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春

作品数:278 被引量:1,11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7篇肌炎
  • 88篇皮肌
  • 88篇皮肌炎
  • 71篇多发性肌炎
  • 56篇肌病
  • 55篇炎性
  • 54篇炎性肌病
  • 47篇关节炎
  • 46篇风湿
  • 43篇特发性
  • 41篇特发性炎性肌...
  • 37篇抗体
  • 34篇类风湿
  • 32篇类风湿关节炎
  • 32篇风湿关节炎
  • 29篇关节
  • 28篇免疫
  • 24篇细胞
  • 20篇血清
  • 17篇肿瘤

机构

  • 262篇中日友好医院
  • 37篇北京大学
  • 2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北京大学中日...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3篇北京医院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2篇包头医学院第...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0篇河北省人民医...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山东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大学首钢...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75篇王国春
  • 113篇卢昕
  • 53篇舒晓明
  • 44篇彭清林
  • 41篇谢瑶
  • 28篇马丽
  • 23篇吴东海
  • 22篇田小兰
  • 22篇章璐
  • 20篇林冰
  • 20篇栗占国
  • 18篇张卓莉
  • 18篇胡绍先
  • 17篇黄慈波
  • 14篇叶丛
  • 14篇宋立军
  • 14篇杨荣
  • 14篇王莉枝
  • 14篇周云杉
  • 14篇陶杰梅

传媒

  • 83篇中华风湿病学...
  • 3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7篇中华医学会第...
  • 15篇第15次全国...
  • 1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2篇第17次全国...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临床内科杂志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6篇第十届全国风...
  • 5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老年保健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18篇2014
  • 26篇2013
  • 34篇2012
  • 42篇2011
  • 26篇2010
  • 13篇2009
  • 17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肺间质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赵华王国春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对骨关节炎软骨破坏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探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对骨关节炎软骨破坏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兔右后膝伸直位石膏管型固定法制作骨关节炎模型;形态学方法观察造模不同时期关节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软骨内COM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COMP水平。应用t检验,PeEr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伸直位石膏管型制动2周,模型关节呈现早期骨关节炎改变,制动6周呈现典型的中晚期骨关节炎特征;②造模前、模型2周、模型6周血清COMP含量分别是[(3.35±0.20)、(3.64±0.18)、(3.96±0.44)μg/L,P均〈O.05];③未造模、模型2周、模型6周关节软骨内COMP表达强度分别是[(2.7±1.8)%,(5.7±0.7)%,(7.6±0.7)%,P均〈0.05];④模型2周血清COMP水平与模型2周组、模型6周组OA病理评分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均〉0.770,P均〈0.05)。结论 骨关节炎血清COMP检测对早期诊断骨关节炎软骨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桂叶张荣富马丽潘琳张鑫张阔王国春吴东海
关键词:骨关节炎动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例脑动脉微栓子检测研究
2015年
1982年,Rune Aaslid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应用于临床,TCD逐渐成为诊断脑内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而TCD微栓子监测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Spencer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术中监测时发现固体栓子信号[1],随后发现心房颤动、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等均可检测到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MES是预测脑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报道称结缔组织病患者颅内血管也可出现MES,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白塞病、Takayasu动脉炎等[2],这对结缔组织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病因机制提出了探讨,同时拓宽了TCD微栓子监测的临床应用范围,对于这类MES产生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明确.我们应用TCD技术检测我院SLE患者的脑动脉MES,探讨SLE患者脑动脉微栓子的信号特点及临床意义.
孙丽丽章璐朱秀静郭静姚雪燕薛爽王国春焦劲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动脉微栓子微栓子检测ERYTHEMATOSUSTAKAYASU动脉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核抗体(ANA)特定靶抗原/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多中心研究.2016年4至7月对6家合作医院收集的811份标本,采用CLIA和免疫印迹法(LIA)开展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Nuc)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的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抗体检出率、检测特异性以及检测符合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度特异性抗体(包括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的差异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复测,并结合SLE临床诊断信息进行McNemar检验分析.结果 CLIA与LIA在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具有相当的抗体检出率和特异性.两种方法在检测抗RNP、SSA/Ro60、SSB/La和CENPB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而在检测抗Sm、dsDNA、Nuc和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0.4〈Kappa〈0.75).抗Sm、dsDNA、Nuc和Rib-P这4个SLE特异性抗体的差异标本经ELISA复测,结果显示C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3.333,P=0.067)和抗Rib-P抗体(χ^2=0.888,P=0.34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与ELISA在抗Sm抗体(χ^2=5.444,P=0.019)、抗dsDNA抗体(χ^2=5.812,P=0.015)、抗Nuc抗体(χ^2=12.071,P〈0.001)和抗Rib-P抗体(χ^2=25.861,P〈0.001)检测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差异标本诊断信息分析,结果显示CLIA抗dsDNA抗体(χ^2=1.132,P=0.249)和抗Nuc抗体(χ^2=0.571,P=0.449)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IA在抗Sm抗体(χ^2=21.125,P〈0.001)、抗dsDNA抗体(χ^2=59.507,P〈0.001)、抗Nuc抗体(χ^2=38.4,P〈0.001)和抗Rib-P抗体(χ^2=6.259,P=0.012)的检测结果与SLE临床诊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LIA检测ANA特定靶抗原/抗体时
胡朝军罗静张蜀澜邓垂文张欣赵丽珂彭清林朱平黄慈波王国春刘升云方勇飞陈小三柳乐李庆春李纪阳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干燥综合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 9、15、17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ADAM9、ADAM15、ADAM17的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BMMSCs,培养刺激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比色法测定成骨标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早期转录因子Runx、Osterix,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矿物质形成情况。结果: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8. 08±0. 34)、ADAM15组(6. 46±3. 40)、ADAM17(9. 30±2. 30)组的ALP活性与WT组(9. 44±2. 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BMP2)刺激培养,ADAM9组(14. 22±3. 25)、ADAM15组(10. 14±2. 40)的ALP均小于WT组(20. 89±3. 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而ADAM17组(23. 56±2. 50)虽大于WT组(20. 89±3. 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成骨培养基(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OST)刺激培养,ADAM9组(9. 63±1. 00)、ADAM15组(7. 75±1. 30)的ALP均小于WT组(12. 97±1. 30),而ADAM17组(20. 09±1. 68)大于WT组(12. 97±1. 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同样,BMP2与OST联合刺激培养后检测ALP,ADAM9组(15. 75±1. 30)、ADAM15组(12. 43±1. 30)均小于WT组(26. 15±1. 50),而ADAM17组(29. 55±2. 10)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Runx2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2. 02±0. 24)、ADAM15组(3. 09±0. 19)、ADAM17组(3. 89±0. 91)分别与WT组(2. 02±0. 2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BMP2刺激培养后ADAM9组(7. 00±0. 23)、ADAM15组(6. 04±0. 23)均小于WT组(12. 6±0. 23),而ADAM17组(18. 52±1. 39)大于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Osterix表达,在无刺激的对照培养下,ADAM9组(9. 60±3. 87)、ADAM17组(12. 4±3. 00)与WT组(10. 9±1. 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ADAM15组(6. 50±1. 51)低于WT组(10. 9±1. 10
刘霞李英妮孙晓麟彭清林卢昕王国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意义
为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的检测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中的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0例PM/DM患者,2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42名健康对照...
陈芳舒晓明王冬雪田小兰王国春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并分析其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各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sHLA-G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9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多发性肌炎26例,皮肌炎70例)和3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sHLA-G水平,分析血清sHLA-G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sHLA-G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44±70)U/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4±5)U/ml,P〈0.01)]。皮肌炎患者组血清sHLA-G水平[(54±81)U/m1]明显高于多发性肌炎患者组[(27±41)U/ml,P=0.004]。血清sHLA.G升高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sHLA-G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sHLA-G水平与CD3*T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r=-0.233,P=0.047;r=-0.287,P=0.015),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284,P=0.021)。初治组患者血清sHLA-G水平[(77±99)U/m1显著高于经治组[(34±52)U/ml,P=-0.021]。但血清sHLA-G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清sHLA-G水平也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sHLA-G水平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与外周血CD3+和C134+T细胞数呈负相关,临床上与吞咽困难的发生相关,提示sHLA-G可能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田小兰彭清林舒晓明卢昕王国春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HLA抗原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受累的影像表现,比较X线平片、CT和MRI显示AS髋关节受累的敏感度。方法对55例AS患者行骨盆X线平片和MR检查,其中29例行髋关节CT检查。MR平扫均包括冠状面T1WI、T1WI、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AS髋关节受累改变的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55例AS患者110侧髋关节中,X线平片和MR/显示异常分别为13侧和85侧;X线平片改变包括关节面下骨侵蚀破坏13侧、关节间隙变窄4侧、韧带骨赘5侧;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破坏31侧、关节间隙变窄4侧、关节少量积液80侧、骨髓水肿32侧、脂肪沉积28侧、韧带附着点炎21侧,24例行MR增强检查患者中19例见双侧滑膜异常强化。CT检查29例共58侧髋关节,CT在显示X线平片和MRI所显示的骨破坏同时,发现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10侧骨破坏和MR/未显示的1侧骨破坏。X线平片、CT、MRI显示异常分别为10.3%(6/58)、27.6%(16/58)和77.6%(45/58),MRI显示髋关节受累的敏感度优于x线平片和CT(X2值分别为53.22和29.08,P值均〈0.05)。MRI除显示X线平片和CT所能显示的慢性骨结构改变外,还发现x线平片和CT未能显示的急性炎症改变。结论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AS髋关节受累的急性炎症改变,滑膜炎所致的少量积液和滑膜异常强化是髋关节受累最常见的MRI表现。
黄振国张雪哲胡立斌王国春周惠琼卢昕王武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髋关节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被引量:1
2003年
王国春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病因发病机制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成人斯蒂尔病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反复发热超过38.3℃,病程持续3周以上,住院1周后仍未明确诊断定义为不明原因发热(FUO).成人斯蒂尔病(AOSD)是以发热为突出表现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以FUO首发的AOSD更易误诊误治.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17例以FUO首发的AOSD临床特点,并与81例非AOSD引起的FUO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能力.
李桂叶马丽王国春吴东海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首发表现斯蒂尔病成人AOSD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