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波

作品数:106 被引量:955H指数:17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流行病
  • 35篇流行病学
  • 32篇病毒
  • 20篇手足
  • 20篇手足口
  • 20篇手足口病
  • 12篇流感
  • 12篇肠道
  • 12篇肠道病毒
  • 11篇疫情
  • 11篇传染
  • 10篇染病
  • 9篇登革热
  • 9篇传染病
  • 8篇流行病学调查
  • 8篇病原学
  • 7篇冠状
  • 7篇冠状病毒
  • 6篇新型冠状病毒
  • 6篇疫苗

机构

  • 104篇宁波市疾病预...
  • 9篇浙江省疾病预...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 4篇宁波市北仑区...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奉化市疾病预...
  • 3篇宁波市镇海区...
  • 2篇宁波市海曙区...
  • 2篇宁海县疾病预...
  • 2篇青海省疾病预...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慈溪市疾病预...
  • 1篇湖州市疾病预...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 1篇舟山市疾病预...

作者

  • 104篇易波
  • 62篇许国章
  • 38篇陈奕
  • 22篇劳旭影
  • 19篇丁克琴
  • 19篇董红军
  • 18篇贺天锋
  • 17篇王海波
  • 15篇张栋梁
  • 15篇倪红霞
  • 14篇杨天池
  • 11篇王爱红
  • 10篇方挺
  • 8篇谢蕾
  • 7篇张姝
  • 7篇顾文珍
  • 7篇焦素黎
  • 6篇李永东
  • 6篇马晓
  • 6篇谷少华

传媒

  • 9篇预防医学
  • 8篇疾病监测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公共卫生
  • 8篇浙江预防医学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7篇中国农村卫生...
  • 6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波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8年宁波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CO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各区县(居民区、公园绿地、医院等作为监测点)蚊媒种群构成,并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伊蚊蚴密度.结果 2009—2018年宁波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23例,其中输入性病例64例,输入性病例感染地点主要是东南亚(71.88%,46/64).病例年龄在6~87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为主.伊蚊整体构成比为0.79%~3.22%,蚊蚴密度整体较高,5—10月均有登革热暴发风险,蚊中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宁波出现本市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的风险大,应降低蚊密度,并做好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等防控措施.
易波张栋梁马晓陈奕王桂安丁克琴许国章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传播媒介
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情况及其传播媒介调查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现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_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2005-2012年宁波市累计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25~50岁有8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为主(36.37%)。白纹伊蚊是宁波市登革热传播主要媒介蚊种。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存在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发生。
易波徐荣劳旭影王海波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
宁波市1996~2004年结核病痰涂片质控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宁波市加强痰涂片质量保证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方法 宁波市1996~2004年结核病人年报表按涂阳新登记对7个县(市)、区设在综合性医院,有5个县(市)、区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单位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4年痰涂片质控抽查,平均阳性符合率略低于卫生部室间质控≥98%的标准,阴性符合率符合卫生部室间质控≥96%的标准,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9年间发现19768例结核病人,涂阳病人8317例。其中综合性医院发现涂阳病人3974例占47.8%,疾控中心发现涂阳病人4343例占52.2%。结论 加强痰涂片质量控制,是提高发现结核病传染源的保证。痰检工作需领导重视,加强措施,固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抓痰检质控,保证检出率,达到高发现传染源的目的。
易波杨薇娜
关键词:结核痰检
宁波市气温与流感样病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它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ILI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ILI发病人数的关系曲线呈"V"型,最小发病效应温度为26.0℃;ILI发病存在一定的冷效应和热效应,滞后21d累积效应的RR(95%CI)分别为2.771(95%CI:1.806~4.250)和1.419(95%CI:1.137~1.772)。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宁波市居民ILI发病风险,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降低ILI发病风险。
陈奕陆蓓蓓劳旭影易波王思嘉许国章
关键词:气温流感样病例
基于三级信息平台的宁波市传染病智能直报模式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2017年3月28日至7月24日宁波市传染病智能直报平台运行期间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宁波市数字疾控平台,对传染病智能平台报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通过平台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共24 497张,成功推送至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共24 259张,成功率为99.03%。相较于手工录入模式传染病报告时间平均缩短3 min。2017年4—7月宁波市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由2016年同期的99.97%上升至99.99%;证件号码完整率由88.96%上升至99.95%;综合率由2016年的97.79%上升至99.99%,传染病报告一致率由94.50%上升至100%。结论宁波市传染病智能直报平台正式运行4个月,效果良好,相对于传统的传染病报告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丁克琴张良易波陈奕董红军许国章
关键词:传染病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交换
宁波市2011年-2013年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带毒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人群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手足口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分析。结果密切接触人群中肠道病毒感染率平均为27.59%,不同年份密切接触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4,P<0.05),不同亲缘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2,P<0.05),不同年龄组密切接触人群肠道病毒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9,P<0.05),不同流行时期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不同性别组间肠道病毒的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病人密切接触人群中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的隔离管理及密切接触人群的自我防护。
贺天锋钱旭君谢蕾劳旭影易波许国章
关键词: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
浙江省宁波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因此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减少死亡病例的出现,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为了解宁波市近年来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变化规律,提高临床对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分析。
贺天锋钱旭君谢蕾易波许国章
关键词:病原学特征肠病毒救治能力散居儿童
1950—2017年沿海高流行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67年间伤寒、副伤寒发病及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1950—2017年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和暴发数据,用PASW Statistics软件统计分析与模型拟合检验。【结果】1950—2017年宁波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9 583例,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国内其他地区秋季发病高峰明显不同;暴发疫情以水源和食源性传播为主。【结论】宁波属于伤寒、副伤寒历史高流行区,发病与水源污染和居民生食、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沿海地区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和贝类海产品卫生监管,开展健康宣教、改变居民生活习俗是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措施。
陈奕丁克琴易波王思嘉许国章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宁波市2007-2010年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贺天锋许国章易波杨天池王海波劳旭影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效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01—2005年)的投入与产出。方法:对项目经费使用、工作季报、年报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使用比例合理,免费查治病人费用占总投入经费的78.6%;加强专业队伍能力和基础设备建设;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群众防病意识;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人均防治经费从0.14元提到0.58元,确保了项目的持续发展;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94.5%,治愈率保持在85.0%以上;社会经济学效益明显,是一项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疾病控制项目。要有效控制结核病,继续加大经费的投入,强化重点防治措施,才能实现10年规划目标。
赵敏捷易波于梅杨薇娜林相
关键词:结核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