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阳兵

作品数:279 被引量:3,723H指数:36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4篇经济管理
  • 7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天文地球
  • 55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7篇历史地理
  • 11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2篇土地利用
  • 50篇岩溶
  • 49篇石漠化
  • 46篇土壤
  • 33篇库区
  • 32篇三峡库区
  • 29篇岩溶山地
  • 25篇生态
  • 20篇土地利用变化
  • 20篇聚落
  • 20篇喀斯特石漠化
  • 17篇耕地
  • 16篇GIS
  • 14篇土壤侵蚀
  • 13篇岩溶山区
  • 13篇岩溶生态
  • 12篇生态系统
  • 11篇植被
  • 1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0篇岩溶生态系统

机构

  • 172篇贵州师范大学
  • 91篇重庆师范大学
  • 72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西南农业大学
  • 26篇西南大学
  • 26篇贵州师范学院
  • 4篇贵州大学
  • 3篇黔南民族师范...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贵州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78篇李阳兵
  • 53篇王世杰
  • 42篇邵景安
  • 38篇魏朝富
  • 37篇谢德体
  • 32篇罗光杰
  • 22篇白晓永
  • 14篇高明
  • 12篇龙健
  • 12篇谭秋
  • 12篇徐倩
  • 11篇程安云
  • 9篇王永艳
  • 9篇熊康宁
  • 8篇容丽
  • 7篇李卫海
  • 7篇安裕伦
  • 7篇李珊珊
  • 6篇王金亮
  • 6篇谢静

传媒

  • 22篇中国岩溶
  • 20篇生态学报
  • 19篇长江流域资源...
  • 13篇重庆师范大学...
  • 1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2篇地球与环境
  • 10篇地理科学
  • 10篇山地学报
  • 9篇资源科学
  • 8篇地理科学进展
  • 8篇贵州师范大学...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地理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热带地理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7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20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16篇2015
  • 14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17篇2007
  • 25篇2006
  • 16篇2005
  • 14篇2004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被引量:60
2011年
以重庆市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6年重庆市1∶166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的道路网络数据为参考底图,利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重庆市县域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在道路密度研究的基础上,对各县(片)区的路网密度分布差异从社会经济和地形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2006年重庆市各区县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地带性,重庆西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道路网密度较高,东北部的城口、东南部的丰都等区县道路网密度较低,揭示出重庆市道路密度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部分区县的道路网密度较高,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相对显著,但尚未连接成面或完全均质化,主要包括西部铜梁片区、东南的丰都等区县;各区县不同等级道路密度空间分异也不尽相同;与地形、经济、人口、城镇用地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重庆市道路密度分布格局与重庆的地势走向和地貌组成的地区分异大体吻合,与各区县GDP发展的空间水平基本耦合,与人口的相关性密切,并且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加速了城镇建设用地的外扩。
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
关键词:空间分异GIS
基于最小邻近成本的喀斯特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2022年
以典型喀斯特城市贵阳市为例,分析地貌特征对于公园绿地供给能力的影响,采用最小邻近成本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贵阳市公园绿地的供给特征以及不同类别公园可达性空间差异进行评价,探讨喀斯特城市公园可达性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公园供给总量较高,但公园斑块面积二元结构明显,且坡度15°以上面积占比53%;公园可达性整体较好,91.89%的居民小区到公园的最小邻近成本低于500 m,但不同类别城市公园可达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喀斯特山地城市要提升公园服务水平,首先应补足公园服务的盲区,尤其是建成区残存孤峰、小峰丛公园服务能力不足造成的隐性盲区;其次,在老旧城区公园建设需避免盲目求大,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并且发挥自然山体优势建设独具特色的公园服务体系;应结合人口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别的公园配置状况,合理进行喀斯特山体公园化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破坏与公园空置。
艾冰黄炜李阳兵
关键词:可达性分析城市公园喀斯特地貌GIS
岩溶槽谷区山—槽土地利用变化的对比研究
揭示当前多因素驱动下岩溶槽谷区典型地貌单元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山-槽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性和耦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5年、2010年、2014年、2017年高清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实地调研对影像进行对比验证,数...
王权李阳兵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GIS
文献传递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黔中岩溶山区农户生计资产差异研究——以后寨河流域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农户生计资产的构成决定了农户生计策略及生计多样性,厘清农户生计资产是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生计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文中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和可持续生计框架对贵州岩溶腹地典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建立农户生计资产评价体系、测算生计资产综合值,比较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产的规律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后寨河流域农户生计资产中物质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中最主要的资产;2)自然资产普遍偏低,社会资产和金融资产差异大;农户生计策略从农业向非农业转变过程中,金融和社会资产的推动作用较大,应着眼于以金融和社会资产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扶持。3)石漠化发生率影响农户自然资产和物质资产。农户生计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降低坡耕地石漠化程度,更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计资产。
黄娟李阳兵徐倩舒田
关键词:农户
基于GIS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石漠化是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的时空变化,以贵州省普定县南部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山区后寨河流域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1987年和1995年的TM影像与2004年的SPOT-5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于ArcGIS9.0等软件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石漠化强度分级的角度对近18a来石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流域的石漠化出现扩展的趋势,其中前期(1987-1995年)的扩展速度为6.55hm2/a,后期(1995-2004年)的扩展速度为29.64hm2/a,扩展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的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张盼盼胡远满李秀珍肖笃宁殷洁李阳兵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遥感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
三峡库区腹地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路径分析——以奉节县为例
2022年
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基于198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划分和土地利用模式划分等方法,从“全域-局域”的空间尺度分析奉节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理清土地利用演变路径,并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奉节县和各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一致,有林地、园地和撂荒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灌木林地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奉节县全域土地利用演变整体趋向于生态保育型,各小区域则主要表现为单一的粮食供给型和生态经济合作型、粮食供给型和生态经济合作型综合发展、由粮食供给型向生态经济合作型逐渐过渡。(3)1980—2000年奉节县土地利用演变受自然、三峡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主要受三峡工程建设、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综合影响,2010—2020年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双重制约。
夏春华李阳兵陈爽黄孟勤唐金京王若沣
关键词:土地利用三峡库区
黔东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黔东低山丘陵区1995~2000年的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多样性降低,景观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加,蔓延度降低,表现斑块形状变化的分维数指标均有下降,反映出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降低。研究区以林地、耕地和荒草地3种景观生态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已控制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发展。但耕地、林地、草地这三者之间相互转化比较频繁,说明退耕还林还草与毁林毁草开荒同时并存,植被恢复与退化并存,整体景观尚处于一种波动状态。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是岩性、地貌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谭秋
关键词:生态效应
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问题与对策被引量:9
2007年
贵州喀斯特(岩溶)山区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6个方面总结岩溶山区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指出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应着重于土壤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及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壤储存、转化和运输功能等3个方面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战略对策与治理途径。
李娟龙健李阳兵
关键词:岩溶山区土壤环境石漠化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岩溶自然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脆弱性、生态过程脆弱性、生态功能脆弱性和人为胁迫脆弱性4个方面,评价指标分别是结构稳定性、多样性生境、能量利用和积累、直接使用价值、石漠化程度和速率等。以不同类型的原生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基准值作为比较基础,评价系统将现有的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划分为轻微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以及系统崩溃4级。
李阳兵邵景安王世杰魏朝富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
基于网格单元的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以盘县为例,综合遥感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在ARCGIS软件中应用格网分析技术,建立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2004年石漠化空间分布图进行100m×100m、200m×200m、500m×500m、1000m×1000m格网分析,绘制基于单元的石漠化分布图,以探索区域尺度上石漠化评价的方法及其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建立石漠化综合指数,充分考虑一定空间单元内的石漠化面积比例和斑块组合,评价结果反映石漠化严重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基于4种网格的石漠化评价结果与石漠化现状分布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极强度石漠化的评价差异最小,对轻度石漠化评价的差异最大。
李阳兵王世杰程安云李卫海罗光杰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