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朝富

作品数:495 被引量:7,200H指数:4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3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8篇农业科学
  • 130篇经济管理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8篇水利工程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57篇土壤
  • 53篇水稻
  • 53篇紫色土
  • 52篇丘陵
  • 50篇土地利用
  • 44篇水稻土
  • 40篇耕地
  • 38篇紫色
  • 37篇库区
  • 34篇丘陵区
  • 34篇紫色水稻土
  • 33篇三峡库区
  • 27篇生态
  • 25篇稻田
  • 25篇水分
  • 23篇土壤水
  • 23篇团聚体
  • 23篇免耕
  • 21篇农业
  • 20篇山地

机构

  • 331篇西南大学
  • 161篇西南农业大学
  • 33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重庆师范大学
  • 2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9篇贵州师范大学
  • 9篇重庆市农业科...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8篇四川省农业科...
  • 8篇重庆市数字农...
  • 7篇长江师范学院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重庆工商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4篇化工研究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广州大学

作者

  • 493篇魏朝富
  • 228篇谢德体
  • 101篇高明
  • 66篇倪九派
  • 43篇邵景安
  • 38篇李阳兵
  • 24篇吕家恪
  • 24篇杨剑虹
  • 23篇杨朝现
  • 22篇车福才
  • 20篇钟守琴
  • 18篇张仕超
  • 18篇王子芳
  • 16篇刘涓
  • 15篇唐晓红
  • 15篇张卫华
  • 14篇罗友进
  • 13篇何丙辉
  • 12篇李瑞雪
  • 11篇骆东奇

传媒

  • 39篇水土保持学报
  • 33篇西南大学学报...
  • 3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6篇农业工程学报
  • 24篇土壤通报
  • 2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7篇土壤学报
  • 13篇植物营养与肥...
  • 11篇资源科学
  • 1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土壤
  • 7篇山地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中国人口·资...
  • 6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农机化研究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20篇2015
  • 29篇2014
  • 18篇2013
  • 19篇2012
  • 24篇2011
  • 35篇2010
  • 34篇2009
  • 21篇2008
  • 44篇2007
  • 31篇2006
  • 24篇2005
  • 32篇2004
4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田自然免耕对稻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1993年
水田自然免耕改善了土壤水、热、气、肥状况,为稻麦生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条件,表现出根系发达,活力强,吸收养分多;分蘖早,分蘖快,生长旺盛;群体生产结构好,通风透光,抗逆性强;光合产物积累多,产量增加,品质提高。
谢德体魏朝富陈绍兰杨剑虹曾觉廷
关键词:免耕水稻小麦
农地非农化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加剧扩张和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非农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应该加大给予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的奖励以及提高违规的惩罚力度,抑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遏制违法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土地价格差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3)地方政府应进行土地利用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注重力拓土地后备资源,盘活存量资源,减少建设占用农地,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两难困境,而且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
肖轶魏朝富尹珂
关键词:非农化不同利益主体博弈
基于地形复杂度的重庆市耕地“宜机化”改造适宜性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宜机化"改造是推进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根本之路,对其进行科学的适宜性评价能合理规划改造进程,对提高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的效率和准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和地块破碎度等3个地形限制因素,以重庆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及数据包络法(DEA),对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小而碎,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2)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为6°~15°、海拔高度为200~500 m区域,其中海拔在300~400 m范围内的耕地是"宜机化"改造最理想的区域,占主要耕地的48.88%。3)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将综合地形复杂度指数分段后得到6个适宜程度:非常适宜、适宜、比较适宜、比较不适宜、不适宜和非常不适宜;低于平均地形复杂度指数值的区县共25个,包括处于非常适宜区的潼南区等9个区县、处于适宜区的璧山区等7个区县和处于比较适宜区的綦江区等9个区县。评价结果与重庆市地貌格局高度重合,建议优先考虑在适宜性程度高的区县进行"宜机化"改造。因此,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撑下,基于地形复杂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能有效评价丘陵山地耕地"宜机化"改造的适宜性,对耕地坡度<15°的区域进行"宜机化"改造将大大提升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程度,重庆市耕地"宜机化"改造潜力大。
李伶俐李江文钟守琴杨朝现魏朝富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被引量:86
2001年
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 ,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作更深入的研究。
傅涛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坡耕地
土壤溶质运移研究动态及展望被引量:20
2003年
土壤溶质运移的研究是目前土壤物理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灌溉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溶质运移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土壤溶质运移研究中的优势流、模型的建立、新的研究手段的采用以及方程参数的确定 ,并简要讨论了土壤溶质运移的发展趋势。
侯春霞胡海英魏朝富谢德体
关键词:土壤溶质运移优势流研究方法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被引量:11
2003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聚体结构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用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分别对紫色土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进行分析: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从不同角度反映紫色土团聚体特征;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对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均能较好地反映;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能更好地反映团聚体的水稳性和抗蚀性,是描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和抗蚀性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骆东奇侯春霞魏朝富谢德体朱波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正> 生态环境的退化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全球生态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森林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
王玲李阳兵谢德体魏朝富
文献传递
山地丘陵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潜在发生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冲突协调策略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选取具有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基于LUCIS模型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评价体系,诊断低丘平坝、中丘、高丘、山地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情况,提出差异化的冲突协调策略。结果表明:江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占比为55.22%,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土地利用冲突情况在不同地貌区存在明显差异。低丘平坝、中丘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复杂多样,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最为显著;高丘和山地地貌区土地利用冲突矛盾有所减弱,存在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农业用地间的小范围冲突。基于山地丘陵特性构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评价体系,识别不同地貌区的用地冲突情况,制定协调策略,对化解山地丘陵区用地冲突矛盾,优化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史宇微杨朝现信桂新杨和平魏朝富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
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路径创新被引量:12
2014年
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耦合的两大关键要素。本文使用规范分析和综合分析法,借鉴现有协同路径在整合资源、产业发展、规避矛盾等方面的优势,旨在识别不同路径出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设计耦合"乡土与殖民"农业的三大新协同路径:"并列统一"协同、"嵌套分块"协同和"层递集中"协同,安排确保新路径健康运行的适应性策略。每种路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整合节点,共同贯穿于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并列统一"体现"产业集群理论"中的打捆和兼容效应,产业发展混合中彰显特色,土地组织化整为零,较好地协调了大小、内外、先后业主间关系;"嵌套分块"体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适应和管理高效,产业发展分块择优瞄准高端,土地组织统一流转分块使用,较好地实现了五大要素资源的协同运作;"层递集中"体现"优势整合理论"中的分工和合作效应,产业发展兼顾混合特色与高端市场,土地组织强调逐级集中与多元,较好地动员了不同优势业主与五大要素资源的结合。"并列统一"土地组织成本最低、产业发展趋向于大型业主,"嵌套分块"土地组织成本较高、产业发展趋向于高端多功能,"层递集中"土地组织成本介于前两者之间,产业发展普适性较强,三者之间互补性强,在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适应性。
邵景安魏朝富杨朝现吕家恪
关键词:土地流转
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1
1995年
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与适量化肥配合,可以提高腐解率,促进N的矿化,提供钾、硅营养元素。增加有机质累积,有利土粒团聚,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每亩施用稻草300~450kg,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陈世正杨邦俊宋光煜魏朝富袁玲高明
关键词:稻草有机肥料钾素土壤肥力作物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