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辉玉

作品数:134 被引量:40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2篇病毒
  • 47篇登革病毒
  • 32篇细胞
  • 22篇登革热
  • 19篇基因
  • 18篇酶链反应
  • 17篇聚合酶
  • 17篇合酶
  • 16篇登革热病毒
  • 16篇聚合酶链反应
  • 15篇克隆
  • 12篇蛋白
  • 12篇病毒感染
  • 11篇核酸
  • 10篇内皮
  • 9篇登革病毒感染
  • 9篇免疫
  • 9篇内皮细胞
  • 7篇转录
  • 7篇扩增

机构

  • 87篇中山医科大学
  • 42篇中山大学
  • 9篇贵阳医学院
  • 9篇暨南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6篇山东大学第二...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老年医...
  • 3篇广州军区军事...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134篇郭辉玉
  • 39篇江丽芳
  • 20篇方丹云
  • 16篇陈火胜
  • 11篇洪帮兴
  • 11篇左丽
  • 11篇晏辉钧
  • 9篇江振友
  • 8篇魏惠永
  • 7篇侯云德
  • 7篇刘乐和
  • 7篇曹艳英
  • 6篇张文炳
  • 6篇于修平
  • 6篇张茂修
  • 6篇贾继辉
  • 6篇黄俊琪
  • 6篇陈元
  • 6篇陈春燕
  • 6篇黎孟枫

传媒

  • 17篇中华微生物学...
  • 11篇中国病毒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国外医学(微...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病毒学报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7篇2005
  • 7篇2004
  • 13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8篇2000
  • 16篇1999
  • 8篇1998
  • 14篇1997
  • 12篇1996
  • 8篇1995
  • 4篇1994
  • 5篇1993
  • 9篇1992
  • 5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登革病毒致病与免疫机制的系列研究
江丽芳魏惠永郭辉玉薛耀华洪帮兴周俊梅高阳晏辉钧曹艳英江振友方丹云曾祥凤
该项目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上对登革病毒致病与免疫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登革病毒与人血管内皮细胞及单个核细胞的相互作用;首次证明了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登革病毒特异性受体;首次报道在酵母菌中高效表...
关键词:
关键词:登革病毒免疫
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2
2003年
采集急性期病人的咽拭子或漱口液,用Vero、Vero E6、MDCK、Hela、Hep-2等传代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HEL)和人胚肺(HP)细胞分离培养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结果用Vero、Vero E6、MDCK和HP细胞从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发现,恢复期病人血清可与所分离的病毒起反应,在胞膜和胞浆中出现翠绿色荧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恢复期病人血清能中和病毒对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电镜下可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RT-PCR法可扩增到冠状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且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发表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相应的基因序列相符,同源性达到100%。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漱口液中分离到SARS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
江丽芳赵卫晏辉钧方丹云周经姣龙北国吴义芳周俊梅梁瑜张文炳吴强郭辉玉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
登革病毒E蛋白抗原基因肌肉注射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2000年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E基因免疫的可行性。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E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E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 ,SDS PAGE和蛋白质印迹试验检测E基因的体外表达。然后将该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其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E在小鼠体内诱发一定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登革病毒E基因免疫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
洪帮兴江丽芳张欣郭辉玉
关键词:登革病毒感染基因免疫免疫应答E蛋白
抗2型登革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扩增与纯化
1999年
提取抗2 型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m RNA 和总D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和PCR 扩增并纯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H) 基因。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胺凝胶电泳观察结果,该VH 基因约450 bp 。实验证明,上述两种方法均是分离和扩增VH 基因的有效方法,但提取DNA 后进行PCR 较提取mRNA 进行RT- PCR经济、简单。
左丽刘乐和郭辉玉
关键词:重链可变区基因单克隆抗体登革热病毒
霍乱弧菌NhaA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初步鉴定
2001年
目的 体外扩增、克隆霍乱弧菌 O1群和 O139群 1149bp的 Nha A基因片段。方法 采用 PCR方法扩增 Nha A基因 ,经限制性内切酶 Bam H I和 Eco RI酶切后用低熔点琼脂糖法回收纯化 ,插入 pc DNA3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体 ,转化大肠杆菌 ,并对克隆基因进行酶切鉴定。结果 分别从霍乱弧菌 O1群和 O139群扩增出 1149bp的 Nha A基因片段 ,所构建的重组体经酶切分析和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扩增并克隆我国散发霍乱 O1群和 O139群 Nha A基因 ,为研究霍乱流行规律和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张世英洪帮兴司徒潮满江丽芳郭辉玉
关键词:霍乱弧菌聚合酶链反应分子克隆传染病基因疫苗
六种细胞因子对登革病毒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3
1997年
用不同浓度的TNFα,IFNα,GM-CSF,IL-1β,IL-2和IL-6等六种细胞因子分别作用于登革病毒Ⅱ型(DV2)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不同环节(病毒感染前,感染同时,感染后)。于感染后48小时收集感染上清液,用微量蚀斑法滴定病毒产量。结果发现:IL-2、IL-6和GM-CSF可以促进DV2在HUVEC中复制,而IFNα,TNFα及IL-1β对DV2的复制则有抑制作用。并发现细胞因子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与细胞因子的浓度和作用环节有关,GM-CSF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与浓度成反比,而其它五种细胞因子对病毒的作用则呈剂量依赖性。六种细胞因子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
江丽芳江振友郭辉玉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连续传代被引量:2
1993年
本实验用新生小牛视网膜提取物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剂,成功地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连续培养23代以上。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为16.6h,细胞传代时间平均为5 d,传代比率为1:2~1:3。用ABC法证明细胞内存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透射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含WP(Weibe1-Palade)小体,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江丽芳刘乐和郭辉玉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胞浆细胞内连续传代透射电镜
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由螺杆状转变成球形休眠体的相关蛋白。方法 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螺杆状幽门螺杆菌及其球形休眠体全菌蛋白表达谱 ,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 ,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 TOF MS)进行质谱分析 ,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 获得 9个与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相关蛋白 ,即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2 6× 10 3的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烯醇酶、黄素氧化还原蛋白、单链DNA结合蛋白、翻译起始因子 1、延长因子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和Mr 为 10× 10 3的热休克蛋白。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为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球形休眠体形成机制 ,筛选具有潜在价值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靶位和疫苗候选靶位具有参考价值。
贾继辉陈春燕于修平郭辉玉张茂修周亚滨赵蔚明栾怡齐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双向电泳技术比较蛋白质组学疫苗
登革2型病毒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以ECV304细胞为对象分析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2型登革病毒(DEN2)吸附后微量蚀斑法测定ECV304细胞上清释放的病毒滴度,证实该细胞对DEN2感染有一定的敏感性。机械刮取或胰蛋白酶消化法收集ECV304细胞分离膜蛋白,SDS-PAGE见胰酶处理样品缺失一43 kDa的膜蛋白。将ECV304细胞膜蛋白与-^(35)S-Met标记的DEN2进行病毒重叠蛋白结合试验(VOPBA),有29、34和43 kDa的3种膜蛋白可与DV结合,其中29 kDa的蛋白对胰酶耐受。培养的ECV304细胞中加入重组E蛋白(rEgp)对DEN2吸附进行阻断试验,微量蚀斑法与间接免疫荧光表明rEgp抑制DEN2感染该细胞。VOPBA中rEgp可阻断病毒与细胞膜蛋白的结合。结果表明ECV304细胞表面可能存在29、34、43 kDa的3种与DEN2结合的相关蛋白,DEN2 E蛋白可直接介导D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
魏惠永江丽芳方丹云曾祥凤郭辉玉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机制
用于神经系统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被引量:4
2000年
王传恩姚志彬郭辉玉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病毒载体RVHSVADV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