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梅

作品数:62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8篇油菜
  • 19篇基因
  • 17篇油酸
  • 17篇育种
  • 15篇甘蓝
  • 15篇甘蓝型
  • 15篇甘蓝型油菜
  • 14篇高油
  • 12篇高油酸
  • 8篇优质油菜
  • 8篇作物
  • 7篇遗传育种
  • 7篇脂肪酸
  • 7篇作物遗传
  • 7篇作物遗传育种
  • 6篇性状
  • 5篇栽培
  • 5篇种子
  • 4篇选育
  • 4篇油酸含量

机构

  • 62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油料改良...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2篇官梅
  • 37篇官春云
  • 20篇李栒
  • 15篇陈社员
  • 14篇张振乾
  • 12篇刘忠松
  • 8篇肖钢
  • 8篇谭太龙
  • 7篇邬贤梦
  • 7篇王国槐
  • 6篇谭敏
  • 6篇陈浩
  • 3篇尹明智
  • 3篇田森林
  • 2篇黄璜
  • 2篇宋志荣
  • 2篇王峰
  • 2篇罗海峰
  • 2篇彭琦
  • 2篇刘唐兴

传媒

  • 6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作物研究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2012作物...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化学杂交剂ZMA和杂种研究
官梅官春云
关键词:RAPESEEDSTUDIESHYBRIDS
甘蓝型油菜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2021年
为探究乙酰转移酶基因对甘蓝型油菜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以低亚麻酸油菜20~35 d自交种cDNA为模板,克隆了乙酰转移酶基因(Acetyltransferase gene,AT)的2个拷贝(114和148),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并转化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T_(0)种子,PCR鉴定抗性苗后,收获T1种子,用气相色谱法检测T1种子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14编码的蛋白偏中性而148编码的蛋白偏碱性,114与148编码的蛋白均为稳定蛋白,亲水性差,属于脂溶性蛋白,且定位在细胞质,无跨膜结构;AT基因的2个拷贝114与148对饱和脂肪酸的转化有影响,114基因与148基因在脂肪酸代谢途径中,抑制软脂酸向硬脂酸转化。过表达114与148基因均会导致软脂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增加,硬脂酸含量的减少;过表达114基因,会使花生烯酸含量下降,干扰148基因的表达会导致芥酸含量的增加,结果表明,这2个拷贝对改良甘蓝型油菜脂肪酸成分作用明显。
程潜官梅张振乾常涛谭敏官春云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过表达RNA干扰
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找出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差异基因,利用4种不同花色(白色,土黄色,黄色以及金黄色)甘蓝型油菜为试材,采用紫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出不同花色甘蓝型油菜花色色素成分的种类和吸光度值差异,最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盛开期的油菜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再根据4种不同花色的甘蓝型油菜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出与甘蓝型油菜花色变异相关基因。结果表明,扫描得出的RGB值发现主要由于B值决定花瓣颜色,其中白花的B值最大(>200),金黄色花的B值最小(<5)。用色素提取液无水乙醇:丙酮:水(4.5∶4.5∶1)提取花瓣的色素,测量200~600 nm波长吸光度值,发现在400~500 nm间变化有规律,可以得出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造成。对4个花色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说明造成其差异的基因位于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上。本研究对后续优质油菜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吴宁柔韦云婷官梅
关键词:差异基因
高油酸油菜品系农艺性状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对油菜(B.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别为77.5%,76.9%和78.9%)与3个普通油酸品系(油酸含量分别为63.5%,61.6%和62.9%),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油酸品系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等与普通油酸品系差异很小,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高油酸油菜品系叶片中的油酸含量比普通油菜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官梅李栒
关键词:油菜油酸含量农艺性状
油菜不同油酸含量品系农艺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弄清油菜(Brassica.napus)种子油酸含量与种子产量之间关系,采用了3个高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上)与3个低油酸品系(油酸含量70%以下),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植株生长势、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菌核病危害程度均差异不显著,仅高油酸品系单株角果数稍少,病毒病危害程度稍高,其差异是显著的.油菜高油酸品系叶片中的油酸含量提高,且油酸减饱和率(ODR)较低.
官梅李栒
关键词:油酸含量油菜农艺性状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油酸合成中差异表达基因
甘蓝型油菜中,菜籽油油酸含量高是衡量油脂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两个去饱和酶FAD2和FAD3在脂肪酸去饱和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否只有这二个基因失活就能产生高油酸性状仍然存在争议.为了弄清此问题,我们采用了表达谱基因...
官梅李栒官春云
关键词:油菜油酸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油菜黄籽研究与育种进展
菜籽油是国产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占比55%以上。自1960年代发现黄色菜籽(黄籽)比黑籽种皮薄、无色素、含油量高以来,培育黄籽油菜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我们经近30年研究,新发现了芥菜型黄籽资源具有纯黄且遗传稳定的特点,...
刘忠松官春云严明理陈社员官梅陈浩刘显军杨柳
关键词:油菜黄籽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
文献传递
两个高油酸油菜鉴别基因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高油酸油菜的育种,具体涉及两个高油酸油菜鉴别基因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两种高油酸油菜鉴别基因,为atpB基因和肌酸磷酸激酶基因。所述基因的筛选方法,步骤如下:根据转录组分析,筛选高油酸油菜育种材...
张振乾陈浩肖钢官梅官春云陈社员刘忠松邬贤梦
文献传递
DOF转录因子AtDof1.7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被引量:6
2011年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含有一个独特的富含Cys残基的单锌指DNA结合区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tDof1.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T1G51700)序列设计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以拟南芥总DNA为模板,扩增AtDof1.7基因片段,将AtDof1.7基因正向反向分别插入表达载体的相应位置,构建成AtDof1.7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ADOF1。利用改良的floral-dip方法将干扰载体pADOF1成功转入野生型拟南芥,经草甘膦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RT-PCR技术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了AtDof1.7基因的表达和种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5株转基因植株中AtDof1.7基因的表达量不同程度低于野生型植株,种子油酸含量明显上升,亚麻酸含量明显下降,说明AtDof1.7转录因子与拟南芥种子脂肪酸代谢途径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在油菜中研究该类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尹明智官梅肖钢李栒官春云
关键词:拟南芥RNA干扰载体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与萝卜(Raphanus stativus)属间杂交的研究
对白菜型油菜与萝卜进行了属间杂交。主要结果如下:正、反交都高度不亲和;使用Gly和GA3能促进子房和胚的发育,GA2的效果优于Gly;通过子房培养获得了11株白菜型油菜×萝卜杂交的再生株,说明子房培养是获得属间杂种的有效...
李栒周芳菊官梅
关键词:油菜萝卜属间杂交子房培养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