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青和

作品数:59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7篇烧伤
  • 8篇烧伤后
  • 6篇救治
  • 5篇血乳
  • 5篇血乳酸
  • 5篇乳酸
  • 5篇皮瓣
  • 5篇小鼠
  • 4篇动脉
  • 4篇休克
  • 4篇伤患者
  • 4篇烧伤后期
  • 4篇烧伤患者
  • 4篇皮瓣修复
  • 4篇趋化
  • 4篇趋化因子
  • 4篇细胞
  • 4篇胶原
  • 4篇分离株
  • 4篇杆菌

机构

  • 42篇无锡市第三人...
  • 8篇青海医学院附...
  • 6篇南通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无锡市克隆遗...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58篇苏青和
  • 28篇吕国忠
  • 21篇虞俊杰
  • 18篇顾在秋
  • 14篇朱宇刚
  • 11篇赵庆国
  • 10篇杨敏杰
  • 10篇杨敏烈
  • 9篇储国平
  • 8篇周红梅
  • 8篇俞舜
  • 6篇秦宏波
  • 6篇高智仁
  • 5篇郑红
  • 4篇聂兰军
  • 4篇张烽
  • 4篇彭正进
  • 4篇晁生武
  • 4篇李毅
  • 3篇潘宇红

传媒

  • 4篇青海医药杂志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微循环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江苏省第十一...
  • 3篇第八届全国烧...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中国微循环学...
  • 2篇第五届全国烧...
  • 2篇中华医学会烧...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海拔地区1020例小儿烧伤原因和预防
1995年
本文总结了从1981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海拔2261m地区收治1020例烧伤儿童。治愈率为98.81%,病死率为1.18%。分析了儿童烧伤的致伤原因及烧伤的伤情分类。重点强调了预防小儿烧伤的措施,重视与爱护儿童、降低儿童的致伤率。
苏青和王献珍
关键词:烧伤儿童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重度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血必净治疗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常规液体复苏同时给予中药血必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
王永军苏青和吕国忠
关键词:烧伤血流变学血必净注射液
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深Ⅱ度烧伤患者30例,取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治疗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外敷;选择治疗组同侧或对侧相应部位、相等深度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对照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第1、3、5、7、14、21天6个时相点疼痛感、创周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降低,创面分泌物减少,创周红肿反应降轻,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较传统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治疗更有效,为一种调控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高效生物修复材料。
蔡良良吕国忠陈敬华苏青和顾在秋虞俊杰朱宇刚
关键词:烧伤生物敷料壳聚糖水凝胶创面愈合
趋化因子及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被引量:6
2004年
趋化因子及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学特性是目前医学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对DC及其趋化因子间相互作用与免疫 耐受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耐受潜能 ,从而探寻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新的治疗方法。
苏青和郑红
关键词:趋化因子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一批26人特重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及体会
2006年11月8日下午1时45分许无锡市城郊某炼钢厂发生重大事故。患者在伤后2~3 h 分别被送到我院。26名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5岁。烧伤面积 TBSA>90%的14例;TBSA5%~90%的6...
吕国忠苏青和顾在秋虞俊杰朱宇刚
文献传递
高海拔地区十年烧伤治疗总结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总结了从1981年至1990年在海拔2261米地区收治的1778例烧伤病人。对病死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TBSA的LA_(50)为88%;三度BSA的LA_(50)为51.93%;BI的LA_(50)为64.25。与国内其它单位的结果相近。资料表明: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MOF则是烧伤病人另一重要并发症。总结十年细菌学资料并与其它同类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区总的细菌感染程度较轻;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相近;绿脓杆菌与霉菌的检出率较低。
高智仁郝志强聂兰军苏青和李毅彭正进王富生晁生武
关键词:烧伤细菌死亡率
危重烧伤整体观救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整体观救治理念对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及烧伤后畸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危重烧伤病程上应用早期治疗与晚期治疗相统筹考虑,烧伤创面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创面覆盖与机体脏器保护相结合,烧伤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等一系列综合的治疗原则,对危重烧伤的早期急救与中晚期创面修复、伤后重要脏器保护、后期功能康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危重烧伤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整体观理念进行救治后成功率明显提高,LD50由5年前的TBSA86.8%上升到98.4%。烧伤后畸形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救治观在危重烧伤的救治中效果确切,不但提高抢救了成功率,而且降低了伤后的畸形发生率。
吕国忠顾在秋虞俊杰苏青和朱宇刚蔡良良
关键词:危重烧伤中西医结合救治成功率
严重烧伤休克病人血乳酸监测与组织氧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休克病人监测血乳酸(BL)与组织氧合的相关性.方法:早期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病人34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18例,采用改进后的休克复苏方案治疗,尿量维持于100ml/h左右;未改进组16例,常规复苏(国内...
苏青和虞俊杰杨敏杰周红梅朱菊琴
关键词:血乳酸组织氧合烧伤休克
文献传递
丹参素对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丹参对烧伤创面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于培养的人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 2× 10 6 )中加入丹参素 ( 0 .0 2 5~ 0 .1mg/ml)进行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 ,用3H -TdR掺入法和3H -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TdR掺入值与3H -脯氨酸掺入值 ,以反映其DNA和胶原合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丹参预处理浓度由 0 .0 2 5mg/ml升至 0 .1mg/ml时 :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TdR掺入值 (min -1)由对照组的15 2 0± 14 5分别降至 940± 2 10 ,2 10± 73 ,抑制率达 86.18%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②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3H -脯氨酸掺入值 (min -1)由对照组的 95 6± 183分别降至 42 5± 12 8,2 2 2± 76,抑制率达 76.77%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丹参素对体外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苏青和杨敏杰周红梅虞俊杰朱宇刚
关键词:丹参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胶原烧伤
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在小鼠深度烧伤异体皮肤移植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纯化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vMIP-Ⅱ)在小鼠深度烧伤异体皮肤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0)。两组均于 BALB/c 小鼠背部致2 cm×2 cmⅢ度烧伤创面,伤后立即腹腔注...
苏青和郑红
关键词:深度烧伤皮肤移植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