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宝国

作品数:152 被引量:463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4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4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2篇土壤
  • 46篇大豆
  • 28篇玉米
  • 24篇性状
  • 22篇白浆土
  • 18篇施肥
  • 17篇养分
  • 16篇秸秆
  • 15篇心土
  • 14篇控释
  • 13篇尿素
  • 13篇控释尿素
  • 12篇氮肥
  • 12篇配方施肥
  • 12篇作物
  • 11篇水稻
  • 11篇土壤养分
  • 11篇农艺
  • 11篇农艺性
  • 11篇农艺性状

机构

  • 147篇黑龙江省农业...
  • 10篇北大荒农业股...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农业经...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黑龙江省八五...
  • 2篇黑龙江省友谊...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省方正县农业...
  • 1篇佳木斯出入境...

作者

  • 148篇朱宝国
  • 105篇孟庆英
  • 98篇王囡囡
  • 92篇张春峰
  • 69篇贾会彬
  • 41篇高雪冬
  • 38篇于忠和
  • 28篇匡恩俊
  • 21篇宋英博
  • 20篇邱磊
  • 19篇张立波
  • 18篇李于
  • 15篇王庆胜
  • 13篇杨晓贺
  • 13篇靳晓春
  • 12篇迟凤琴
  • 12篇张久明
  • 10篇顾鑫
  • 10篇姚亮亮
  • 10篇郭泰

传媒

  • 19篇黑龙江农业科...
  • 11篇大豆科学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现代化农业
  • 8篇农学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6篇现代农业科技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现代农业研究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新农业
  • 2篇玉米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现代农村科技
  • 2篇土壤与作物
  • 2篇2013年耕...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种子科技

年份

  • 6篇2023
  • 15篇2022
  • 16篇2021
  • 1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16篇2014
  • 7篇2013
  • 1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释肥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肥力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复合肥处理的细菌数目、土壤养分含量等项目优于控释尿素处理;在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方面,控释尿素及控释复合肥未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常规肥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供肥能力,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孟庆英于忠和贾会彬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高雪冬
关键词:大豆土壤微生物控释肥
心土不同间隔混拌对白浆土物理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讨机械作业改良白浆土,以常规机械作业为对照,设6个处理,研究心土不同间隔混拌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土2年后不同处理20~60cm混拌层都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幅1.02%~4.90%;降低土壤容重,降幅4.93%~10.56%;降低土壤硬度,降幅3.05%~28.15%;以单向条沟改良(T2)效果最好。6个处理中,隔垄交错条沟改良(T5)和单向条沟改良(T2)大豆产量最好,分别达到1991.92kg/hm2和1969.57kg/hm2,比常规机械作业提高7.92%和6.7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朱宝国贾会彬于忠和张春峰孟庆英王囡囡马晓明高雪冬
关键词:白浆土物理性状大豆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浆土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为促进白浆土培肥和改良,选取白浆土区不同产量水平的耕地,测定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共11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900%,对白浆土耕地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高、低两类土壤肥力水平分类,综合得分范围分别为-0.83≥F≥2.11和-1.97≥F≥-1.53。白浆土肥力高低主要由土壤化学性质决定,不缺乏钾元素,因此在对白浆土培肥及改良时应加强土壤养分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配施化肥减少钾肥用量,该方法可对白浆土区耕地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孟庆英朱宝国王囡囡盖志佳蔡丽君樊伟民张春峰
关键词:白浆土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土壤氮素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研究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对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条件下,与CK相比施用肥料的各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增加,CRU100%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土壤氮素含量及玉米产量,CRU40%+PU60%处理在增加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上优于其他配比。针对实际生产应用及对土壤微生物整体影响,综合比较本研究表明CRU40%+PU60%处理为最佳配比并为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孟庆英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于忠和张春峰
关键词:玉米土壤微生物控释尿素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即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心土还田、秸秆焚烧还田对土壤不同层次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变化情况心土还田与对照相比降低了白浆层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对照13.51%。覆盖还田、焚烧还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情况与对照相比心土还田的白浆层、淀积层两个层次的土壤脲酶活性差值减少。覆盖还田、焚烧还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脲酶活性,增加百分比分别为26.62%、18.78%;土壤蔗糖酶变化情况为心土还田白浆层土壤蔗糖酶活性低于对照,淀积层高于对照,心土还田白浆层与淀积层土壤蔗糖酶差异不大,覆盖还田、焚烧还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蔗糖酶活性,增加百分比分别为26.83%、18.37%。本研究所采用的秸秆还田方式对大豆增产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比相比,覆盖还田增产22.50%;心土还田增产32.31%;焚烧还田增产13.65%。本研究为合理认识秸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数据依据。
孟庆英张春峰张娣朱宝国王囡囡贾会彬郭泰高雪冬
关键词:秸秆大豆土壤酶活性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8
2010年
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朱宝国于忠和王囡囡孟庆英
关键词:有机肥化肥大豆
3种腐熟剂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特征被引量:26
2014年
为筛选出适宜东北寒冷区快速腐解秸秆的腐熟剂,通过网袋腐解试验明确施入3种秸秆腐熟剂对玉米秸秆生物量及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腐解,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玉米秸秆失重率为57.1%-64.1%,其中以施用3号秸秆腐熟剂的玉米秸秆生物量失重率最高,为64.1%。施入不同秸秆腐熟剂后玉米秸秆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35.1%-57.2%、44.2%-59.6%、77.4%-89.7%,其中以3号腐熟剂的秸秆磷、钾素释放率最高。各处理有机碳矿化率呈相同的趋势,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取样末期有机碳矿化率在65.3%-69.1%之间,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上,以3号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的效果最好。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高中超朱宝国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养分释放
带有双层顺序编号的马沸炉镍铬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双层顺序编号的马沸炉镍铬架,它由:第一二层坩埚架、第一二层坩埚座、上下滑道、第一二层编号板、框架构成。第一层坩埚架装在框架的上端,第一层坩埚架上设有第一层坩埚座,上滑道装在框架上,并位于第一层坩埚架...
王囡囡张春峰贾会彬朱宝国孟庆英宋英博李于李灿东李志民靳晓春付久才
文献传递
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要种植区,白浆土是主要种稻土壤,在白浆土上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明确白浆土秸秆还田效果,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调控氮素为秸秆还田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壤、施肥等管理技术提供参考。该文以白浆土为供试土壤,比较研究不同肥力白浆土上连续秸秆还田及调控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高肥力土壤连续秸秆还田适合减氮,减氮10%连续3年水稻不减产,增产幅度为0.1%~6.94%,减氮20%以上产量降低,秸秆连续还田增加氮素水稻产量第1年与正常施肥比增产4.47%,第2年水稻产量比对照减产4.02%~31.86%,调氮降低幅度大;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水稻产量第1年比对照分别增加1.48%,4.52%,第2年调氮增产幅度会下降;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提高,在高肥力土壤上氮素过高使水稻前期分蘖量增多,水稻有效穗数降低,产量降低,减氮后可以避免土壤氮素过剩,水稻产量提高;中、低肥力土壤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水平,适当增加氮素可使水稻产量提高。
王秋菊刘峰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李鹏绯朱宝国
关键词:氮素水稻秸秆还田氮肥调控白浆土不同肥力
一种土壤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含以下元件及结构:一采集终端,其设于土壤中;一立柱,其设于采集终端侧方,立柱上设有控制机箱,控制机箱中设有与采集终端连接的控制器;在立柱上设有一电动...
孟庆英朱宝国张春峰王秋菊李婧阳邹佳何冯浩原马瑞黄成亮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