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礼义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肠癌
  • 7篇大肠
  • 7篇大肠癌
  • 5篇基因
  • 4篇肿瘤
  • 3篇蛋白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原位杂交检测
  • 3篇杂交检测
  • 3篇基因表达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肠肿瘤
  • 1篇蛋白酶
  • 1篇新基因
  • 1篇英文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耿礼义
  • 10篇郑树
  • 7篇彭佳萍
  • 7篇曹江
  • 5篇方永明
  • 5篇董琦
  • 4篇蔡心涵
  • 4篇张苏展
  • 2篇叶景佳
  • 2篇方士昌
  • 2篇胡晓晔
  • 2篇郁琳琳
  • 2篇叶锋
  • 1篇施正政
  • 1篇张颜明
  • 1篇吴金民
  • 1篇郑雷
  • 1篇蒋文智
  • 1篇陆敏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球蛋白A1在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该课题着重就IgA1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重组机制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免疫球蛋白A1基因在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第二部分:免疫球蛋白A1基因在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系中的重组机制的研究.结论:1、上...
耿礼义
关键词:PAX5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一个新的人大肠癌相关丝氨酸蛋白酶SNC19的研究(英文)
2001年
目的 研究一个通过减式杂交方法获得的新的人大肠癌相关基因SNC19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SNC19的cDNA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 ,并通过 5’ RACE及联网分析得到了全长cDNA序列 ,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分析及功能预测。利用Northern杂交方法检测了SNC19在各种人正常组织及多种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采用InSitu Max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荧光R带技术对SNC19在人染色体上的定位做了研究。结果 对包含全长开放阅读框 (ORF)的 315 2bp的SNC19cDNA序列进行的分析以及预测的编码蛋白序列显示 ,SNC19编码一个与小鼠丝氨酸蛋白酶epithin有极高的同源性的蛋白 ,该基因在正常人肾脏、胰腺、前列腺、小肠、结肠组织中高表达 ,在胎盘、肺、肝脏、脾脏、胸腺、睾丸组织及外周血中中度表达 ,而在心脏、脑、骨骼肌及卵巢组织中低表达。该基因在肠癌细胞SW4 80、SW6 2 0、SW1116、Colo2 0 5、乳癌细胞Bcap37及胃癌细胞MKN2 8、SGC790 1中高表达 ,在宫颈癌细胞HeLa S3、肺癌细胞PAA、口腔上皮癌细胞KB及淋巴瘤细胞Raji中中度表达 ,而在舌鳞癌细胞Tca8113、白血病细胞HL 6 0、K5 6 2、MOLT 4、肺癌细胞A5 4 9和黑色素瘤细胞G36 1中低表达。SNC19定位于人染色体 11q2 4 2 5。结论 SNC19编码一个由 85 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新?
曹江郑树郑雷蔡心涵张颜明耿礼义方永明
关键词:肿瘤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
大肠癌相关免疫球蛋白新基因SNC73结构与表达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研究由减式杂交方法获得的人大肠癌相关基因SNC73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SNC73的cDNA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 ,分析得到全长序列 ,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分析及预测 ;采用Insitu Max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结合荧光R带技术对SNC73在人染色体上的定位作了研究 ;利用Northern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了SNC73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及在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应用原位杂交 /原位PCR技术检测SNC73mRNA在肠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SNC73序列及开放阅读框 (ORF)进行分析 ,发现其与免疫球蛋白IgA高度同源 ,为一免疫球蛋白样基因。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 14q32。SNC73在大肠癌组织与正常肠粘膜的表达有差异 (P <0 .0 5 )。SNC73在肠上皮表达阳性。结论 SNC73在大肠癌中低表达 ,可能为一新的肿瘤标记物 ,并提示上皮细胞、非淋巴细胞存在IgA类的蛋白。
郑树曹江耿礼义彭佳萍方永明董琦张苏展
关键词:大肠癌基因表达基因结构
一种新的大肠癌负相关基因
一种新的大肠癌负相关基因(HSU17714),全长序列有2932个核苷酸,碱基计数为900A、515C、615G、902T、该基因不仅可以为肿瘤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资料,也为临床肿瘤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目的基因。
郑树蔡心涵曹江施正政莫益群陆敏耿礼义郑雷张苏展杨骅张颜明
文献传递
原位杂交检测新基因ST13(SNC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确定新基因 ST13在大肠癌中的组织学定位 ,观察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 RNA- RNA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 ST13基因在 30例大肠癌病人的正常肠黏膜、癌旁黏膜、腺瘤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ST13基因表达在大肠的正常腺上皮结构上 ,着色颗粒位于胞浆 ,而胞核无或着色较淡 ,癌组织中没有或有少量表达 ,且一般较正常黏膜染色为淡 ;在间质和肌层中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正常黏膜标本中阳性率为 2 0 / 30 ;癌旁黏膜中 15 / 30 ;腺瘤中 4/ 4;癌组织中 9/ 30。ST13基因在同一大肠癌病人正常黏膜和癌组织中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在癌组织中 ST13有表达和无表达病例组之间 Dukes各期分布有差别 ,有表达者中属 Dukes A期和 B期为多 ,C期为少 ;而无表达者中 C期较多 ,A、B期为少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2 )。同时 ,还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 ST13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 (3/ 1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6 / 13)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99)。结论  ST1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率低于相应的正常黏膜 ,此种低表达多见于 Dukes C期及淋巴结转移者 ,ST13基因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叶锋郑树方士昌彭佳萍曹江耿礼义董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原位杂交大肠癌
pcDNA3.1(+)-Hsp70^(144-517)As重组质粒构建及其转染Bcap-37细胞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构建人反义Hsp70重组质粒[pcDNA3.1(+)-Hsp70144-517As]并观察其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依照人hsp70mRNA全长序列,通过计算机分析,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引物中带有1个BamHⅠ位点,经RT-PCR扩增、电泳、回收和纯化hsp70144-517片段,通过T-A克隆到pGEM-TEasy原核表达质粒中,经DNA测序和EcoRⅠ酶切图谱鉴定;EcoRⅠ酶切产物回收后亚克隆到pcDNA3.1(+)质粒中EcoRⅠ位点之间,利用BamHⅠ酶切图谱筛选反向插入重组质粒,经DNA测序得到pcDNA3.1(+)-Hsp70144-517As重组质粒。以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sp70144-517As转染到乳腺癌Bcap-37细胞中并克隆培养建株得到AsHsp-Bcap细胞。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观察转染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人反义hsp70重组质粒[pcDNA3.1(+)-Hsp70144-517As];转染到乳腺癌Bcap-37细胞后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上观察到细胞凋亡特征性DNALadder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1峰前有1个特征性Ap峰(亚二倍体峰)。结论构建人反义重组质粒pcDNA3.1(+)-Hsp70144-517As对乳腺癌Bcap-37细胞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王晓稼郑树吴金民郁琳琳耿礼义方永明蒋文智
关键词:HSP70蛋白反义核酸基因重组转染
DNA损伤诱导Artemis的磷酸化在G2//M Checkpoint Recovery中的作用
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cell cycle/)来实现的,而细胞周期的有序运行是通过相关基因的严格监视和调控来保证的。在哺乳动物细胞,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G1期,S期,G2期和M期。DNA损伤是普遍存在于整个细胞周...
耿礼义
关键词:DNA损伤磷酸化
文献传递
原位杂交检测新免疫球蛋白基因SNC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确定新免疫球蛋白基因SNC73在大肠癌中的组织学定位;观察它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状况;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NC73基因在29例大肠癌病人的正常肠粘膜、癌旁粘膜、腺瘤5例以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SNC73基因的表达发生在大肠的正常腺上皮结构上,着色颗粒位于胞浆,胞核无或着色较淡;癌组织中没有或有少量表达,且一般较正常粘膜染色为淡;SNC73基因在肠粘膜的淋巴滤泡中可见较多的阳性染色,而在其他间质和肌层中未见明显阳性信号。正常粘膜标本中SNC基因阳性率为62.07%;癌旁粘膜中31.03%;腺瘤中20.00%;癌组织中20.69%。SNC73基因在同一大肠癌病人正常粘膜和癌组织中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肠粘膜。结论:SNC7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率一定程度上低于相应的正常粘膜,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免疫球蛋白。
叶锋郑树方士昌彭佳萍董琦耿礼义曹江
关键词:大肠癌原位杂交基因表达免疫球蛋白
SNC73基因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重组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观察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SNC73(IgHα1)基因的表达 ,探讨其在上皮细胞中的重组机理。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 ,分析经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系SW4 80中SNC73和重组激活基因 (RAG1和RAG2 )的表达 ,并对RT 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Hα1、Igλ和Igκ在SW 4 80中的表达。 结果 SNC73、RAG1、RAG2、IgHα1和Igκ在SW 4 80细胞系中表达阳性 ,而Igλ则为阴性。对SNC73RT PCR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SW 4 80中表达的SNC73基因的恒定区序列与免疫球蛋白A1完全一致。对RAG1和RAG2RT PCR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 ,表明其与前B淋巴细胞表达的完全相同。结论 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A1,且轻链为κ;RAG1和RAG2在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
耿礼义郑树彭佳萍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
两个大肠癌负相关新基因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在分子水平寻找与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因素 ,研究两个大肠癌负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强化荧光原位杂交 (FISH) ,进行两个新大肠癌基因染色体定位。通过Dotblot、Northernblot、RT_PCR_ELISA,免疫组化及体内外转染实验进行新基因功能研究。[结果]已完成两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及染色体定位等结构研究 ,并进行了两基因的核酸与蛋白表达研究及功能研究。SNC6基因全长3168bp ,定位于染色体22q13区带 ,共有12个外显子及11个内含子。SNC19全长3152bp,定位于染色体11q24区带。两个基因于1998年被国际命名委员会分别命名为ST13、ST14基因 ,并被列入人类基因组图谱中。对比两个新基因在正常大肠粘膜及癌组织核酸水平表达情况 ,癌组织低于正常粘膜 ,在不同肿瘤细胞系及组织中表达不一。两基因均已获得了表达蛋白。SNC6已制备了单抗 ,经免疫组化检测表达与核酸表达结果相似 ,经体内外研究SNC6基因有抑制大肠癌细胞系生长的作用。SNC19已明确为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结论]SNC6与SNC19基因可作为新的大肠癌相关基因加以研究、利用。
郑树曹江张苏展蔡心涵耿礼义方永明彭佳萍叶景佳胡晓晔董琦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