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鹏

作品数:185 被引量:1,37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8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7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茶叶
  • 36篇香气
  • 33篇绿茶
  • 23篇茶树
  • 22篇学成
  • 22篇化学成分
  • 21篇鲜叶
  • 18篇挥发性
  • 17篇普洱茶
  • 15篇色谱
  • 15篇相色谱
  • 13篇挥发性成分
  • 12篇香气成分
  • 11篇对映
  • 11篇对映异构
  • 11篇对映异构体
  • 11篇异构体
  • 10篇质谱联用
  • 10篇活性
  • 9篇质谱

机构

  • 183篇中国农业科学...
  • 45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浙江大学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广西梧州六堡...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长兴茶乾坤食...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庆市农业技...
  • 1篇浙江省农业厅
  • 1篇安捷伦科技(...
  • 1篇拜罗伊特大学

作者

  • 185篇吕海鹏
  • 180篇林智
  • 109篇郭丽
  • 107篇谭俊峰
  • 78篇张悦
  • 59篇彭群华
  • 42篇戴伟东
  • 40篇施江
  • 11篇邵晨阳
  • 10篇邵青
  • 8篇杨停
  • 8篇王力
  • 7篇钟秋生
  • 5篇尹军峰
  • 4篇孙业良
  • 4篇叶阳
  • 4篇马成英
  • 4篇费旭元
  • 4篇谷记平
  • 4篇费冬梅

传媒

  • 31篇茶叶科学
  • 30篇食品科学
  • 10篇中国茶叶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第十二届中国...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福建茶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15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4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19篇2010
  • 10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岭头单枞乌龙茶HS-SPME/GC-MS/GC-O研究
采用HS-SPME-GC-MS、GC-O对岭头单枞茶乌龙茶进行测定,GC-MS共检出53个成分,含量高的成分是: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α-萜品醇、1,3,8-对孟三烯、β-香叶烯、柠檬烯、顺-罗勒烯、水杨酸丙酯、香芹醇...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
关键词:GC-MSGC-O
文献传递
茶叶及其提取物在肉兔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在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中,将茶叶及其提取物应用于畜禽以及水产饲料的开发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动物日粮中添加茶叶提取物具有改善饲料转化率、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改进肉质等作用。例如,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禽类的产蛋率、免疫力等,还可以改善鸡蛋的品质,对蛋黄中胆固醇有明显的降低效果,同时可以使鸡蛋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增加等。此外,
蔡顶晓林伟群刘海兵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提取物肉兔养殖茶叶动物日粮动物免疫力茶资源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以蒸青绿茶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以及不同提取料液比例等对茶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例为1:125、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min时,蒸馏水一次提取可以达到...
吕海鹏林智郭丽谭俊峰
关键词:儿茶素组分高效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一种蚕丝专用茶叶染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蚕丝专用茶叶染料的制备方法及用途,是鲜叶先通过瞬时固色、细胞破碎、低温保存或快速干燥制成染料用茶,然后以弱碱性盐或乙醇为溶剂,从染料用茶中提取茶多酚含量在0.3%以上的蚕丝茶叶染料,选择适宜的染色条件,用此...
郭丽林智郑得林吕海鹏谭俊峰
文献传递
茶叶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作用被引量:31
2018年
介绍了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茶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儿茶素、甲基化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3,5-双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红素、聚酯型儿茶素、乌龙茶聚合多酚、茶褐素、茶氨酸、γ-氨基丁酸、咖啡碱、黄酮醇及其糖苷、原花色素和花青素等。
林智吕海鹏张盛
关键词:儿茶素氨基酸生物碱花青素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被引量:88
2010年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林智
关键词:乌龙茶香气GC-MSGC-O
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与茶叶的滋味品质密切相关。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存在滋味特性及生理活性均可能截然不同的L型和D型两种对映异构体。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L型氨基酸上,而茶叶中D型氨基酸罕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对茶叶化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及滋味品质的提升与调控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方法】采用手性HPLC法、MTBSTFA硅烷衍生化法和酯化-PFP酰化法3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比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酯化-PFP酰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可实现茶叶中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等15种重要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有效分离。继而建立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高效衍生化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查明市售11种代表性白茶、乌龙茶及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衍生化条件为:将氨基酸反应液在100℃下酯化105 min,继而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在100℃下五氟丙酰化10 min。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回收率介于75.26%—123.6%(低浓度)、81.23%—121.8%(高浓度),RSD值介于2.09%—13.12%(低浓度)、1.48%—10.59%(高浓度)。茶样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氨基酸的1—2个对映异构体可以在茶样中检测出,且D-氨基酸普遍存在于茶样中,尤其是D-苏氨酸、D-天冬氨酸、D-半胱氨酸、D-苯丙氨酸、D-茶氨酸、D-谷氨酰胺及D-谷氨酸混合物在大部分茶样中均有分布,而D-蛋氨酸、D-赖氨酸及D-色氨酸在所有茶样中均未被检测出。在具体含量分布上,除了L-茶氨酸、L-谷氨酸及L-谷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茶叶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西湖龙井茶的挥发性成分被引量:15
2020年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西湖龙井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SBSE方法中搅拌棒类型、萃取温度、时间、茶水比、转速、NaCl溶液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萃取条件,建立一种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的SBSE-GC-MS分析方法,实验整体准确度(高添加量加标回收率为115.11%,低添加量加标回收率为108.99%)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8.23%,n=5)均良好。结果表明,采用PDMS搅拌棒、茶水比60∶1(mg/mL)、NaCl溶液质量分数5%、80℃热水冲泡、1250 r/min磁力搅拌萃取90 min,西湖龙井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萃取吸附。采用建立的SBSE-GC-MS方法对代表性西湖龙井茶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73种化合物,包括烯醇类3种、烯类11种、烷烃类37种、醛类15种、烯醛类4种、醚类2种、醇类17种、酯类22种、内酯类5种、烯酯类9种、烯酮类5种、酮类16种、有机酸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氮杂环化合物3种、氧杂环化合物3种、芳香烃15种。结果表明,采用SBSE方法,可使西湖龙井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关键词:西湖龙井茶香气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超高压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系统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高压处理可导致茶鲜叶细胞形态发生变化,600MPa压力下,细胞形态溃缩明显,出现细胞液溶出;②在处理温度为37℃,处理时间为10min条件下,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的茶鲜叶,多酚氧化酶比活性显著下降;③压力为600MPa,保压时间为5min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鲜叶质量的9.14%和1.35%,分别比对照样提高24%和42%;④超高压能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溶出,但压力过高和处理时间过长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少。
谭俊峰林智郭丽吕海鹏彭群华邵青
关键词:超高压茶鲜叶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
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分析共有香气物质,探讨关键呈香成分,以期为名优炒青绿茶的风味品质评价和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
石亚丽朱荫马婉君杨高中王梦琪施江彭群华林智吕海鹏
关键词:炒青绿茶香气香型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