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施肥
  • 8篇土壤
  • 7篇长期施肥
  • 5篇氮肥
  • 5篇黑土
  • 3篇N2O排放
  • 3篇
  • 2篇氮素
  • 2篇土壤供氮
  • 2篇土壤管理
  • 2篇土壤管理方式
  • 2篇农田
  • 2篇供氮
  • 2篇黑土农田
  • 2篇不同土壤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素含量
  • 1篇增温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朱霞
  • 8篇韩晓增
  • 4篇乔云发
  • 4篇王守宇
  • 2篇王凤菊
  • 2篇李晓慧
  • 1篇王蓓
  • 1篇孙庚
  • 1篇严君
  • 1篇宋春
  • 1篇刘琳
  • 1篇王凤仙
  • 1篇罗鹏
  • 1篇卢斯佳

传媒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五次全国土...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0.868、3.07μg.g-1),红壤(0.511、0.731μg.g-1),黑土(0.221、0.294μg.g-1),且添加可溶性碳显著促进了土壤N2O排放量。在黑土、潮褐土和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N2O排放量均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土壤>化肥土壤>无肥土壤,且与无肥土壤相比,红壤的化肥土壤N2O排放量增加254%,潮褐土化肥土壤增加49.5%,黑土化肥土壤增加1.74%,说明在有效积温越高的土壤上长期施肥对土壤N2O损失的贡献越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长期施肥
不同热量带长期施肥土壤氮素特征的研究
以采自中国科学院海伦、栾城、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的土样为对象,通过研究长期施肥对不同热量带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及外加碳氮后不同热量带长期施肥土壤氮素的转化积累,从土壤氮素养分控制的角度提出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
朱霞
关键词:长期施肥
黑土区长期施肥后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利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采自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土样,进行框栽试验,种植玉米,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后黑土供氮能力的变化特征和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长期不施肥处理土壤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这进一步说明长期施肥能够提高土壤氮素肥力。图3,表3,参13。
朱霞韩晓增王凤菊
关键词:供氮能力氮肥利用率长期施肥黑土
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肥料氮去向的研究
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利用N 示踪技术得出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的土壤固持和供应氮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单施化肥的常规土壤管理方式(Ⅰ)、高量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的土壤管理方式(Ⅱ)以及低量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方...
韩晓增朱霞王守宇乔云发
关键词:黑土农田土壤管理方式
文献传递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土壤氨挥发,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14.3、7.37 mg.kg-1),黑土(1.52、1.11 mg.kg-1),红壤(0.998、0.402 mg.kg-1).添加可溶性碳显著减少土壤因施氮肥产生的氨挥发量,其中黑土减少27.0%,潮褐土减少48.5%,红壤减少60.0%.在黑土、潮褐土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与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变化规律相反;在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李晓慧严君
关键词:氨挥发氮肥长期施肥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朱霞韩晓增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氮素黑土
模拟增温与施肥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气温升高和施肥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增温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4%、29.1%,而脲酶活性降低了18.0%,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说明增温促进高寒草甸土壤中碳磷循环。在不增温条件下,施肥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而施NPK则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增温条件下,施肥不会引起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显著变化,而施可溶性碳肥使脲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施NPK使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增温和施肥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而对多酚氧化酶无明显影响。因此,预测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草甸土壤中的多种酶活性对施肥的响应可能不显著。
刘琳朱霞孙庚罗鹏王蓓
关键词:增温施肥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NO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0.868、3.07μg...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李晓慧王守宇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长期施肥
文献传递
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三个施肥处理: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的土壤进行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K、NP、NPM土壤中的有机磷都能自然矿化,其中CK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弱,而NP、NPM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强,并且种植作物有利于土壤磷的矿化;CK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弱,施用磷肥可提高CK土壤的供磷能力,而NP、NPM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强,施用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影响不大;长期种植作物不施磷肥土壤中的磷处于耗竭状态,施NK肥种植作物处理能加剧土壤中磷的消耗;CK土壤供磷能力较弱,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低,对磷肥的利用率高,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明显;NP、NPM土壤供磷能力较强,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高,对磷肥的利用率低,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不大。
王凤菊韩晓增王凤仙宋春朱霞卢斯佳
关键词:培肥方式供磷能力黑土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0.868、3.07...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长期施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