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国忠

作品数:200 被引量:663H指数:11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09篇烧伤
  • 54篇创面
  • 24篇皮瓣
  • 20篇愈合
  • 20篇伤患者
  • 20篇烧伤患者
  • 19篇烧伤后
  • 18篇伤创
  • 17篇皮瓣修复
  • 16篇烧伤创面
  • 15篇伤口
  • 15篇细胞
  • 14篇瘢痕
  • 12篇深度烧伤
  • 12篇创面愈合
  • 10篇救治
  • 9篇疗效
  • 8篇植皮
  • 8篇软组织
  • 8篇伤口愈合

机构

  • 175篇无锡市第三人...
  • 24篇南通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江南大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无锡市克隆遗...
  • 2篇江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98篇吕国忠
  • 50篇顾在秋
  • 49篇朱宇刚
  • 34篇虞俊杰
  • 30篇杨敏烈
  • 28篇苏青和
  • 23篇赵朋
  • 19篇储国平
  • 18篇蔡良良
  • 18篇赵庆国
  • 17篇杨敏杰
  • 17篇丁羚涛
  • 13篇俞舜
  • 11篇秦宏波
  • 10篇周红梅
  • 8篇黄崇根
  • 7篇张烽
  • 7篇陶波
  • 7篇谢龙炜
  • 6篇张中军

传媒

  • 34篇中华烧伤杂志
  • 23篇江苏医药
  • 14篇中华损伤与修...
  • 9篇中国微循环
  • 5篇第十届全国烧...
  • 5篇江苏省第十一...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第八届全国烧...
  • 3篇全国危重烧伤...
  • 3篇中华医学会烧...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华医院管理...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整形烧伤...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第五届全国烧...
  • 2篇全国烧伤创面...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17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18篇2011
  • 12篇2010
  • 16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9篇2002
  • 4篇2001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合皮瓣修复鼻翼合并鼻小柱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1种修复鼻翼合并鼻小拄缺损的简便易行手术方法,达到理想的整形效果。方法在局麻下,距缺损鼻翼缘上方0. 5cm处平行切开,游离瘢痕组织瓣并向下方推移,使之内翻形成新鼻翼内衬及外缘,缺损创面予邻近旋转鼻唇沟皮瓣修...
陶波吕国忠杨敏杰
文献传递
医用生物膜治疗烧伤30例临床观察
2002年
虞俊杰吕国忠顾在秋杨敏杰
关键词:医用生物膜烧伤
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2011年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是临床常见分离菌,除能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外,还能导致各种肺外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在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排第3位,加之多药耐药性日益严重。
黄璇潘宇红吕国忠朱婕程华莉糜祖煌张烽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烧伤患者分离株克雷伯菌属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重度烧伤休克期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20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血必净治疗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常规液体复苏同时给予中药血必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流变学的异常指标。
王永军苏青和吕国忠
关键词:烧伤血流变学血必净注射液
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深Ⅱ度烧伤患者30例,取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治疗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外敷;选择治疗组同侧或对侧相应部位、相等深度约10cm×10cm大小创面为对照组用药创面,常规清创后创面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第1、3、5、7、14、21天6个时相点疼痛感、创周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降低,创面分泌物减少,创周红肿反应降轻,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光交联壳聚糖水凝胶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较传统磺胺嘧啶银冷霜外敷治疗更有效,为一种调控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高效生物修复材料。
蔡良良吕国忠陈敬华苏青和顾在秋虞俊杰朱宇刚
关键词:烧伤生物敷料壳聚糖水凝胶创面愈合
《白异体表皮细胞悬液混合体内培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吕国忠朱宇刚顾在秋周红梅
该研究进行的表皮细胞体内创面原位培养,首先把培养细胞膜片和膜片移植二步一步完成,明显地缩短了周期,减少了许多操作,从而减少了植皮失败的原因,其次表皮细胞回到更适宜生长,扩丧失原始环境中,从而回速其分裂增殖,达到加快创面愈...
关键词:
关键词:表皮细胞皮肤修复
气道黏膜序贯式表面麻醉的清醒气管插管效果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气道黏膜麻醉的清醒气管插管效果。方法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75例分为4组。A组咽部1%丁卡因喷雾3次;B组加用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2 ml;C组2%利多卡因胶浆10 ml含漱后,用2%利多卡因0.1 ml/kg经氧气雾化吸入5 min;D组含漱后,将可塑型麻醉喷雾器经口腔深入咽喉接近声门处,嘱患者做深度吸气时分次喷雾1%利多卡因0.1 ml/kg。记录插管条件及患者反应。结果 C、D组提供的插管条件明显优于A、B组(P<0.05)。与A、B组比较,C、D组患者术中与术后舒适度优于A、B组(P<0.05)。C、D组插管过程中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较为平稳(P<0.05)。结论 口咽喉序贯式表面麻醉效果完善,显著提高清醒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舒适度。
方明李荣张中军项舒玮吕国忠
关键词:表面麻醉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
前臂中段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击伤创面
目的 探讨前臂中段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10例腕部电击伤患者,缺损面积:3cm&#215;5cm~7 cm&#215;13cm,在前臂内侧近中段...
储国平杨敏烈俞舜秦宏波苏青和赵庆国吕国忠
危重烧伤救治的整体观
目的观察整体救治观在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减少畸形,保存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危重烧伤的治疗上在表本同治,在救命的前提下保功能等整体的处理方案。具体表现在早期的应激救治,降低伤后的
吕国忠顾在秋苏青和虞俊杰朱宇刚
文献传递
前臂中段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击伤创面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前臂中段尺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10例腕部电击伤患者,在前臂内侧近中段,以肱骨内上髁桡侧至豌豆骨桡侧略偏内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在轴线中点处,以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及穿支血管穿皮点为皮瓣旋转点,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其中保留皮瓣浅静脉并与受区静脉吻合3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2例,移植皮片修复8例.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但7例未吻合静脉的皮瓣术后2—4d肿胀较明显,1周后均恢复正常;2例皮瓣下组织继发坏死并感染,经换药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3 ~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或挛缩现象,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前臂中段尺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蒂相对恒定、血供可靠,为腕部电击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选择,尤其适用于尺动脉腕上皮支损伤的腕部偏尺侧创面.
储国平杨敏烈俞舜秦宏波赵庆国苏青和吕国忠
关键词:电击伤腕部穿支皮瓣尺动脉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