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颖玲

作品数:279 被引量:9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8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1篇动脉
  • 84篇冠状
  • 84篇冠状动脉
  • 63篇血管
  • 53篇心病
  • 53篇冠心病
  • 42篇成形术
  • 36篇心肌
  • 28篇动脉疾病
  • 28篇造影
  • 28篇冠状动脉疾病
  • 26篇动脉狭窄
  • 25篇动脉粥样硬化
  • 25篇再狭窄
  • 23篇心脏
  • 23篇血压
  • 23篇冠脉
  • 21篇血管成形
  • 21篇血管成形术
  • 21篇高血压

机构

  • 24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9篇广东省心血管...
  • 12篇广东省医学科...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惠州市第三人...
  • 3篇深圳市龙岗中...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东省老年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75篇周颖玲
  • 129篇陈纪言
  • 59篇李光
  • 53篇黄文晖
  • 45篇谭宁
  • 39篇李瑜辉
  • 33篇冯颖青
  • 32篇张莹
  • 30篇余丹青
  • 22篇董豪坚
  • 22篇陈传荣
  • 18篇谭虹
  • 17篇黎励文
  • 17篇赵洪磊
  • 14篇陈竹君
  • 14篇黄雨晴
  • 14篇刘媛
  • 13篇杨峻青
  • 13篇靳立军
  • 12篇冯建章

传媒

  • 79篇岭南心血管病...
  • 31篇实用医学杂志
  • 20篇广东医学
  • 18篇中国介入心脏...
  • 17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中华核医学杂...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第16届中国...
  • 2篇中国医院统计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处方药
  • 2篇循证医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24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22篇2006
  • 24篇2005
  • 14篇2004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静脉肾素水平与肾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狭窄,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测定所有病例介入治疗前后的肾静脉肾素活性和血浆ET、NO、CGRP水平。并对病人的血压进行2年随访。结果60例患者根据术前肾素水平分为肾素比值(RVRR)>1.5组和RVRR<1.5组。所有患者肾动脉狭窄侧肾静脉肾素活性高于对侧[(3.89±3.14)nmol/L/h和(2.01±1.93)nmol/L/h,P<0.05],介入治疗后患侧肾静脉肾素浓度明显下降,RVRR>1.5组低于RVRR<1.5组[(1.92±2.15)nmol/L/h和(2.42±0.56)nmol/L/h,P<0.05],血浆ET和NO水平与RVRR<1.5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压明显下降,血压有效率75.68%,与RVRR<1.5组比P<0.05。结论测定肾静脉肾素活性,血浆ET、NO的水平对肾动脉血管成形术近期疗效有预测价值。
冯颖青周颖玲罗建方余丹青陈纪言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肾素
百岁患者支架置入术1例分析
2005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904年生,因"胸痛3日"于2005-04-03入院.入院诊断:前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既往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及外周血管病史;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赵洪磊李瑜辉陈津周颖玲陈纪言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55±2.80)%提高至(5.62±4.18)%(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从(12.62±7.48)%提高至(12.80±7.04)%(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2.95)%提高到(6.28±3.26)%(P=0.039),GTN从(10.69±5.85)μg/L下降到(9.54±4.78)%(P=0.22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GTN改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EDV、GTN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5mg和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王玲黄新胜周颖玲陈纪言林曙光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雷米普利伊贝沙坦
ApoB100/ApoA1比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ApoB100/ApoA1比值对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首次确诊为冠心病并行支架植入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患者2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B100/ApoA1比值的平均值(0.76)分为高比值组(n=127)和低比值组(n=144);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2.06 mmol/L)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n=213)和非达标组(n=58);根据血运是否完全重建分为完全重建组(n=158)和不完全重建组(n=113)。术后均按要求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服用一年,常规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进行一年的电话随访。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卒中、再血管化、再住院)的发生情况,根据年龄、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DL-C、ApoB100、ApoA1、ApoB100/ApoA1、LDL-C/HDL-C、总胆固醇/HDL-C、non-HDL-C的水平分为高低两组,作为自变量,心血管事件的总体发生情况以及各个亚组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再血管化方面,ApoB100/ApoA1高比值组的发生率高于低比值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vs.2.78%,P<0.01)。在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中,ApoB100/ApoA1高比值组再血管化发生率高于低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9%vs 3.85%,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各单个事件的发生与年龄、脂蛋白(a)、HDL-C、LDL-C、ApoB100、ApoA1、ApoB100/ApoA1、LDL-C/HDL-C、总胆固醇/HDL-C、non-HDL-C无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 ApoB100/ApoA1作为一个脂蛋白相关的指标,在预测老年人PCI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再血管化方面
周典华杨峻青彭迳英张莹罗德谋李志根余丹青周颖玲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载脂蛋白
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使用紫杉醇洗脱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患者76例(共80处原发病变,接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未发生限制冠状动脉血流的夹层).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情况和即刻效果,并进行临床随访,主要终点是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患者年龄(63.3±10.3)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占68.4%(52/76),合并糖尿病者占36.8%(28/76),合并至少1项出血高危因素者占64.5%(49/76).(2)以紫杉醇洗脱球囊处理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长度为(17.4±7.6)mm,狭窄程度为(88.1±8.2)%,51.2%(41/80)的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 mm,分叉病变占67.5%(54/80).(3)53.7%(43/80)的冠状动脉病变使用嵌入式球囊进行预处理.紫杉醇洗脱球囊长度为(22.3±5.5)mm,直径为(2.74±0.52)mm,术后残余狭窄为(12.3±10.3)%.技术成功率为88.8%(71/80),补救性支架置入率为5.0%(4/80).(4)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6,2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3/76),其中心原性死亡2例(再发心肌梗死导致死亡1例,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1例),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结论 使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预处理后残余狭窄<30%且无限制血流夹层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安全、可行.
倪忠涵黄文晖刘媛陈竹君李捷杨峻青何鹏程周颖玲陈纪言罗建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拟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共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57.27±7.6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证实未患有糖尿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导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患者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的腰臂比(WHR)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冠心病组Ln(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个病例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总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单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的OR值最大,为强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冠心病高危患者,应加强宣教,鼓励患者戒烟。
谭虹周颖玲张莹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大鼠模型的心脏结构及微循环改变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模型(两肾一夹,2K1C),分析RAS对心脏结构功能、冠状动脉微循环情况的影响,探索RAS对肾外主要器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0周龄的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60~290 g)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U型"银夹钳夹左侧肾动脉)和假手术(Sham)组(单纯分离左侧肾动脉)。术后6周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量其有创动脉、左心室压力;大鼠下腔静脉取血测量相关指标,解剖大鼠行心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量心脏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后6周模型组收缩压[(144.00±3.16)mm Hg vs.(93.00±2.65)mm Hg,P〈0.001;1 mm Hg=0.133 k Pa]及肾素浓度[(3.95±0.17)μmol/L/h vs.(1.94±0.05)μmol/L/h,P〈0.001]较Sham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肥厚增加,舒张功能减退。Masson染色示模型组心脏纤维化比例增加,Western-blot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免疫组化CD31标记冠状动脉微血管密度下降,与Sha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大鼠模型血压明显升高、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冠状动脉微血管密度下降。RAS可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及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
陈津周颖玲罗德谋叶景光欧艳秋李光罗建方黄文晖董豪坚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厚微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逆转后对患者30天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在冠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与死亡率升高相关。冠脉内用药(如异搏定)可改善冠脉内血流,但无复流现象改善后对死亡率的影响,目前尚未清楚。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经皮冠脉...
谭宁何鹏程张崇健罗建方李喻辉周颖玲陈纪言
文献传递
缺氧-复氧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探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 (缺血 )和缺氧 复氧 (再灌注 )状态下心肌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采用 1~ 3天新生SD大鼠 ,常规方式的培养心肌细胞 ,给予模拟缺氧 (缺血 )液、模拟复氧 (再灌注 )液以及干预因素 (终浓度为 2 0 0U/mL的SOD)处理 ,分为缺氧 复氧损伤组 (H/R组 )、缺氧 复氧损伤组 +SOD(H/R +SOD组 )、缺氧预处理组 (HP组 )和正常对照组 (Control组 ) ,进行以下指标观察 :①台盼蓝排斥法计算细胞存活率 ;②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 ;③心肌细胞内丙二醛 (MDA)含量 ;④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测定 ;⑤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⑥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H/R组的细胞存活率为 (42 5±5 5 ) % ,明显低于H/R +SOD组和HP组的细胞存活率 (分别为 6 4 5 %± 5 0 %和 6 6 4%± 5 4% ,P <0 0 5 ) ;而H/R组心肌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则明显增高(3 5 3± 1 5 1)nmol/L ,与HP组和H/R +SOD组的心肌细胞内MDA含量 (1 5 2± 1 0 3)nmol/L和 (1 93± 0 6 9)n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培养液中H/R组心肌酶活性增高 ,均提示了缺氧 复氧过程中心肌细胞损伤严重 ;同时 ,伴有心肌细胞内游离钙增加 ,也显著高于HP组和H/R +SOD组 (P <0 0 1) ;
姚震冯建章符永恒陈颜芳耿庆山周颖玲
关键词: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缺氧预处理细胞损伤
冠心病患者首次PTCA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PTC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者PTCA的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狭窄率为25.7%(18/7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量喝酒、糖尿病、缺少运动是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2,7.528,4.906。首次PTCA时低年龄、男性相对容易发生再狭窄。结论:PTCA患者(尤其是男性)不宜嗜酒,应控制血糖,更多活动。
李河郭兰孙家珍冯建章汪萍吴桂兰余同珍叶彩英陈纪言周颖玲张国林刘智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狭窄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