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67 被引量:52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心脏
  • 29篇先天性
  • 27篇先天性心脏
  • 26篇动脉
  • 26篇先天性心脏病
  • 25篇术后
  • 25篇先天
  • 23篇心脏病
  • 23篇手术
  • 19篇肺动脉
  • 15篇小儿
  • 14篇肺动脉高压
  • 12篇外科
  • 11篇缺损
  • 10篇外科手术
  • 8篇四联症
  • 7篇体外循环
  • 7篇外循环
  • 6篇新生儿
  • 6篇心脏缺损

机构

  • 67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67篇陈玲
  • 54篇苏肇伉
  • 44篇史珍英
  • 38篇丁文祥
  • 25篇徐志伟
  • 21篇徐卓明
  • 20篇周燕萍
  • 15篇蔡及明
  • 14篇朱德明
  • 6篇刘锦纷
  • 5篇朱丽敏
  • 5篇曹鼎方
  • 5篇杨艳敏
  • 3篇王荣发
  • 3篇严勤
  • 3篇周爱卿
  • 3篇陈树宝
  • 2篇俞晓青
  • 2篇黄美蓉
  • 2篇黄惠民

传媒

  • 10篇中国胸心血管...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7篇中华小儿外科...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医学会首...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13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7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8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对室间隔缺损婴儿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CPB)对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 SD)婴儿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行V SD修补术婴儿2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CPB前、CPB后3 h、6 h、9 h、12 h、15 h、18 h、21 h和24h测定肺功能,并记录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结果CPB前无肺动脉高压组婴儿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肺动脉高压组(P<0.01),但CPB后各时间段除呼吸指数(R I)外其它指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尤以CPB后9 h、12 h和15h较明显(P<0.01)。肺动脉高压组CPB后3h肺功能指标较CPB前改善,但在CPB后9h、12h和15h仍明显较CPB前差(P<0.05);CPB后21h、24h两组婴儿肺功能指标开始接近CPB前。结论CPB对V SD婴儿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手术带来的益处超过了CPB对肺的损害;积极改善术后心功能,可避免术后肺功能低谷的出现;若术后心功能稳定、无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同样也能早期撤离呼吸机。
周燕萍史珍英蔡及明陈玲徐志伟苏肇伉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动脉高压肺功能婴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术后八年随访被引量:4
1997年
为随访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高压术后远期情况,了解患儿的生命质量。选本院1988年中手术病例62例,手术年龄在0.3~7.5岁,体重5~19.2kg,以术前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RP/RS)0.5为界分A、B组,随访生长发育情况、心电图、胸片和彩超检查。结果:术后几年患儿生长发育、活动量明显增加,6例P2仍有亢进(9.6%),3例仍闻及有杂音(4.8%)。心电图均示窦律,其他异常与室缺位置及修补途径均无关。彩超示无残余分流,9例轻度TR(14.5%),A组和B组手术年龄分别应在3.5岁和1.5岁以前,术后可有90%的病例肺动脉压力的恢复。本文结果显示:室缺修补已趋于完善,术后的并发症与经房或经室修补途径无关,手术年龄宜在1.5~3.5岁前进行。
郑景浩苏肇伉陈玲史珍英丁文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
心脏直视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TnTi)的转归,并就其与各影响因素作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57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后患儿,年龄(2.34±2.11)岁.体重(10.92±4.59)kg。按病种不同分为A组(法洛氏四联症组,n=31)和B组(室间隔缺损组,n=26)。分别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5min、6h、12h、24h、48h、72h7个时相点血清TnTi浓度和心功能评分(score),记录体外转流时间(TT)、主动脉阻断时间(CT)以及监护窒预后情况。结果①与术前相比,主动脉开放5min时TnTi显著升高达到峰值(P<0.01),72h后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A组患儿血清TnTi显著高于B组患儿,两组cTnTi峰值分别是术前的118和55倍。②患儿TT、CT、手术机械损伤部位及程度与TnTi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1、0.35(P均<0.01)。score与TnTi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P<0.01)。③2.3μg/L是预估患儿术后心功能恢复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临界值。结论TnTi是心脏直视术后评价心肌受损的可靠指标,对反映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参考价值。
蔡及明周燕萍史珍英陈玲徐志伟苏肇伉杨艳敏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害心功能
一氧化氮和腺苷联合治疗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 (NO)和腺苷 (AD)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选用上海种白猪 10头 ,建立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采用分别使用吸入NO 2 0× 10 -6和静脉持续每分钟滴注AD 5 0 μg/kg体重 ,以及联合使用NO和AD的方式 ,在各时段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 联合使用NO和AD ,平均肺动脉压力从 (37± 7)mmHg(1mmHg =0 .133kPa)降至 (2 0± 1)mmHg(P <0 .0 1) ,心排指数从 (2 .30± 0 .5 0 )L·min-1·m-2 升至 (2 .76± 0 .46 )L·min-1·m-2 (P <0 .0 5 )。结论 NO和AD联合治疗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在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同时 ,还可增加心输出量。
徐卓明陈玲苏肇伉史珍英俞晓青杨艳敏丁文祥
关键词:一氧化氮腺苷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大动脉转位术的术后处理被引量:3
1998年
采用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switchoperation,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ASO从解剖上完全纠正TGA,效果良好。除手术技术,体外循环管理外,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87年9月~1992...
陈玲周燕萍史珍英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输血后肝炎
朱德明陈玲苏肇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输血随访
法乐氏四联症伴左肺动脉缺如的外科治疗和预后:附13例报告被引量:7
1997年
法乐氏四联症(四联症)伴一侧肺动脉缺如约占四联症的1~3%,缺如一侧肺动脉几乎均为左侧。以往报道本病手术死亡率高达44~48%。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6年12月手术治疗13例,手术死亡1例(7.7%),现总结如下。
曹鼎方傅惟定苏肇伉丁文祥陈玲
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缺如外科手术预后
血气分析样本的采集及误差分析被引量:55
1997年
卞俊陈玲傅丽娟
关键词:血气分析误差分析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治疗措施被引量:31
2002年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小婴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收集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心胸外科监护室 (CICU)≤ 6个月复杂先心病的患儿资料 (n =15 7) ,分成前 (n =2 4)、后 (n =133)两组 ,后组应用综合治疗策略进行术后管理。按例数、术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呼吸机使用时间、CICU滞留天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后组较前组例数增加了 5 .5倍 (P <0 .0 1) ;术后低心排、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及危象分别下降了 5 1.5 %、49.9%、35 .6 %、6 4.1% (P <0 .0 1) ;病死率下降了 80 .1% (P <0 .0 1) ;呼吸机使用时间和CICU滞留天数下降了 30 .5 %、39.8% (P <0 .0 5 )。结论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心病术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 ,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是降低病死率。
徐卓明苏肇伉陈玲史珍英周燕萍徐志伟丁文祥
关键词:并发症生活质量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
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纠治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总结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 ,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手术平均年龄 83.0± 72 .2天 ,平均体重 4 .7± 0 .9kg。由于求诊时已经超过最佳手术年龄 ,左心室退化 ,不能承受体循环压力 ,则先行肺动脉环缩和体肺动脉分流术 ,术后 6~ 9天行第二期动脉转位术。 结果 一期手术中 ,1例术后 32小时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少尿 ,经腹膜透析和药物处理无效死亡 ;其余 4例分别在术后 6~ 9天行二期动脉转位术 ,无死亡。术后随访 2~ 10个月 ,生长发育良好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无残余分流 ,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吻合口通畅 ,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0 .6 8~ 0 .77,短轴缩短率 (FS) 0 .2 4~ 0 .37,1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结论 对失去最佳手术时间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行快速二期动脉转位术是最佳的选择。
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张玉奇陈玲史珍英朱德明
关键词: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手术方法适应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