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乳酸
  • 2篇手术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1篇单心室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先天性...
  • 1篇心室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指数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氧饱和度
  • 1篇婴儿
  • 1篇乳酸水平
  • 1篇手术死亡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黄继红
  • 3篇周燕萍
  • 2篇蔡及明
  • 1篇史珍英
  • 1篇王亮君
  • 1篇徐卓明
  • 1篇苏肇伉
  • 1篇张海波
  • 1篇张明杰

传媒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危险度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死亡危险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3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死亡危险度。根据先天性心脏手术风险调整-1(RACHS-1)评分对手术方法进行分级,手术时年龄、体质量、急诊手术、体外循环、单心室姑息手术、RACHS。1评分均纳入风险评估。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总体病死率为9.96%(23/231例),病死率较高的3种手术为单心室姑息手术(25.00%,7/28例)、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术(21.43%,3/14例)、大动脉换位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95%,6/43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根治手术仅1例,故未纳入高病死率类别。随着RACHS.1评分的增加,死亡风险增高,RACHS-1评分为2的病死率为6.67%(2/30例),评分3为6.84%(8/117例),评分4为13.75%(11/80例),评分6为50.00%(2/4例)。死亡的多因素危险度分析显示:单心室姑息手术年龄、体质量〈3000g和RACHS-1评分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总体病死率仍然较高,对于上述高危患儿的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迫切需要。新生儿期单心室手术策略有待优化。
黄继红蔡及明张海波周燕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婴儿
Fontan术后乳酸水平增高与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关系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Fontan术后早期乳酸水平改变的规律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与术后血流动力学状况相关。方法研究对象为10例Fontan手术患儿。纳入标准:体重大于13kg,Glenn术后二期Fontan手术。于入ICU即刻、入ICU30min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30min、拔管后30min、拔管后2h、拔管后48h上述6个时点测氧耗指数、血动静脉氧饱和度、乳酸水平,计算心指数。结果入CICU后乳酸水平增加,拔管后30min乳酸水平达到峰值,48h内乳酸值回复正常水平。拔管后30min心指数达到最高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于拔管前30min达低谷,拔管后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Fontan术后早期,血乳酸水平在拔管后30min达到峰值,该增高与血流动力学状况无关。
黄继红史珍英周燕萍王亮君
关键词:FONTAN乳酸心指数
区域组织氧饱和度和乳酸联合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转归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测定之区域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和血清乳酸联合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转归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纳入73例先天性心脏手术后患儿,男43例、女30例,年龄(91±18)d,根据转归分为早期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预测不良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早期转归不良率为47%。腹部rSO2谷值水平、乳酸峰值水平是预测不良转归的2个独立因素。腹部rSO2谷值单独预测不良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乳酸峰值单独预测不良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联合腹部rSO2谷值和乳酸峰值后,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944(P<0.05)。结论术后24 h内腹部rSO2谷值、乳酸峰值在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转归方面具有价值,联合二者能提升转归不良的准确性。
黄继红徐卓明张明杰蔡及明
关键词:乳酸
单心室手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单心室系列手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4年1月—2011年1月连续6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接受单心室系列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单心室系列手术包括体肺分流、肺动脉环缩、双向腔肺分流术、改良Fontan手术以及Kawashima手术;早期死亡指第1次手术至Fontan术后30 d内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病例共8例,病死率为13.1%。其中左心房异构死亡1例,右心房异构死亡7例;新生儿期手术死亡2例,双向腔肺分流术后死亡1例,改良Fontan术后死亡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期手术(危险比5.56,P=0.04)、梗阻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危险比18.21,P=0.02)、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危险比12.31,P=0.03)与内脏异位综合征的术后早期死亡相关。结论左心房异构手术效果优于右心房异构,内脏异位综合征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为新生儿期手术、合并梗阻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
黄继红苏肇伉王亮君周燕萍
关键词: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