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囡囡

作品数:147 被引量:417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标准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大豆
  • 38篇土壤
  • 35篇玉米
  • 29篇性状
  • 25篇施肥
  • 17篇白浆土
  • 14篇养分
  • 14篇农艺
  • 14篇农艺性
  • 14篇农艺性状
  • 12篇控释
  • 11篇心土
  • 11篇尿素
  • 11篇配方施肥
  • 11篇控释尿素
  • 11篇测土
  • 11篇测土配方
  • 9篇氮肥
  • 9篇氮素
  • 9篇土壤酶

机构

  • 145篇黑龙江省农业...
  • 9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北大荒农业股...
  • 3篇黑龙江省农垦...
  • 3篇黑龙江农业经...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 1篇佳木斯出入境...

作者

  • 146篇王囡囡
  • 103篇孟庆英
  • 98篇朱宝国
  • 91篇张春峰
  • 69篇贾会彬
  • 38篇于忠和
  • 38篇宋英博
  • 30篇高雪冬
  • 29篇李于
  • 20篇张立波
  • 18篇匡恩俊
  • 16篇李灿东
  • 15篇郭泰
  • 13篇王庆胜
  • 11篇刘俊刚
  • 11篇靳晓春
  • 11篇樊伟民
  • 11篇张洪权
  • 10篇邱磊
  • 9篇丁俊杰

传媒

  • 20篇黑龙江农业科...
  • 1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大豆科学
  • 8篇农学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6篇新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现代农业研究
  • 1篇北方园艺

年份

  • 9篇2023
  • 13篇2022
  • 14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5篇2013
  • 17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孟庆英张春峰于忠和贾会彬朱宝国王囡囡
关键词:大豆土壤微生物根瘤菌
不同种类肥料对大豆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讨肥料对大豆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常规施肥、有机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5个处理,对大豆叶绿素、地上生物产量、株高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对提高大豆株高影响最大,控释肥次之;控释复合肥对提高大豆叶绿素含量效果最好,控释尿素次之。成熟期各处理地上部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大豆籽粒品质,以有机肥对大豆籽粒蛋白质提高最大,除控释尿素外,与其它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控释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各肥料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大豆籽粒蛋脂总量。
朱宝国于忠和贾会彬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
关键词:肥料大豆生理特性
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研发
通过利用计算机VB技术,根据三江平原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征,按照氮肥与磷钾肥、中微量元素肥等肥料适宜配比平衡施用方法,编制开发了一款实用性较强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软件。施肥系统内含3种农作物。进入测土配方...
王囡囡张春峰贾会彬于忠和朱宝国孟庆英宋英博
关键词: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
文献传递
佳木斯地区糯玉米施肥技术
2021年
糯玉米又称蜡质型玉米、黏玉米,起源于中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佳木斯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因此,针对佳木斯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推广糯玉米科学施肥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糯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还能节本增效。
王囡囡
关键词:土壤肥力状况糯玉米节本增效科学施肥玉米施肥技术
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寒地玉米最佳追氮方式,通过大田试验,在追氮总量115 kg hm-2不变条件下,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根、茎、叶干物质量;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分析不同追氮方式[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一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一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二次(NPK+DD2)]对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氮肥不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茎干物质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43.42%~59.40%(P<0.1)和23.12%~36.84%(P<0.1);吐丝期叶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较CK和PK分别提高33.31%~47.14%(P<0.1)和25.88%~36.96%(P<0.1)。不同追氮方式提高了寒地玉米茎、叶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总贡献率,且氮肥深追较浅追茎运转率提高4.3%~5.61%(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1.49%~2.04%(P<0.1);叶运转率提高3.75%~4.18%(P<0.5),对籽粒贡献率提高0.98%~1.09%(P<0.5)。较CK和PK产量分别提高78.0%~99.7%(P<0.1)和54.4%~73.2%(P<0.1),且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产量提高8.76%~12.2%,以氮肥深追二次产量最高。氮肥深追较氮肥浅追偏生产力提高5.8~8.0 kg kg-1(P<0.5),农学效率提高5.8~8.0 kg kg-1(P<0.5),利用率提高了8.3%~10.7%(P<0.1)。综合看来,氮肥深追一次、氮肥深追二次有利于寒地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氮肥不同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且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以氮肥深追二次效果最好。
朱宝国张立波张春峰贾会彬王囡囡孟庆英匡恩俊
关键词:寒地玉米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率
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控制中微肥施用量,研究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肥施用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提高结荚期到鼓粒期大豆叶面积指数(LAI)。中微肥施用大豆产量较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0.6%~14.5%(P〈0.01)和1.2%~4.7%(P〈0.05),且以常规施肥+80 kg·hm-2中微肥产量最高(3 763.6±55.49 kg·hm-2)。中微肥能够改善大豆品质,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比较,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0.60%~1.10%(P〈0.01)和0.12%~0.62%(P〈0.05);脂肪含量分别降低0.37%~0.78%(P〈0.05)和0.08%~0.49%。综合以上分析,常规施肥结合80kg·hm-2中微肥处理效果最好。
朱宝国朱凤莉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贾会彬于忠和匡恩俊
关键词:中微肥大豆农艺性状
大豆BAC克隆基因注释
2010年
根据来源于大豆BAC克隆库中的基因组序列,与其比对的基因或蛋白质序列可以从一些数据库中搜索,如GenBank序列数据库、EMBL数据库、PDB数据库等,然后利用NCBI的Entrz程序在数据库中搜索大豆基因类似物,获取其登录号及核苷酸序列,以及这些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通过GENSCAN等软件分析,得出的是与拟南芥等物种序列比对的结果,根据GENSCAN的预测结果,可以初步得知序列长度、基因数目及具有编码某种功能蛋白的基因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对预测出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利用数据库NCBI中的BLAST进行序列的相似性搜索及比对分析,寻找其保守区域。最后对其功能基因进行注释。
王囡囡
关键词:基因注释
白浆土机械改良对土壤微生物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究白浆土及其改良,采用四段犁对白浆土进行改土深松,研究改良后的白浆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作物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四段犁深松不仅可增加白浆土白浆层土壤微生物数目,增加细菌数目311.03%,真菌数目289.31%,放线菌数目356.39%,增加微生物总数320.55%,而且可增加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并提高大豆产量6.71%。
孟庆英贾会彬张春峰于忠和朱宝国王囡囡
关键词: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大豆产量
一种根菜类地下部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根菜类地下部测定装置,包括外壳,还包括数据储存器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X型测定夹、阻值式变位计,所述X型测定夹由两活动臂构成,两活动臂一端为弧形测试端,该弧形测试端穿过所述外壳,中间段通过螺栓可转动连接,...
张春峰王囡囡孟庆英朱宝国贾会彬张立波刘军亮高雪冬
文献传递
利用叶片反射光谱预测大豆合交98-1667干物重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不同波长光谱反射率的分析,确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的敏感波段,计算出相应的植被指数,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合交98-1667选取510nm和680nm2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呈极显著;在近红外区域,选取800nm、900nm和1005nm3个波段,其中800nm和900nm的光谱反射率与合交98-1667地上部干物重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波长为1005nm时呈显著相关。4种植被指数经过比较RVI相关性最好。通过RVI植被指数建立模型,Y=4.0216×RVI2(900,680)-99.106×RVI(900,680)+625.36,能较为准确预测大豆地上部干物重。
宋英博贾立君杜永生王囡囡邓际华陈庆山胡国华
关键词:植被指数光谱反射率干物重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