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奕

作品数:71 被引量:3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流行病
  • 18篇流行病学
  • 16篇病毒
  • 11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9篇染病
  • 8篇冠状
  • 8篇冠状病毒
  • 7篇疫情
  • 6篇新型冠状病毒
  • 6篇流行性
  • 6篇聚集性
  • 5篇疫苗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流感
  • 5篇流行性感冒
  • 5篇发病
  • 5篇感冒

机构

  • 67篇宁波市疾病预...
  • 7篇宁波大学
  • 5篇宁波市北仑区...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宁波市镇海区...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奉化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慈溪市疾病预...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 1篇宁波市海曙区...
  • 1篇宁海县疾病预...
  • 1篇象山县疾病预...
  • 1篇医渡云(北京...

作者

  • 70篇陈奕
  • 44篇许国章
  • 38篇易波
  • 22篇劳旭影
  • 19篇丁克琴
  • 18篇张栋梁
  • 17篇王海波
  • 13篇董红军
  • 8篇顾晓敏
  • 6篇王爱红
  • 6篇倪红霞
  • 6篇杨天池
  • 6篇张良
  • 5篇方挺
  • 5篇贺天锋
  • 4篇马晓
  • 4篇谷少华
  • 3篇何蓉蓉
  • 3篇叶敏
  • 3篇洪航

传媒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浙江预防医学
  • 7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农村卫生...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华东地区第十...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8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酚A的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其对人体损害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生殖毒性及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贺天锋陈奕
文献传递
1950—2017年沿海高流行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67年间伤寒、副伤寒发病及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1950—2017年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和暴发数据,用PASW Statistics软件统计分析与模型拟合检验。【结果】1950—2017年宁波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9 583例,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国内其他地区秋季发病高峰明显不同;暴发疫情以水源和食源性传播为主。【结论】宁波属于伤寒、副伤寒历史高流行区,发病与水源污染和居民生食、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沿海地区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和贝类海产品卫生监管,开展健康宣教、改变居民生活习俗是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措施。
陈奕丁克琴易波王思嘉许国章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2004-2011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8年间宁波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5起,占78.3%,其中传染病事件占96.1%。每年4-6月报告的突发事件较多,占48.4%;报告的病种主要为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47.0%和21.5%;事件分布在乡小学66起,占44.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的中位数是4.0%,爆发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是32d。结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构成宁波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应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疾病监测及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王海波许国章陈奕劳旭影易波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宁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流行状况。方法在宁波市2家县级医院和2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监测哨点,采用卫生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个案调查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调查,对监测区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M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报告1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1例。156只蜱均未检测出携带新布尼亚病毒(SFTSV),检测健康人群血清265份,SFTSV抗体阳性率为6.14%;人群抗体阳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5株宁波分离株与日本、舟山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很小,序列相似性在96%以上。结论宁波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的流行地区,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症状监测。
易波高丽孔志芳陈奕李永东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
基于大数据的登革热早期预警系统设计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设计登革热早期预警系统,提高登革热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方法: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平台以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运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建设登革热早期预警系统。结果:构建了区域内完整统一的动态登革热专题数据库,基于专题库可开展登革热病例预警、症状预警、数据分析和个案流调等应用,可为疫情防控提供便捷、智能的信息化工具。结论:登革热早期预警系统实现了登革热的早期自动识别及监测预警,改善了传统疫情预警的被动性和滞后性,有利于登革热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
张良陈奕伏光莲黄伊玮焦晓康易波许国章
关键词:大数据预警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
宁波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流感样病例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宁波市大气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_(10))及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的浓度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对2014-2016年的大气颗粒物PM_(10)及PM_(2.5)的浓度与同期流感样病例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计算相应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AR%)以评估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发病的急性效应。结果两种颗粒物浓度均与流感样病例发病数呈正相关,单污染物分析中,两种大气颗粒污染物均会造成短期内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且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滞后性和收获效应,其中PM_(10)产生的效应AR%值要高于PM_(2.5),滞后0~7 d的累积AR%值分别为5.13%(95%CI:2.94%~7.37%,P<0.001)和2.52%(95%CI:-0.75%~5.90%,P=0.139)。而双污染物分析中,调整其他气态污染物后,PM_(10)与流感样病例之间的关联强度发生改变,PM_(2.5)仅在纳入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_2)后引起滞后0~7 d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结论颗粒物PM_(10)及PM_(2.5)浓度的升高会引起同期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增加。
王思嘉廖青易波陈奕劳旭影谷少华许国章聂绍发
关键词:PM10PM2.5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方法
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发病率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估算2018-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评估流感真实发病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基于宁波市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和流感监测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全区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记录,结合流感核酸阳性率,估算北仑区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结果经估算,宁波市北仑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流感发病人数约为27 683~115 123人,流感发病率约为4.14%~17.23%,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数。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9.28%~76.81%;其次5~14岁组,发病率为17.31%~46.61%。流感估算发病数与法定报告发病数流行趋势高度一致,有统计学意义(rs1=0.914,rs2=0.923,P值均<0.001)。结论区域流感发病率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率,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两个人群是重点防控人群,扩大和提高这两个年龄组流感疫苗的覆盖率十分必要。
陈奕纪威劳旭影李巧方王海波张栋梁丁克琴易波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发病率
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的形成与作用探讨被引量:5
2004年
为了解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形成情况 ,对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疫苗 (MV)的报告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宁波市麻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至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 <5 /10万 ;1986年以来MV的报告接种率均 >95 % ,连续 6年的儿童MV初免成功率 ,除 2 0 0 1年为 94 34% ,其余均为 10 0 % ;人群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总阳性率为 97 17%。从目前麻疹的免疫屏障情况分析 ,宁波市近几年不会发生麻疹大规模流行。
何蓉蓉倪红霞陈奕边国林
关键词:麻疹免疫屏障MV传染病
2021年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发现的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疫情累计报告74例确诊病例,病例以轻型为主,占87.84%(65/74),无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曲线呈人传人传播模式,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起疫情至少传播6代。病例年龄范围为2~80岁,其中≥60岁占27.03%(20/74)。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占55.41%(41/74)和家务/待业占27.03%(20/74)为主,疫情局限,未发生病例外溢。病例间流行病学关联明确,传播链清晰。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与浙江省外输入关联疫情高度同源。结论本起疫情为一起浙江省外输入COVID-19确诊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通过生活、工作接触导致社区传播扩散。
张栋梁陈奕易波王爱红马晓褚衍茹雷松张言武李梦颖许国章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聚集性疫情
宁波市1953-200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何蓉蓉许国章朱利利边国林陈奕
关键词:百日咳计划免疫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防制效果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