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瑜辉

作品数:79 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2篇动脉
  • 26篇冠状
  • 26篇冠状动脉
  • 17篇心病
  • 17篇血管
  • 17篇冠心病
  • 12篇心肌
  • 9篇超声
  • 9篇成形术
  • 8篇缺血
  • 8篇介入
  • 7篇造影
  • 7篇主动脉
  • 6篇动脉内
  • 6篇球囊
  • 6篇球囊反搏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管成形
  • 5篇血管成形术

机构

  • 48篇广东省人民医...
  • 32篇广东省第二人...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惠州市惠阳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79篇李瑜辉
  • 40篇陈纪言
  • 39篇周颖玲
  • 23篇李光
  • 21篇余天浩
  • 16篇谭宁
  • 14篇谢佳佳
  • 14篇唐其东
  • 11篇余丹青
  • 9篇陈武奇
  • 7篇黄文晖
  • 5篇吴平生
  • 5篇宾建平
  • 5篇张斌
  • 5篇陈津
  • 5篇靳立军
  • 4篇陈传荣
  • 4篇李建云
  • 4篇赵洪磊
  • 3篇王硕

传媒

  • 20篇岭南心血管病...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6篇广东医学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新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穿孔三例报告
1996年
本文报告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穿孔(VSR)三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阐述了漂浮导管在VSR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手术是AMI后VSR的唯一出路。
余丹青李瑜辉陈纪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
百岁患者支架置入术1例分析
2005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904年生,因"胸痛3日"于2005-04-03入院.入院诊断:前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既往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及外周血管病史;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赵洪磊李瑜辉陈津周颖玲陈纪言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心肌梗死
补心泻肺方联合参附汤治疗慢性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HRV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补心泻肺方联合参附汤治疗慢性心肾阳虚型心力衰竭(心衰)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心泻肺方联合参附汤。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ys)C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测定患者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分钟博出量(SV);记录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患者心率变异性(HRV):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测量二尖瓣前向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与晚期峰值流速(A峰)的比值。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V、LVEF、6MWD和E/A比值水平均明显升高,CysC、BNP和NGAL、LVE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参数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RV相关参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述参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心泻肺方联合参附汤治疗慢性心肾阳虚型心衰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肾功能损伤,改善心功能和HRV。
伍灏堃樊婷张英余天浩李建云李瑜辉肖毅范海媚
关键词:心肾阳虚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在电击抵抗性室颤(shock-resistantventricularfibrillation)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2例电击抵抗性室颤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5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均抢救成功。7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3例成功,4例死亡。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电击抵抗性室颤有效,但需要较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李瑜辉赵洪磊谭虹李光周颖玲陈纪言
关键词:心室颤动心肺复苏术Β-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陈旧性心肌梗塞的123例住院病例,通过左室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心病直接危险因素,回顾分析了左室EF的相关因素。结果左室EF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内径(LVDs)、室壁瘤、冠脉病变积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前壁心肌梗塞较无累及前壁心肌梗塞者在室EF低,无侧支循环较有侧支循环者左室EF低,但冠脉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的左室EF无显著差异。结论除梗塞坏死的影响外,长期严重的心肌缺血也使左室EF下降,所以冠脉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者在室EF的影响因素侧重点各有不同,正确纠正左室功能影响因素,对改善心肌梗塞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瑜辉陈纪言周颖玲罗建方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左室功能
全文增补中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初步探讨
1998年
李瑜辉陈纪言孙家珍余丹青高兴林黄思贤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原发性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血管内超声影像分析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判定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43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 ,CAG)后行IVUS检查 ,根据斑块回声强弱分为软斑块组和硬斑块组 ,两组分别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IVUS检出软斑块 2 2例 (2 2 /2 7) ,占 81.4% ,IVUS检测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 81.4% ,特异性 75.0 % ,准确性 79.1% ,阳性预测值 84.6%。软斑块组脂核面积比硬斑块组的无回声区面积明显增大 (P <0 .0 1) ;脂核与斑块比软斑块组明显大于硬斑块组 (2 6.4%± 11.5%对 12 .0 %± 7.0 % ,P <0 .0 1) ;软斑块组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硬斑块组 [(0 .3 8± 0 .14 )mm对 (1.17± 0 .3 6)mm ,P <0 .0 1] ;在面积狭窄率上 ,软斑块组明显小于硬斑块组 (62 .6%± 6.9%对 70 .9%± 7.5% ,P <0 .0 1) ;偏心程度软斑块组明显大于硬斑块组 (92 .9%对82 .4% )。两组间斑块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0 .70± 2 .96)mm2 对 (10 .84± 3 .48)mm2 ,P >0 .0 5]。
陈纪言余丹青周颖玲李光罗建方李瑜辉
关键词: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VEGFR-2超声分子成像
2011年
目的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流阻塞后改善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简单、无创和特异的直接评价血管新生的方法。血管新生时,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的表达明显增加。因此,本研究探讨应用携带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小鼠予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另一侧下肢作为对照组。术后第7天所有小鼠均随机先后(30 min)经尾静脉注入携抗小鼠VEGFR-2单抗的靶向微泡(MBVEGFR-2)和携同型抗体的对照微泡(MBISO),并于8分钟后行对比超声检查,测量双侧下肢的显影强度(video intensity,VI)。最后进行下肢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对比超声图像显示MBVEGFR-2组缺血下肢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VI值高达(23.7±4.6)U,而在MBISO组缺血下肢仅可见轻度的超声显影,VI值为(6.1±3.2)U,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MBVEGFR-2还是MBISO,缺血下肢VI值均明显高于非缺血下肢VI值(P<0.05)。两组微泡在非缺血下肢的VI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缺血下肢血管内皮表达大量的VEGFR-2,而非缺血下肢未见VEGFR-2表达。结论应用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可有效评价下肢缺血"血管新生"反应,将为评价治疗性或相关的血管新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谢佳佳李瑜辉唐其东余天浩宾建平
关键词:血管新生下肢缺血缺血模型成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左室心尖球形综合征1例被引量:3
2009年
方快发刘文兵李瑜辉
关键词:心尖左室体格检查胸前区持续性颈静脉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1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我们为1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49个支架。临床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半年内再狭窄率及减少了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改善术后即时的残余狭窄率。因此,我们认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
陈纪言周颖玲靳立军张斌李瑜辉陈传荣
关键词:冠状动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