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以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学生日常生活相互接触情况和卫生习惯。结果共搜索到19例病例,其中幼儿园15例、小学4例,罹患率幼儿园儿童(7.69%,15/195)高于小学生(1.32%,4/302),临床表现以手、足和口部疱疹或皮疹症状为主,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基本符合“人传人”的发病特点;抠鼻子、揉眼睛、手部和指甲不干净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中检出EV71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学校发生的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未及时对首发病例和第二三例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是导致疫情由中班传播至小班、大班等其他班级的根本原因;应及早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感染风险。
姚进喜何爱伟李群张丽杰刘东鹏张宏杨琛宋雨倬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15—2019年甘肃省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甘肃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中甘肃省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6年起甘肃省手足口病报告事件数逐年增长;2015—2019年手足口病报告事件起数与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流行规律相同,均在5—7月达到高峰、9—11月出现次高峰,报告地区以兰州市和定西市为主,事件分级主要是一般事件,无重大和较大事件报告;2015—2019年累计报告502例手足口病病例全部开展了病原学检测,以CoxA16为主、占56.64%。结论甘肃省的手足口病报告意识逐年增强、应对措施也有所增加,但存在病原学检测少等问题;应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控能力。
宋雨倬何爱伟刘东鹏姚进喜杨琛
关键词: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学检测
兰州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感染性腹泻婴幼儿中A组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情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24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 245份标本中共检测出A组RV抗原608份,阳性率为48.84%。A组RV发病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对608份A组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G分型以G3型为主,占23.68%(144/608),其次为G9、G2、G1和G4型,分别占14.14%(86/608)、7.24%(44/608)、7.07%(43/608)和0.82%(5/608)。P分型以P[8]、P[9]和P[4]型常见,分别占34.52%(165/478)、19.25%(92/478)和14.23%(68/478)。最常见的G、P型别组合为G8P[9]、G9P[8]和G3P[8],分别占25.94%(90/347)、19.02%(66/347)和17.29%(60/347);其次是G2P[4]、G1P[8]、G8P[3]和G3P[4],分别占10.09%(35/347)、7.20%(25/347)、4.61%(16/347)和4.03%(14/347)。结论 A组RV是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流行毒株呈现型的多样性变化。目前上市的A组RV疫苗适合兰州地区患儿使用,将G9型引入现有疫苗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魏孔福刘新凤刘东鹏于德山汪鹏康倩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腹泻基因型婴幼儿
甘肃省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2013年甘肃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乙肝的发病聚集区,为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开源软件Geo-Da 1.60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FleXScanV3.1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最后采用Map Info7.0软件将探测结果可视化。结果甘肃省2013年乙肝发病率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为0.289 2(P=0.002),具有显著的聚集性分布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临潭县、碌曲县及玛曲县呈现高值聚集状态(P<0.05),为2013年乙肝发病"热点"区域;嘉峪关市、会宁县、甘州区、高台县、通渭县、陇西县、崆峒区、崇信县、安定区、靖远县呈现低值聚集区(P<0.05),为2013年乙肝发病"冷点"区域。空间不规则扫描分析显示共发现碌曲县、凉州区、徽县、西峰区、广河县5个区域及各自周边县区为乙肝发病聚集区域。结论甘肃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具有空间聚集性,最有可能聚集的为甘南州,向定西及临夏延伸,另外有四个聚集区域分别在武威、金昌,天水陇南,庆阳,临夏,是今后甘肃省乙肝防控的重点区域。
李治平刘新凤刘东鹏任晓卫蒋小娟魏孔福成瑶孟蕾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甘肃省艾滋病实验室的网络建设和运行效果研究
刘新凤郁华石林许亚宁王炳涛白莉王斌张小清乔瑞娟李健杨俊克杨常敏刘东鹏赵亚栋
甘肃省科学规划、分步建设,至2011年底建成覆盖全省各有侧重的三级艾滋病实验室228个。艾滋病实验室实行全面准入,高标准、严要求,采取每年考核淘汰制,保证了HIV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全省艾滋病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规范管理...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实验室抗体检测网络建设
甘肃省不同时期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致病因素研究
孟蕾刘海霞刘新凤杨建军魏孔福刘建地于德山刘东鹏陈建华汪鹏郑芸鹤成瑶康倩段莉平
该课题在2006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首次在国内开展了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经济负担研究,获得了不同时期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门诊和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掌握了腹泻门诊率和住院率、人均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不同时期的变...
关键词: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疾病轮状病毒疫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