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珍英

作品数:118 被引量:60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9篇心脏
  • 53篇先天性
  • 48篇术后
  • 48篇先天
  • 48篇先天性心脏
  • 47篇先天性心脏病
  • 40篇心脏病
  • 34篇手术
  • 29篇小儿
  • 28篇动脉
  • 18篇缺损
  • 18篇外科
  • 16篇肺动脉
  • 14篇婴儿
  • 12篇心脏外科
  • 12篇婴幼
  • 12篇婴幼儿
  • 12篇体外循环
  • 12篇外循环
  • 10篇心脏病术后

机构

  • 6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8篇史珍英
  • 89篇苏肇伉
  • 62篇徐志伟
  • 56篇丁文祥
  • 44篇陈玲
  • 43篇徐卓明
  • 31篇刘锦纷
  • 25篇蔡及明
  • 21篇周燕萍
  • 20篇朱德明
  • 11篇郑景浩
  • 9篇陈玲
  • 9篇严勤
  • 7篇李志浩
  • 6篇周燕萍
  • 6篇张海波
  • 5篇朱丽敏
  • 5篇周燕萍
  • 5篇曹鼎方
  • 5篇黄惠民

传媒

  • 20篇中华胸心血管...
  • 12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中华小儿外科...
  • 7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国外医学(心...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医学会首...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19篇2007
  • 9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1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乳糜胸的处理
史珍英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乳糜胸开胸术引流术封闭疗法
腹膜透析前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死亡风险
黄继红苏肇伉周燕萍徐卓明李志浩史珍英陈玲
303例右室双出口手术后早期转归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总结右室双出口 (DORV)病例的术后处理及不同外科术式的早期转归。方法  198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收治 30 3例DORV病儿 ,按室间隔缺损 (VSD)的部位分为主动脉下VSD ,肺动脉下VSD ,双动脉下VSD和远离大动脉下VSD 4组。总结比较不同外科术式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及其原因。结果 再手术 18例 ,死亡 2 9例 ,死亡率为 9 6 % ,其中肺动脉下VSD死亡率最高 ,为 2 4 . 4 % (χ2 =14 . 12 ,P <0 . 0 1) ;根治术和姑息术的死亡率分别为 10 . 6 %和 6 . 6 % (χ2 =1. 0 3,P >0 .0 5 )。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LCOS) ,占 82 . 6 % ;其也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占 31 .0 %。结论 LCOS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LCOS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徐卓明陈玲苏肇伉史珍英徐志伟
关键词:右室双出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外科术式LCOS术后处理大动脉
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并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的早期手术治疗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肺炎和呼吸衰竭早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以及术中和术后处理.方法1999年10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大型VSD并发肺炎和呼吸衰竭29例婴儿,19例进行带机早期手术治疗,1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病例中,18例婴儿手术成功、脱离呼吸机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肺不张、气胸、气管再插管,无全身感染、肺动脉高压危象以及严重低心排病例;1例婴儿死于气管狭窄,病死率5.3%.内科保守治疗病例中,8例在治疗途中因心肺衰竭死亡,病死率80%;2例好转撤离呼吸机出院.结论把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防治术中和术后肺损伤,带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和改善大型VSD并发肺炎和呼吸衰竭婴儿治疗效果和预后.
祝忠群苏肇伉史珍英徐志伟朱德明丁文祥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炎呼吸衰竭早期手术治疗大型室间隔缺损婴儿内科保守治疗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个体化双室纠治策略——Nikaidoh、Rastelli术或改良性REV术的效果分析
背景和目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有室缺和肺动脉狭窄(D-TGA/VSD/PS)选择何种双室纠治术才为最适宜手术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对照分析Nikaidoh术、Rastelli术或改良性REV术三种双室纠治D-T...
严勤徐志伟刘锦纷杜欣为史珍英朱德明苏肇伉丁文祥
文献传递
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早期结果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Nikaidoh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早期结果。方法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有8例TGA/VSD/PS患者在我院接受Nikaidoh术矫治,手术年龄4~29个月(11.4±7.6个月),体重5.2~11.0kg(8.0±1.9kg);所有患者房室连接一致,其中伴房室瓣骑跨1例,左肺动脉狭窄1例,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行其他手术,手术均采用改良Nikaidoh术,即主动脉根部移位和重建左、右心室流出道,除1例冠状动脉同时移植和使用Homograft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外,用自体心包补片扩大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结果手术死亡1例,无1例出现明显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和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轻度肺动脉反流3例,中度4例,除1例死亡患者外,其余左心功能均正常;随访时间平均8.8个月(3~18个月),7例存活;心功能状况佳,射血分数(EF)0.64±0.02;短轴缩短率(FS)0.33±0.02。未出现进展性主动脉瓣反流、LVOTO、RVOTO和肺动脉反流加重。结论Nikaidoh术适宜于治疗TGA/VSD/PS,尤其当解剖上存在不宜行Rastelli术的患者,早期结果良好。
徐志伟刘锦纷严勤史珍英朱德明丁文祥苏肇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RASTELLI术
保留附加肺血流之双向腔肺分流术的利弊:计算机模拟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附加肺血流(additional pulmonary blood flow,APBF)的意义及其流量控制。方法建立APBF—BCPS模型,计算机分析APBF对氧供(oxygen delivery,DO2)的影响,APBF流量对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以及动脉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结果APBF对机体的作用取决于上腔静脉血流量与下腔静脉血流量之比(QSVC/QIVC),QSVC/QIVC〉0.3时,保留APBF降低组织氧供;QSVC/QIVC〈0.3时,适当APBF有助于提高组织氧供。APBF流量增加和CVP增加呈线型相关,斜率与肺血管阻力正相关,用CVP的增加来衡量APBF流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氧饱和度的增加与APBF流量及CVP的增加不是线型关系,用SaO2判断APBF流量可能引起误导。随年龄增加,QSVC/QIVC逐渐降低,BCPS加上适当的APBF有助于提高氧供。随年龄增加,无APBF的BCPS的患儿,QSVC/QIVC逐渐降低,氧供呈下降趋势;合并肺动静脉瘘则氧供急降。结论适龄且肺血管发育尚可患儿(QSVC/QIVC〉0.3),消除APBF能在心排血量相等情况下改善氧供。肺血管发育差(QSVC/QIVC 〈0.3)或年龄偏大患儿,需要适当APBF提高氧供。单纯BCPS循环远期氧供呈逐渐恶化趋势,对于选择BCPS作为最终术式的病例,建议保留APBF。
黄继红苏肇伉刘锦纷孙琦史珍英周燕萍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双向腔肺分流术
体外循环对室间隔缺损婴儿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CPB)对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 SD)婴儿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行V SD修补术婴儿2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CPB前、CPB后3 h、6 h、9 h、12 h、15 h、18 h、21 h和24h测定肺功能,并记录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结果CPB前无肺动脉高压组婴儿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肺动脉高压组(P<0.01),但CPB后各时间段除呼吸指数(R I)外其它指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尤以CPB后9 h、12 h和15h较明显(P<0.01)。肺动脉高压组CPB后3h肺功能指标较CPB前改善,但在CPB后9h、12h和15h仍明显较CPB前差(P<0.05);CPB后21h、24h两组婴儿肺功能指标开始接近CPB前。结论CPB对V SD婴儿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手术带来的益处超过了CPB对肺的损害;积极改善术后心功能,可避免术后肺功能低谷的出现;若术后心功能稳定、无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同样也能早期撤离呼吸机。
周燕萍史珍英蔡及明陈玲徐志伟苏肇伉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动脉高压肺功能婴儿
儿科心脏重症的借鉴、融合与提高
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先心病手术达3000余例/年,≤1岁婴儿病例达68%,复杂先心病56%,总手术成功率97%左右,这得益于一个富有经验的团队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提高了对疾病临床进程的预见能力,并在早期给与干预或改变...
史珍英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临床护理
文献传递
氨力农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2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给予氨力农5~10μg/(kg·min)微泵静脉持续滴注,观察其临床疗效。用药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肺动脉压力正常组PVRI下降了29%(P<0.05);肺动脉高压组mPAP、PVRI、Rp/Rs分别下降了17%、21%、15%(P<0.05)。两组患儿的CI、SI均显著增加。同时,患儿四肢末梢转暖,尿量增加,肝脏缩小。本实验结果表明,氨力农具有正性肌力、外周血管扩张以及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氨力农的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作用取决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大小。
徐卓明苏肇伉陈玲史珍英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氨力农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