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望谦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闻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8篇艾滋病
  • 6篇艾滋病病毒
  • 5篇免疫缺陷
  • 4篇有偿献血
  • 4篇农村
  • 4篇献血
  • 4篇病毒感染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

机构

  • 11篇闻喜县疾病预...
  • 7篇山西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复旦大学
  • 4篇运城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贾望谦
  • 7篇乔晓春
  • 6篇董少良
  • 6篇施小明
  • 6篇郑锡文
  • 6篇汪宁
  • 5篇杨忠民
  • 5篇高建华
  • 4篇曲淑霞
  • 4篇杨清海
  • 4篇何纳
  • 4篇卫军
  • 3篇周仁义
  • 3篇王晋生
  • 3篇徐翠玲
  • 2篇梅志强
  • 2篇郭晓黎
  • 2篇张铁军
  • 2篇陈冬华
  • 2篇高眉扬

传媒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某农村既往非法卖血社区影响HIV从卖血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因素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农村既往非法卖血社区影响艾滋病病毒(HIV)从卖血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山西省某县12个村庄,随机抽取660名18~59岁村民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用标准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医疗注射情况、性行为、艾滋病(AIDS)相关的知识、态度及HIV自愿咨询检测史等信息。结果在过去5年中,约有1/4的调查对象拔过牙,2.8%的对象接受过输血,77.7%的对象有过打针和注射史。打针或注射的场所多是在个体诊所(58.1%)和村卫生室(33.0%)。仅有19.6%的对象使用过安全套;12.5%的对象有过2个以上的性伴侣。该社区婚外性行为并不少见(6.7%),卖淫嫖娼的比例为1.0%,最近1次婚外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20.0%。对HIV三种传播途径(性、血液和母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为43.1%。该地存在广泛的AIDS相关的歧视。仅有1.7%的村民曾经接受过HIV检测。结论该地区存在广泛的影响HIV从卖血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可能因素。有效预防HIV的二代传播成为中国农村AIDS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
施小明乔晓春高建华梅志强HanzhuQian贾望谦杨忠民张玉良郑锡文汪宁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农村社区
山西省某县艾滋病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县艾滋病患者中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的感染率,并分别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山西某县全部已纳入抗病毒治疗的19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血清学检测确定其HSV-1和HSV-2的感染情况;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95份,采集血样195份.195例艾滋病患者中,绝大多数(96.9%)为农民;男性116例(59.5%),女性79例(40.5%);年龄以20~50岁为主(146例,占74.9%);已婚有配偶者180例(92.3%).经有偿采供血或输血途径感染者176例,占90.3%.CD4+:T细胞计数(1~1531)×106个/L[(323.6±14.8)×106个/L],26.5%患者的血液CD4+T细胞计数〈200×106个/L.154例患者(79.0%)目前有性伴;118例(86.8%)患者最近6个月内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123例(91.8%)患者在最近一次的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HSV-1的IgG抗体阳性率为84.1%(164/195);HSV-2的IgG抗体阳性率为13.3%(26/195).合并感染HSV-1和HSV-2的有14例(7.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V-2感染与婚姻状况有关(OR=7.41;95%CI:2.42~22.73;P〈0.01),未婚患者HSV-2感染率(46.7%,7/15)高于已婚者(10.6%,19/180).结论 当地艾滋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SV-1和HSV-2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HSV-2感染与婚姻状态有关.
陈莉杨清海董少良卫军贾望谦曲淑霞乔晓春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单纯疱疹病毒属统计学
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居民艾滋病病毒检测意愿调查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居民艾滋病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检测意愿。方法 选择 10个存在既往有偿献血事件的村庄 ,采用入户调查和村中拦截行人的方式对 18~ 5 9a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有效问卷共 4 77份 ,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随机抽样、普查和只查献血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接受率分别为 85 .95 %、93.0 8%和6 0 .17% ,经统计学检验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人们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愿与调查方式有关。不愿意接受检测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感染的可能和担心别人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愿意将HIV阳性检测结果告知配偶、家庭其他成员和家庭以外的人的比例分别为 86 .37%、5 3.6 7%和 2 1.5 9%。结论 在农村既往有偿献血社区 ,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人们较易接受对全体村民进行HIV检测 ;其检测结果告知范围人们更倾向于局限在家庭范围内。
高建华郑锡文杨忠民施小明张玉良贾望谦董少良徐翠玲汪宁
关键词:农村有偿献血艾滋病病毒意愿
山西省某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估计山西省某农村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率并分析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山西省某县12个村庄随机抽取660名18~59岁村民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医疗史、危险行为等信息,采集7 ml静脉血用于检测HCV感染。结果该既往有偿献血地区18~59岁村民总的HCV感染率为8.2%,献血人群HCV感染率为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曾经献过血(调整OR=14.28,95%CI:6.83~29.87)和输过血(调整OR=8.66,95%CI:2.31~32.47)是该地村民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对献血亚人群分析发现,曾经献过血浆(调整OR=8.56,95%CI: 2 87~25.54)是献血者感染HCV的最主要危险因素;1994年及以后停止献血的村民感染HCV的危险性较1994年之前停止献血的低(调整OR=0.32,95%CI:0.11~0.93);女性献血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男性为低(调整OR=0.28,95%CI:0.10~0.83)。结论该献血地区HCV流行水平较高, 既往有偿献血(浆)是该地区HCV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该地区居民HCV的二代传播及为阳性患者提供治疗刻不容缓。
施小明梅志强高建华乔晓春QIAN Han-zhu 贾望谦杨忠民张玉良 郑锡文汪宁
关键词:血液安全流行病学
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调查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居民艾滋病 (AIDS)相关的歧视 ,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 10个存在既往有偿供血的村庄 ,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入户调查和村中拦截行人的方式 ,对 18~ 5 9岁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有效问卷 4 77份。结果显示 ,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存在严重的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 ,主要表现为不与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来往和不与他们在一起吃饭 ,分别占 5 8 91%和 5 1 36 % ,引起歧视的主要原因有 84 2 8%的人是害怕被传染。AIDS歧视人群主要来自于本村和邻近村 ,分别占 86 37%和 5 3 88% ;有 80 0 8%的人认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降低AIDS相关的歧视和耻辱。人们对于HIV感染者的态度与其感染途径有关 ,80 2 9%的人对于通过有偿供血途径感染上HIV的人持同情态度。结论 农村既往有偿供血社区存在着严重的AIDS相关歧视和耻辱 ,降低AIDS歧视应作为今后宣传教育的工作重点。
高建华郑锡文施小明杨忠民贾望谦张玉良董少良徐翠玲汪宁
关键词:有偿供血
山西省某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危险行为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性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岁(25~64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已婚者152例(77.9%);绝大多数患者(82.6%)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136例(69.7%)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132例已婚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每次性生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7.1%,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92.3%;另外4例未婚或离异者在最近6个月中有过性行为,其中3例每次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多数的农村HIV感染者性生活频率不高,在性生活中多数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但是仍有7.7%~25.0%的HIV感染者在性生活中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仍应加强对这部分感染者的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
陈冬华贾望谦周仁义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王晋生曲淑霞卫军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安全套
142例农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依从性、免疫学变化和生存情况。方法选择闻喜县2004年7月1日至2006年底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项目,且年满18周岁的HIV/AIDS纳入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0.5、1、2、3、6、9……个月均接受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杏,监测服药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和生存情况等。结果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5.5~20.8个月]。经抗病毒治疗前,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值为154个/μl[四分位距(IQR):81~212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治疗初3个月增长幅度最大,从基线水平的154个/μl上升到220个/μl(P〈0.001),随后增长减缓,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相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例,〈100个/μl的病例治疗初3个月该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病例治疗后第3、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4、0.88和0.87,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控制初始治疗方案(NVP组和EFV/IDV组)变量后,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比较,≥50个/μl的病例存活时间更长,死亡危险比(HR)为0.21(95%CI:0.06~0.68)。结论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密切相关。
丁盈盈贾望谦王晋生董少良杨清海周仁义曲淑霞陆立星卫军乔晓春高眉扬郭晓黎张铁军吴尊友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山西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MOS-HIV量表调查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8.2)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大多已婚(77.9%);83.0%的患者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在心理健康总评分,总体健康感受、精力/疲劳、生活质量、心理功能和健康转变5个维度,男性评分高于女性;在生理健康总评分,躯体功能和疼痛2个维度,低年龄组评分高;在总体健康感受、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5个维度,收入高组评分高。结论重点关注女性、老年、收入较低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将有助于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陈冬华周仁义王晋生贾望谦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卫军曲淑霞何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生活质量
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传播潜在危险性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潜在危险性。方法选择12个村的HIV感染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献血(浆)员比例、艾滋病知识、性乱行为发生情况和既往病例报告数等7个指标,运用秩和比法(RSR)对各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价,HIV感染率权重系数最高(0.28),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权重系数最低(0.09);RSR综合评价结果为:01和02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03、05、09、10和12号村属于中等,04、06、07、08和11号村发生HIV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较低。结论12个既往有偿献血村HIV传播潜在危险性不同,应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艾滋病防治措施。
高建华汪宁杨忠民施小明钱汉竹张玉良贾望谦徐翠玲郑锡文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偿献血综合评价
有偿献血者HIV-1、HCV、HBV合并感染调查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调查山西省农村某既往有偿献血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状况。方法对4个村年龄18~59岁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检测项目包括HIV-1抗体、HCV抗体和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人群HIV、HCV、HBV感染率分别为1.3%(40/3062),12.7%(389/3062),3.5%(103/2982);40名HIV感染者中,85.0%伴HCV感染,2.5%伴HB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有偿献血(浆)史是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与HBsAg阳性呈负相关,过去5年外出打工史与HIV、HBsAg、HIV/HC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吸毒、终生性伴数、婚外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和各种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与HIV、HCV、HBV感染及合并感染有关联。结论应重点关注HIV、HCV和HBV感染者的治疗、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董瑞玲汪宁乔晓春丁国伟贾望谦施小明Qian Hanzhu乌正赉郑锡文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偿献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