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波

作品数:32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9篇传染
  • 8篇病毒
  • 8篇传染病
  • 7篇染病
  • 6篇突发公共
  • 6篇突发公共卫生
  • 6篇突发公共卫生...
  • 6篇卫生事件
  • 6篇公共卫生
  • 6篇公共卫生事件
  • 5篇流行性
  • 4篇学校突发公共...
  • 4篇冠状
  • 4篇冠状病毒
  • 4篇发病
  • 3篇疫情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机构

  • 32篇宁波市疾病预...
  • 3篇宁波市北仑区...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宁波市镇海区...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32篇王海波
  • 19篇劳旭影
  • 18篇许国章
  • 17篇易波
  • 17篇陈奕
  • 8篇张栋梁
  • 8篇董红军
  • 7篇杨天池
  • 6篇周爱明
  • 5篇丁克琴
  • 5篇顾晓敏
  • 4篇贺天锋
  • 4篇毛国华
  • 3篇胡宁军
  • 3篇叶敏
  • 3篇陆涛涛
  • 2篇方挺
  • 2篇徐景野
  • 2篇王爱红
  • 2篇倪红霞

传媒

  • 6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农村卫生...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市2007-2010年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王海波劳旭影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宁波市1990-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发病最高的国家,约占全球病例的90%.我市出血热发病多,病情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阻碍我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出血热的防制工作,现将1990-2001年我市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胡宁军董红军周爱明王海波陆涛涛
关键词:流行病学疫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
宁波市散居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报告发病数逐年增高,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1,2],因此分析手足口病散居儿童发病特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劳旭影王海波陈奕叶敏
关键词: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发病特点发病数
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与疫情应急预案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许国章董红军水黎明肖国兵周爱明王海波程志华
关键词: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监测系统预警体系
2004-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宁波市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124起,全部为Ⅳ级事件,罹患率为2.90%。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9.19%。前3位病种是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3-6月、10月至次年1月。小学是高发场所,占69.35%。罹患率以乡中学最高(7.18%),其次为市中学(6.86%)。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毛国华杨天池王海波许国章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2007-2011年宁波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方法对宁波市2007-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用PASWstat 18.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近5年宁波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年发病率在154.80/10万~216.47/10万之间,呈先降后升态势。发病季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6~9月份。致病原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占61.9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占19.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0~4岁组发病数最多,占37.61%;发病率最高,为1 376.58/10万。市区居民发病率高于周边县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35/10万vs 178.01/10万,P<0.01)。5年共报告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宁波市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原。5岁以下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学校是暴发疫情的常见场所。
杨天池许国章易波王海波施家威毛国华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病原学
宁波市1例Omicron变异株重复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
2023年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二次感染是一个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二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两次感染的时间间隔、二次感染的严重程度及二次感染的高危人群都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由于国内外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差异,国外已有较多关于二次感染的文献报道[1]。本研究拟分析宁波市2022年12月报告的1例先后感染Omicron变异株不同进化分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关依据,报道如下。
陶臻博陈奕毛洋雷松褚衍茹张言武吴宪昊王海波劳旭影顾晓敏张栋梁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冠状病毒感染高危人群
宁波市2008-2011年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宁波市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1年宁波市3岁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个案和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1年宁波市社区散居儿童共报告手足口病20 838例,其中重症病例149例,死亡7例,报告发病率为1 759/10万,病死率为0.03%。发病高峰为4-7月份,男性多于女性,城郊部发病率最高。肠道病毒EV71型为优势病毒株,但不同类型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的危险度为1.47。结论:近年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上升明显,城郊部是防控重点区域,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是控制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陈奕王海波劳旭影张姝倪红霞
关键词:手足口病散居儿童
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情况及其传播媒介调查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现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_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2005-2012年宁波市累计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25~50岁有8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为主(36.37%)。白纹伊蚊是宁波市登革热传播主要媒介蚊种。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存在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发生。
易波徐荣劳旭影王海波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宁波市2007年-201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2007年-2011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宁波市流感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和夏季,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流感病例的80%以上;连续5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82247例;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663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27株,其中季节性A(H1N1)型59份,A(H3N2)型244份,甲型H1N1型222份,乙型102份。结论 2007年和2009年宁波市流感的流行强度较高,而2008年、2010年-2011年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加强对非学龄儿童监护者和学校机构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对流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劳旭影贺天锋焦素黎王海波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