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尧颖

作品数:29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原发性
  • 12篇肝硬化
  • 11篇胆汁
  • 11篇胆汁性
  • 10篇原发性胆汁性
  • 9篇病理
  • 7篇胆汁性肝硬化
  • 7篇自身免疫
  • 7篇病理学
  • 6篇原发性胆汁性...
  • 6篇抗体
  • 6篇肝炎
  • 5篇自身抗体
  • 5篇自身免疫性
  • 5篇自身免疫性肝...
  • 5篇综合征
  • 5篇免疫性
  • 5篇免疫性肝炎
  • 4篇胆管
  • 4篇胆管炎

机构

  • 15篇昆明医学院第...
  • 15篇昆明医科大学
  • 6篇昆明医学院

作者

  • 29篇尧颖
  • 18篇徐智媛
  • 16篇杨晋辉
  • 10篇高建鹏
  • 10篇尤丽英
  • 9篇陈学平
  • 8篇胥莹
  • 8篇王辉
  • 7篇杨婧
  • 5篇唐映梅
  • 4篇申丽娟
  • 3篇杨黎宏
  • 3篇吴华美
  • 3篇程宇
  • 3篇秦榕
  • 2篇张志波
  • 2篇翟慧勤
  • 2篇李祥金
  • 2篇王辉
  • 2篇董小林

传媒

  • 8篇肝脏
  • 5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及回肠组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肝损伤时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情况。 【方法】15只大鼠作为急性肝损伤模型组/(B组/),25只大鼠作为急性...
尧颖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急性肝功能衰竭D-乳酸二胺氧化酶
文献传递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肾功改变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低钠血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肾功改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院时血钠、肝肾功能等指标,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程度与肝肾功能、肝硬化相关并发症、Child-Pugh分级、MEID—Na分值及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发生率为67.5%。血清钠120~135mmoI/L、≤120mm01/L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5.1%,82.4%,90.0%死亡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低钠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程度越重,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肾功恶化越明显(P〈0.05),相应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均升高(R0.01)。腹水量随着血清钠水平的降低而增加(P〈0.01),血清钠水平高低与Child—Pugh评分分级及MELD-Na评分密切相关,血清钠水平越低,Child—Pugh评分分级越差(P〈0.01);MELD—Na分值越高(P〈0.05)。血清钠水平越低,患者肝肾功能越差,死亡率越高,血清钠水平〈120mmo]/L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将血清钠水平作为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预防。
王辉董小林贾红萍秦榕尧颖高建鹏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预后
6O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改变。患者全部定期随访,选择年龄、性别、白蛋白、胆红素、肝组织学分期5个可能对该病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4:1,平均年龄(52.5±9.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61.6%)、乏力(51.6%)、纳差(43.3%)、皮肤瘙痒(25%)。88.3%(53/60)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242.3±137.1)U/L和(250.6±216.1)U/L,而血清ALT、AST水平仅轻或中度升高,分别为(185.8±269.1)U/L和(172.5±163.6)U/L,53.3%(32/60)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59.6%(28/47)的患者血清IgM升高,68.3%的患者(41/60)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42例患者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早期(I、Ⅱ期)占33.3%,晚期(Ⅲ、Ⅳ期)占66.6%。随访: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3例)或上消化道出血(2例),45例生存,10例失访,平均生存期为3.92年。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年龄、胆红素、肝组织学分期。结论提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
尧颖徐智媛高建鹏陈学平申丽娟杨黎宏尤丽英杨晋辉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病理学预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被引量:2
2007年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年男性、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PS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量证据显示该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纤维性阻塞性胆管炎,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慢性梗阻性黄疸和肝脾肿大,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晚期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征象。
尧颖杨晋辉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性肝硬化炎症性肠病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
非病毒性肝病169例肝脏穿刺活检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非病毒性肝病是指数十种嗜肝病毒感染以外的肝脏疾病的总称,病因涉及免疫、酒精、药物、寄生虫感染、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实验室检查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明确诊断困难,是构成“不明原因肝损伤”的主要病种。近年随着肝脏穿刺(简称肝穿)活检术的广泛开展及病理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本组疾病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本研究拟回顾分析昆明两家综合性医院169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肝活检资料,探讨非病毒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更好地指导该类疾病的诊治。
尧颖申丽娟胥莹杨晋辉高建鹏余小鸣王辉田建军徐智媛
关键词:非病毒性肝病肝脏穿刺活检肝脏疾病嗜肝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肝功能异常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50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50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5∶1,平均年龄(53.2±15.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64%)、乏力(60%)、尿黄(52%)、纳差(48%)、皮肤瘙痒(25%)。大多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32例患者(64%)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16例患者(32%)血清IgM升高。64%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共有28例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14.2%,晚期(Ⅲ、Ⅳ期)占85.8%。结论 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黄疸,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及组织学分期。
尧颖王园园胥莹王辉高建鹏程宇徐智媛
关键词:原发性自身抗体
18例无症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进展缓慢,从无症状至出现症状,时间可长达数年。无症状期PB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目的:总结无症状期PBC的诊断特点。方法:纳入18例无症状期PBC患者,检测并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生化、病毒学、免疫学、影像学和组织学表现。结果:18例无症状期PBC患者中男2例,女16例,确诊时平均年龄47.8岁。无临床和生化异常,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者9例;因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而就诊者9例,确诊时间平均8.9个月。11例(61.1%)患者AMA-M2阳性,3例gp210抗体阳性,2例SP100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均为Ι、Ⅱ期PBC表现。结论:无症状期PBC女性多见,可仅表现为AMA-M2和(或)gp210、SP100抗体阳性,以及ALP/GGT升高。对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女性,筛查肝功能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以及完善肝脏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PBC。
杨晋辉陈学平唐映梅尤丽英尧颖胥莹杨婧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体组织学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25只),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分别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回肠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回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绒毛断裂、脱落。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出现明显障碍。
徐智媛尧颖程宇吴华美尤丽英杨晋辉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组织学
实验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肝损伤大鼠血浆及肠道组织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肝损伤时肠道机械屏障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15只大鼠作为急性肝损伤组(B组),25只大鼠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组(C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回肠组织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动态变化,HE染色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和亚细胞的结构变化。组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C组大鼠血浆D-乳酸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4.32±1.13)mg/L和(11.62±5.44)mg/L对比(0.77±0.25)mg/L,P〈0.05;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但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81±0.26)U/ml和(0.62±0.22)U/ml对比(0.47±0.11)U/ml,P〈0.05;回肠二胺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及肠组织内毒素活性与A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C组则明显高于A、B两组(P〈0.05)。HE染色发现C组存在大片肝细胞坏死,回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绒毛断裂、脱落或相互融合,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电镜观察可见肠黏膜微绒毛稀疏脱落,细胞内线粒体肿胀。结论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在肝损伤早期即可以明显升高,是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是肝损伤加重的重要因素。
尧颖徐智媛陈学平申丽娟高建鹏尤丽英杨晋辉
关键词:肝损伤组织学二胺氧化酶内毒素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时候通过肝组织活检也无法直接区分,因此正确鉴别DI-AL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实践中的重难点。本文总结了DI-AL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预后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此类疾病的诊治思路。
李勤荣尧颖徐智媛
关键词:治疗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