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孟皇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造影
  • 3篇256层CT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对比剂
  • 2篇造影剂
  • 2篇头颈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主动脉
  • 2篇注射方案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成像
  • 2篇肝脏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1篇碘对比剂

机构

  • 11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温孟皇
  • 7篇郑君惠
  • 4篇曹希明
  • 3篇巫梓斌
  • 3篇刘再毅
  • 3篇梁长虹
  • 3篇李新云
  • 3篇黄美萍
  • 2篇胡茂清
  • 1篇李景雷
  • 1篇胡茂清
  • 1篇杨林
  • 1篇王广谊
  • 1篇龙昉
  • 1篇黄飚
  • 1篇龙晚生
  • 1篇李星云
  • 1篇陈舒婷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CTA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109例患者及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量进行评价。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7±4.78和4.36±0.6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辐射量分别为(3.13±0.57)mSv和(10.21±2.43)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心率(<75次/分)范围内,256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
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辐射量
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浓度对腹部动态cT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扫描方案,对6只小型猪行腹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案1:管电压80kV、对比剂含碘270mg/ml;方案2:管电压120kV、对比剂含碘270mg/ml;方案3:管电压80kv、对比剂含碘370mg/ml;方案4:管电压120kV、对比剂含碘370mg/ml。对方案1和方案3图像行迭代算法(iDose4)重组;方案2和方案4图像行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方案对比剂碘含量均为600mg/kg,注射碘流率均为0.92g/s(含碘270mg/ml对比剂流率3,4ml/s、含碘370mg/ml流率2.5ml/s)。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包括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评分、图像锐利度评分;进行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达峰时间、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扫描的CT剂量容积指数(CDTIv01)和剂量长度乘积(OLP)。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强化CT值、噪声、SNR和CNR,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扫描方案下各血管和肝实质的达峰时间及图像评分。结果4种方案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图像锐利度评分均〉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方案1~4扫描的主动脉强化峰值分别为(729±46)、(515±84)、(707±59)、(513±53)HU,下腔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366±95)、(282±39)、(368±92)、(262±67)HU,门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13±18)、(180±21)、(201±29)、(176±27)HU,肝静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07±18)、(179±24)、(193±10)、(170±14)HU,肝实质强化峰值分别为(128±7)、(135±5)、(127±4)、(135±6)HU,方案1和方案3、方案2和方案4比较,上述部位强化CT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方案1、方�
胡茂清叶维韬梁长虹刘再毅温孟皇李星云
关键词:造影剂
肝脏CT动脉期扫描技术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对肝脏动脉期扫描技术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肝脏动脉期扫描时间的各种因素,为确定肝脏CT多期扫描的最佳注射模式和最佳扫描时间窗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例来我院做肝脏多期增强C...
温孟皇郑君惠
DR膝关节改良位摄影在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交流DR膝关节改良位与普通膝关节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改良检查方法如下:在探测板下方置一足尖稍内旋站立后前位脚模,方便摆位也使每一次复查能摆出
温孟皇
文献传递
迭代重建技术在大螺距主动脉全程CT成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主动脉全程C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需观察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的急诊患者釆用256i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主动脉增强扫描.螺距0.3,准...
温孟皇郑君惠杨林
关键词:主动脉图像质量
CT中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小型猪腹部大血管及肝脏强化模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小型猪腹部大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对3头健康小型猪行3种方案交叉重复CT扫描,每组方案扫描6次,碘总量均为600mgI/kg体质量,A组:碘浓度270mgI/ml,注射流率3.4 ml/s,IDR 918 mgI/s;B组:碘浓度370 mgI/ml,注射流率2.5 ml/s,IDR 925 mgI/s;C组:碘浓度370mgI/ml,注射流率3.4ml/s,IDR 1258mgI/s。比较不同注射方案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及肝实质的强化峰值及达峰时间,对图像强化效果进行评分。结果达峰时间腹主动脉C组小于B组,下腔静脉C组小于A和B组(P均<0.05),门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实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峰值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和肝中静脉C组均大于A组和B组(P均<0.05),肝实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强化质量优于A组(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比剂IDR可影响猪腹部大血管强化峰值,碘总量一定时,肝实质强化模式不受对比剂碘浓度、注射流率及IDR的影响。
叶维韬梁长虹胡茂清陈舒婷温孟皇李新云刘再毅王广谊李景雷
关键词:对比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增强
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的优化
温孟皇郑君惠叶维涛甘尚贤李新云
身体指数与主动脉和肝脏CT强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上腹部CT增强扫描时,身高(HT)、全体重(TBW)、体重指数(BMI)、去脂肪体重(LBW)、体表面积(BSA)和血容量(BV)与主动脉和肝脏强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的113例患者,测量上述身体指数和肝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肝脏的强化值(ΔHU)。将主动脉和肝脏ΔHU值根据患者的性别、TBW和BMI各分成亚组,分别是男性组和女性组,TBW<60 kg组和TBW≥60 kg组,BMI<25 kg/m^2组和BMI≥25 kg/m^2组,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主动脉、肝脏ΔHU值的差异。各身体指数与每克碘主动脉、肝实质增强值(ΔHU/gI)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患者肝动脉期主动脉的ΔHU、门静脉期肝实质的ΔHU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W<60 kg患者的主动脉和肝脏的ΔHU值均高于TBW≥60 k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5 kg/m^2和BMI≥25 kg/m^2患者的肝脏Δ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25 kg/m^2患者高于BMI≥25 kg/m^2患者(P<0.05)。15例患者肝脏ΔHU低于50 HU,男性比例(18.3%,11/60)高于女性(7.5%,4/53)。肝动脉期主动脉ΔHU/gI值与LBW的负相关程度最明显(r=-0.559,P<0.01),门静脉期肝脏ΔHU/gI值与BSA的负相关程度最明显(r=-0.680,P<0.01)。结论主动脉、肝脏CT增强扫描时,可采用LBW或BSA代替TBW作为个性化计算碘对比剂用量的身体指数。
胡茂清龙昉龙晚生温孟皇刘再毅梁长虹
关键词:造影剂主动脉肝脏
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256层CT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256层CT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超声提示或临床疑诊CHD的患儿使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进行256层CT心脏成像,测量增强后左、右心室CT值,并对心脏腔室及大血管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 58例患儿左心室平均CT值为(585.26±132.91)HU,右心室平均CT值为(592.81±146.4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腔室及大血管显示评分:52例(52/58,89.66%)3分,4例(4/58,6.90%)2分,2例(2/58,3.45%)1分。结论在256层CT小儿CHD成像中采用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可使心脏各腔室及大血管均匀强化,在上腔静脉及右心系统无明显高浓度对比剂放射状伪影,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关键词:心脏疾病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关键词:冠状动脉对比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