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瀛黎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6篇细胞
  • 6篇小鼠
  • 5篇血管
  • 4篇血脊髓屏障
  • 4篇周细胞
  • 4篇微血管
  • 3篇蛋白
  • 3篇褪黑素
  • 3篇微循环
  • 3篇脊髓损伤大鼠
  • 3篇黑素
  • 2篇蛋白酶
  • 2篇多普勒
  • 2篇行为学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机构

  • 11篇中国康复研究...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脑重大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康复科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云南省药物依...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0篇荆瀛黎
  • 10篇白帆
  • 6篇修瑞娟
  • 6篇苑晓晨
  • 6篇武清斌
  • 6篇王文竹
  • 6篇赵立希
  • 5篇李宏伟
  • 5篇陈惠
  • 4篇刘淑英
  • 4篇李炳蔚
  • 3篇刘小野
  • 3篇于艳
  • 3篇陈惠
  • 2篇董浩
  • 1篇吴国聪
  • 1篇杨祖福
  • 1篇李建军
  • 1篇杨德刚
  • 1篇张晓艳

传媒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9届北京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SCMECs)参与构成血脊髓屏障,其功能变化与多种脊髓相关疾病相关。目前分离SCMECs的文献很少。本研究拟基于分离多种原代内皮细胞的经验,建立分离纯化SCMECs的方法。
苑晓晨李炳蔚秦伟伟武清斌荆瀛黎李宏伟刘淑英修瑞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血脊髓屏障相关疾病分离纯化
优化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THP1细胞的电转条件
:优化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THP1细胞的电转条件,为该细胞系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炎症反应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首先检测THP1细胞完全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和OPTI-MEMI在不同体积下的电阻,其次通过调整不同的电压...
赵立希王文竹白帆荆瀛黎陈惠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
应用DigiGait步态分析系统评价大鼠不同运动速度下的步态特征
目的 应用步态分析系统研究大鼠不同运动速度下的步态特征。方法使用DigiGait 跑台式步态分析系统记录SD 大鼠在不同跑台速度下(10cm/s,20cm/s,30cm/s)的运动模式,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 事后...
白帆荆瀛黎赵立希王文竹陈惠
关键词:行为学评价
褪黑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保护作用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小鼠血脊髓屏障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51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褪黑素给药组.采用改良Allen&#39...
荆瀛黎武清斌苑晓晨修瑞娟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脊髓屏障褪黑素
小鼠脊髓微血管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周细胞培养基(PCM)分离筛选小鼠脊髓微血管周细胞(SCMP),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价。方法10只3周龄C57小鼠,无菌条件下取脊髓去除软脊膜,剪碎成大约1 mm×1 mm×1 mm。两次酶消化后用含20%牛血清白蛋白的DMEM离心获得微血管。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培养,传代2次后改用PCM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神经元-胶质抗原2(NG2)、von Willebrand因子(v W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流式检测CD140b、CD31、CD11b和GFAP的表达。将PCM换为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检测细胞α-SMA表达的变化。通过周细胞-内皮细胞共培养成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结果接种48 h细胞爬出,7~9 d汇合,周细胞和内皮细胞伴随状增殖。改用PCM培养后内皮细胞减少,周细胞呈优势生长。免疫细胞化学表明PDGFRβ和NG2阳性,v WF和GFAP阴性;流式结果表明细胞PDGFRβ的阳性率为95.52%±2.55%,GFAP为0.63%±0.26%,CD31为0.80%±0.26%,CD11b为1.02%±0.35%。10%胎牛血清的DMEM促进细胞分化,α-SMA表达升高。成管实验周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同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通过PCM筛选法能够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SCMP,所获得的细胞具备明显的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苑晓晨武清斌李宏伟荆瀛黎李炳蔚刘淑英修瑞娟
关键词:周细胞脊髓微血管细胞分离
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突触可塑性的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脊髓损伤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n=18)、对照组(n=18)和褪黑素组(n=18)。采用改良Allen法复制大鼠T_(10)中度损伤模型(10 g×25 mm)。免疫荧光法检测运动神经元数目,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纤维丝-200(NF-20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Ⅰ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术后7 d,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褪黑素组运动神经元数、神经元中尼氏小体、NF-200、BDNF、突触素Ⅰ和GAP-43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组运动神经元数、神经元中尼氏小体、NF-200、BDNF、突触素Ⅰ和GAP-4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褪黑素能够修复损伤的突触可塑性,可能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荆瀛黎刘小野白帆董浩陈惠
关键词:脊髓损伤突触可塑性褪黑素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io-plex200悬浮芯片系统检测3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3例为结直肠癌转移患者,20例为结直肠癌非转移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7、8、9、10、12、13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MP-2、MMP-7、MMP-8、MMP-9、MMP-10、MMP-13的浓度显著上调(P<0.05),而MMP-1、MMP-3、MMP-12的浓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结直肠癌非转移组患者相比,结直肠癌转移组患者血清MMP-2和MMP-7的浓度显著升高(MMP-2:P=0.029;MMP-7:P=0.002)。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2和MMP-7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预测和评估指标。
刘小野董浩荆瀛黎金岚王今吴国聪张忠涛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
小鼠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脊髓屏障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对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n=68)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后2 d组(S2)、损伤后7 d组(S7)和损伤后14 d组(S14),每组17只。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在损伤后的第2、7、14天分别对小鼠进行盲法的小鼠后肢运动功能(BMS)评分和BMS亚评分;各组小鼠腹腔注入伊文思蓝,检测BSCB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occludin和MMP-9表达。结果术后2 d BMS评分显著降低,BSCB通透性显著增高;术后14 d BMS评分升高(P<0.01),BSCB通透性下降(P<0.05)。术后7 d,occludin表达下调,MMP-9表达上调(P<0.05);术后14 d occludin表达上调,MMP-9表达下调(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MMP-9可能通过介导occludin表达,影响BSCB通透性改变。
荆瀛黎刘小野白帆陈惠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脊髓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9紧密连接蛋白小鼠
小鼠脊髓损伤后周细胞促进脊髓血管新生
2014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周细胞对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后2、7和14 d组(S2、S7和S14),每组9只。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中度脊髓损伤模型。给小鼠颈静脉注入番茄凝集素(LEA),检测灌注微血管面积;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面积和数目;用免疫荧光检测周细胞覆盖率。用缺氧条件(95%N2,5%CO2)模拟脊髓损伤的病理条件,用基质胶系统检测内皮细胞成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2组灌注血管面积、微血管面积和数目显著降低(P<0.001)。与S2组相比,S7组微血管数目和面积显著增高(P<0.05);S14组灌注血管面积、微血管数目和面积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平均值仍低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S2和S7组周细胞覆盖率持续下降(P<0.001)。周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可显著增加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成管长度(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周细胞可促进脊髓血管新生。
荆瀛黎武清斌苑晓晨李炳蔚刘明明张晓艳刘淑英李宏伟修瑞娟
关键词:周细胞脊髓损伤血管新生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数量变化的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6-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和脑出血患者26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DCs各亚型的比例。结果三组间外周血中D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亚型的比例具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骨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比例下降(P〈0.05),脑梗死患者pDCs比例降低更加显著(P〈0.001)。根据NIHSS评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分别分成NIHSS≤7组和NIHSS〉7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NIHSS〉7组pDCs的比例均低于NIHSS≤7组(P〈0.05),但NIHSS〉7组mDCs比例与NIHSS≤7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DCs亚型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于艳陈惠杨祖福张念王文竹赵立希白帆荆瀛黎李鹏锟
关键词:脑卒中脑出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