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芸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酸肉
  • 3篇发酵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品质
  • 1篇优势菌
  • 1篇肉制品
  • 1篇生物菌
  • 1篇生物菌群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菌
  • 1篇微生物菌群
  • 1篇发酵肉
  • 1篇发酵肉制品
  • 1篇发酵性
  • 1篇发酵性能
  • 1篇风味
  • 1篇风味物质

机构

  • 3篇贵州大学
  • 2篇杭州万向职业...
  • 1篇青岛正大有限...
  • 1篇贵州省畜牧兽...

作者

  • 4篇郭晓芸
  • 4篇张倩
  • 2篇范丽平
  • 1篇张永明
  • 1篇杨冬梅
  • 1篇王艳
  • 1篇任国平
  • 1篇张海松
  • 1篇张亮
  • 1篇龙江

传媒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肉类工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贵州荔波传统酸肉发酵期间理化成分与发酵风味物质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针对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不同发酵期理化成分和发酵风味物质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pH值呈阶段性下降趋势,10d内显著性下降(从pH7.20下降到pH4.50),10d后缓慢下降,至第45天达到最低值(pH3.60);蛋白质、脂肪含量在整个发酵期呈上升趋势,而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代谢产物总酸、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随发酵期的延长逐渐增加,从传统酸肉风味物质中分析出34种主要化合物,包括酸类15种、醛类11种、烷烃类1种、烯类1种、酯类3种、醇类3种,以酸味物质为主,占总组分的44%。
张倩郭晓芸张海松范丽平任国平
关键词:酸肉发酵
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优势菌筛选、鉴定与发酵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为揭示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不同发酵期微生物菌群变化特征,确定优势菌种,并了解其发酵性能。方法:对酸肉中的菌种进行分离、筛选,采用API 50CH标准系统进行鉴定,并对优势菌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耐盐性、酶活力等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好的乳酸菌分别是M5-4-2、M1-4、M3-4、M9,其中两株为短乳杆菌,另外两株分别是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四株菌均有较高的耐盐特性和较强的亚硝酸盐耐受能力,四株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胞外酶均无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结论:M5-4-2、M1-4、M3-4、M9发酵性能较好,可以复配混合,开发为荔波酸肉产业化生产的纯种发酵剂。
张倩郭晓芸范丽平王艳杨冬梅
关键词:酸肉发酵优势菌发酵性能
发酵肉制品的营养、加工特性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简述了肉类的组成结构及发酵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并对发酵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特性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发酵肉制品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国内外发酵肉制品的发展前景。
郭晓芸张永明张倩
关键词:发酵肉制品营养
贵州荔波传统酸肉微生物菌群与营养品质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对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中微生物的种类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观察和分析了发酵前后肌肉组织结构与发酵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传统发酵酸肉中的优势菌群为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且均不产生硫化氢、吲哚等有毒有害产物;发酵前后肌肉组织结构与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肌纤维不完整,细胞膜消失,纤维间隙明显增大同时肌纤维拉长不能独自收缩;氨基酸态氮增加0.35%,游离脂肪酸增加1.58%,总酸含量增加0.62%。
郭晓芸龙江张亮张倩
关键词:酸肉微生物菌群营养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