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栒

作品数:126 被引量:954H指数:20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5篇油菜
  • 29篇基因
  • 27篇杂交
  • 26篇甘蓝
  • 26篇甘蓝型
  • 25篇甘蓝型油菜
  • 19篇育种
  • 13篇杂种
  • 11篇芸芥
  • 10篇选育
  • 10篇油酸
  • 10篇转基因
  • 9篇性状
  • 9篇植物
  • 9篇属间杂交
  • 9篇间杂种
  • 9篇不育
  • 8篇属间
  • 8篇子房
  • 8篇子房培养

机构

  • 1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11篇益阳职业技术...
  • 6篇作物基因工程...
  • 4篇湖南农学院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国家油料改良...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井冈山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湖南省畜牧兽...
  • 2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5篇李栒
  • 80篇官春云
  • 41篇陈社员
  • 37篇王国槐
  • 28篇刘忠松
  • 20篇官梅
  • 13篇钟军
  • 12篇王爱云
  • 11篇胡大有
  • 9篇吴明亮
  • 9篇谢方平
  • 9篇周小云
  • 9篇熊兴华
  • 9篇汤楚宙
  • 9篇田森林
  • 9篇罗海峰
  • 8篇陈社元
  • 8篇刘春林
  • 7篇杨文敏
  • 6篇郑卓

传媒

  • 22篇作物研究
  • 14篇中国油料作物...
  • 1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3篇作物学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Journa...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种子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0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1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7
  • 4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本试验对湘农黄皮、川山紫等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表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83-2146、日引2号总糖分含量明显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川山紫鲜薯淀粉率达20.67%,明显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徐薯18号切干率达32.13%,极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品种。特色甘薯品种薯块鲜食品质、熟食品质的专家品尝评定结果显示:鲜食品质较好的是83-2146,其次是日引2号和湘菜薯1号、江永紫晕;而熟食品质较好的是83-2146、湘菜薯1号和川山紫。
马辉李栒郑贤陆
关键词:特色甘薯品质性状鲜食品质品质育种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2
1997年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关键词:化学杂交剂雄性不育
转基因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2005年
转基因油菜是近年来转基因研究很有成效的作物之一,而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转基因油菜在杂种优势利用、品质改良、抗除草剂、抗病虫害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油菜育种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转基因油菜育种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黎妮李栒
关键词:油菜转基因
EMS处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获得高油酸材料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对EMS诱变甘蓝型油菜后代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并对M2代中获得的高油酸材料在分子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利用0.5%、1.0%和1.5%共3个EMS浓度处理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分析检测M1和M2代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克隆高油酸突变体05-4和对照材料FAD2基因,对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浓度为1.5%时处理M2代发现了一株高油酸植株(油酸含量71%);序列分析表明,高油酸材料FAD2A基因第614位碱基A突变成G导致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FAD2B基因第59位碱基A突变成C导致天冬酰胺变成苏氨酸,在第722位碱基A突变成T导致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结论】采用浓度1.5%的EMS处理甘蓝型油菜对油酸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高油酸材料FAD2A中第205位残基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和FAD2B中第241位残基酪氨酸变成苯丙氨酸都发生在油酸减饱和酶催化中心,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油酸含量提高。
张宏军肖钢谭太龙李栒官春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甲基磺酸乙酯高油酸
一种排种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种器,包括壳体(13)、主轴(1)、型孔轮(2)、齿轮(5)、推种轮(7)、护种环(9),壳体(13)上设有带切口的护种环(9),护种(9)外侧套装有型孔轮(2),型孔轮(2)的一端内面均匀设置一圈...
杨文敏官春云汤楚宙陈社员吴明亮王国槐谢方平李栒罗海峰刘忠松
文献传递
不同生育期油菜种子成熟特性研究
在长沙地区对早熟、中熟、迟熟油菜品系种子成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上旬成熟的品系是长沙地区的最适品系,表现在种子成熟天数较短(51d),经历的总积温适宜(864.9℃),经历的日平均气温适宜(16.96℃),种...
官春云陈社员李栒
关键词:油菜种子品种选育
文献传递
油菜小孢子培养及其单倍体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4年
综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与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分与培养条件(如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激素、活性炭、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单倍体在双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等领域的应用,对单倍体研究、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周芳菊李栒
关键词:油菜小孢子培养单倍体育种转基因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被引量:23
2003年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 ,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 (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花蕾的指标 ,花药颜色以绿带点黄或绿带黄为宜 ;(5 )提出胚从NLN液体培养基转到半固体B5培养基培养 3d后再转至固体B5培养基 ,比从NLN液体培养基直接转到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式相对较好 ,可提高胚再生频率 ;(6 )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 2 7d ,0 .2~ 0 .3cm大小的胚比 0 .6~ 0 .
李栒官春云陈社元王国槐刘忠松
关键词:油菜双倍体单倍体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
精密排种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排种检测传感器,包括排种管,排种管上接口下方依次设有种子排队机构、可调式种子检测通道、排种管下接口,可调式种子检测通道上设有一对红外发射/接收元件作为检测元件。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束红外线即可对种子通...
汤楚宙官春云向阳陈社员罗海峰王国槐谢方平李栒吴明亮刘忠松
文献传递
高油酸油菜品系农艺性状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对油菜(B.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别为77.5%,76.9%和78.9%)与3个普通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别为63.5%,61.6%和62.9%),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酸品系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等与普通油酸品系差异很小,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高油酸油菜品系叶片中的油酸含量比普通油菜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官梅李栒
关键词:油菜油酸含量农艺性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