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卓明

作品数:182 被引量:71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8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5篇先天性
  • 93篇心脏
  • 91篇先天
  • 91篇先天性心脏
  • 90篇先天性心脏病
  • 80篇心脏病
  • 74篇术后
  • 44篇动脉
  • 39篇肺动脉
  • 37篇手术
  • 28篇小儿
  • 27篇肺动脉高压
  • 24篇儿童
  • 20篇心脏病术后
  • 20篇小儿先天性
  • 19篇外科
  • 16篇新生儿
  • 15篇小儿先天性心...
  • 11篇通气
  • 11篇缺损

机构

  • 10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2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81篇徐卓明
  • 52篇苏肇伉
  • 43篇史珍英
  • 38篇刘锦纷
  • 37篇朱丽敏
  • 31篇徐志伟
  • 23篇张海波
  • 21篇陈玲
  • 20篇朱丽敏
  • 16篇丁文祥
  • 14篇李志浩
  • 13篇龚霄雷
  • 12篇张明杰
  • 12篇郑景浩
  • 12篇蔡及明
  • 9篇周燕萍
  • 9篇王伟
  • 7篇朱德明
  • 6篇蔡小满
  • 5篇于新迪

传媒

  • 21篇中华胸心血管...
  • 2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3篇中华临床医师...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体外循环...
  • 5篇国际儿科学杂...
  • 4篇国外医学(心...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8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6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吸入治疗被引量:19
2001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病儿吸入一氧化氮 (NO)的适应证、避免毒副作用等。方法 选择 31例先心病术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 ,给予NO吸入治疗。试验分NO吸入前、中、后 3个阶段 ,各阶段均进行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吸入不同浓度NO[10~ 80百万分之体积 (ppm) ]后 ,平均肺动脉压力和体肺循环压力之比分别降低了 34 8%和 45 0 % (P <0 0 1) ,有效率为 87 1% ;吸入NO后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吸入前 (P <0 0 5 ) ,但仍在允许范围。结论 吸入NO可明显降低先心病术后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 ,临床上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 ,NO是一种有效、安全。
徐卓明苏肇伉陈玲史珍英俞晓青蔡及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肺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吸入治疗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术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D TGA)行大动脉转位术 (ASO)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新生儿ASO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及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患D TGA的新生儿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 1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 12例患D TGA的新生儿 ,在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行ASO纠治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心功能、呼吸道护理及预防感染等。结果  12例患D TGA的新生儿中 1例 9d后死亡 ,11例紫绀消失 ,但在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3例 ,右上肺不张 3例 ,低心排 2例 ,痰培养阳性 2例 ,延迟关胸 6例 ,经治疗后痊愈。随访 3个月~ 2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为患D TGA行ASO的新生儿制订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肺部并发症 。
傅丽娟徐卓明何萍萍
关键词:新生儿围术期护理ASO大动脉转位纠治
新型安抚奶嘴式口腔分泌物吸引器
本发明提供了新型安抚奶嘴式口腔分泌物吸引器,包括:隔板,用于抵顶幼儿的唇部,避免该口腔分泌物吸引器被误吞,该隔板具有靠紧幼儿面部的内侧面以及背向幼儿面部的外侧面;奶嘴头,该奶嘴头是柔性软质材料制成的,该奶嘴头一端为用于安...
朱丽敏刘金龙龚霄雷柳立平徐卓明刘锦纷
文献传递
小于3月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危险度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小于3月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死亡危险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0-2013-10单中心先心病外科治疗转归。根据RACHS-1评分对手术复杂度进行分类。手术时年龄、体重、是否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紫绀、单心室手术、术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RACHS-1分类均纳入风险评估。结果:小于3月龄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总体死亡率为3.67%,新生儿死亡率较高,为8.47%,低体重儿死亡率为20%。新生儿的ICU时间和并发症均较高。总体来说,年龄、体重和RACHS-1分类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新生儿中,只有RACHS-1和单心室手术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3月龄先心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体重和RACHS-1评分。新生儿期单心室手术策略有待优化。
黄继红蔡及明张海波徐卓明周燕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新生儿
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微粒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循环内皮细胞(CEC)是指能够在外周血中测得的血管内皮细胞(VEC),VEC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参与机体血管的舒缩、凝血、炎性反应、免疫、物质转运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
黄蕊徐卓明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炎性反应生命活动
室间隔缺损术后反应性肺高压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求室是隔缺损、肺高压患儿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评估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1年至2006期间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肺高压在我科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客观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搜集患儿围术期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术后早期疗效。探求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6年间共214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的患儿纳入本课题。术后住院早期死亡20例,住院晚期死亡3例,术后病情平稳出院2118例。术后反应性肺高压发生率为6.1%,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率为2.1%、死亡率为2.3%。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0min(P〈0.01)、主动脉阻断时间≥75min(P%0.01)、术后残余分流(P〈0.01)是发生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室间隔缺损、肺高压的患儿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年龄、Pp/Ps、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二尖瓣反流中度以上。术后反应性肺高压的患儿更容易依赖儿茶酚胺类药物,左房途径输入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增加其强心效果。
龚霄雷徐卓明刘锦纷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机械通气潮气量变化对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双向腔肺吻合术后脑血流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A)术后不同潮气量时脑血流的变化,以探究BCPA术后机械通气时改善氧合情况的方法。方法入选21例功能性单心室BCPA术后早期患儿,以随机顺序进行10ml/kg(PCV1)和15ml/kg(PCV2)压力控制通气,分别记录每个步骤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情况。结果 21例完成研究患儿平均月龄为(13.8±10.0)个月,平均体重为(8.0±2.2)kg,体外循环时间(63.0±25.7)min,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6.6±1.5)h,无再插管发生。两种潮气量下患儿心率、血压维持稳定,大潮气量(PCV2)与小潮气量(PCV1)相比,CVP高[(15.65±3.81)mmHgvs.(14.75±4.10)mmHg,P=0.001]、气道压力高[PIP为(15.90±3.91)cmH2Ovs.(11.32±3.70)cmH2O,P<0.001;MAP为(6.44±2.09)cmH2Ovs.(4.21±1.78)cmH2O,P<0.001]、二氧化碳分压[(33.46±5.52)mmHgvs.(39.34±7.20)mmHg,P<0.001]和氧分压[(42.31±7.90)mmHgvs.(47.48±7.66)mmHg,P<0.001]低、大脑中动脉血流[Vs为(96.55±28.33)m/svs.(101.84±24.91)m/s,P=0.029;Vd为(26.66±9.68)m/svs.(32.21±11.30)m/s,P<0.001;Vm为(50.08±16.47)m/svs.(53.79±16.31)m/s,P=0.042]降低、脑循环阻力(PI为1.46±0.21vs.1.27±0.31,P<0.001)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单心室行BCPA术后,增加潮气量,轻度过度通气时,将导致脑循环阻力增加,脑循环血流减少,从而使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可以导致BCPA术后患儿低氧血症,相反的,正常潮气量可以使患儿处于正常的氧合状态。
朱丽敏徐卓明龚霄雷韩露蔡小满李志浩柳立平孔英徐志伟苏肇伉
关键词:脑血流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完整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2年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完整(PA/IVS)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PA/IV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前、后行TEE检查。结果 2例患儿体外循环前经TEE确诊心肌窦样间隙开放而改变治疗方案。36例行双心室修复术,5例术后TEE证实肺动脉前向血流少,其中4例加行B-T术,1例加行Glenn术。11例行1心室修复患儿中,1例Glenn吻合口,1例B-T管道血流显示不清,但因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进行二次转流。15例行B-T术患儿,6例术后TEE示B-T血流显示不清,其中2例再行B-T分流术。10例行Glenn手术,1例因术后TEE示腔肺吻合口狭窄再行腔肺分流术。7例行Fontan手术,1例术后TEE示二尖瓣中度反流,再行二尖瓣整形。结论 TEE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监测手段,值得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完整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周春霞张玉奇张海波李志浩徐卓明张志芳武育蓉吴兰平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完整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诊治被引量:8
2017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心律失常,既与其心脏畸形有关,也可能是外科操作所致。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基于快速和准确诊断。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药物治疗小儿心律失常时需权衡其利弊。近十年来,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逐渐推广到儿科领域。
孔英徐卓明
关键词:儿童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
一氧化氮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本文综述吸入一氧化氮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徐卓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氮儿童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