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志向

作品数:20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移植
  • 6篇肾移植
  • 5篇移植术
  • 4篇术后
  • 3篇移植术后
  • 3篇静脉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背驮式
  • 2篇依赖型糖尿病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依赖
  • 2篇胰岛素依赖型
  • 2篇胰岛素依赖型...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移植
  • 2篇尸体
  • 2篇手术
  • 2篇受者
  • 2篇糖尿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文志向
  • 14篇夏穗生
  • 12篇陈知水
  • 12篇叶启发
  • 8篇林正斌
  • 8篇曾凡军
  • 8篇张伟杰
  • 8篇沙波
  • 6篇宫念樵
  • 6篇明长生
  • 5篇刘敦贵
  • 4篇明英姿
  • 4篇曾凡军
  • 4篇蒋继贫
  • 4篇沙波
  • 3篇李岗山
  • 3篇刘斌
  • 3篇魏来
  • 2篇黄祖发
  • 2篇刘慎微

传媒

  • 8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例成人尸体肝解剖及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 通过对肝第一、二、三肝门解剖、分布特点的了解,为肝脏移植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尸体肝进行了解剖研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肝门入、出管道采统的分布、特点、长度、直径的测量。结果 总胆管异常1例(2.5%),第一肝门动脉异常3例(7.5%)。肝左、中、右静脉长度和直径分别为(1.73±0.28)cm、(1.54± 0.16)cm、(1.58± 0.12)cm,(0.85± 0.05)cm,(106± 0.22)cm,(1.17± 0.12)cm。左中肝静脉共干87.5%,三支分别汇入IVC占7.5%,三复合干后及肝右、中静脉共干汇入IVC均为 2.5%。肝后间隙汇入IVC肝短静脉(19±8.5)支,直径(0.1±0.05)~(0.6±0.35)cm。结论 经尸肝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对困难肝切除和肝移植,特别是背驮式肝移植具有重要价值。
叶启发文志向沙波宫念樵陈实夏穗生
关键词:成人尸体解剖学肝移植肝脏外科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及有关问题探讨(附32例报道)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外科新技术。方法  1995年 9月至 1999年9月 ,对 30例患者施行了 32次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包括 1例减体积肝移植 ,1例肝肾联合移植 ,1例辅助肝肾联合移植 ,1例原旁位心房架桥肝移植 ,2例原位肝后下腔静脉心房架桥肝移植。结果 32次肝移植术均获成功 ,未发生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有 2例良性终末期肝病已分别存活 2年 10个月~ 4年 ,1998年以来施行背驮式肝移植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 1年存活率达 70 % (14/2 0 ) ,肝肾联合移植及辅助肝肾联合移植的 2例已存活近 1年。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作为八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技术具有无需转流 ,血流动力学稳定 ,内环境干扰小等优点。
叶启发林正斌陈知水曾凡军沙波刘敦贵刘慎微王莺文志向夏穗生
关键词:肝移植背驮式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报告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后临床诊治经过,包括起病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2019-nCoV核酸检测和肺部CT平扫)、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本例肾移植受者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方面具备典型COVID-19特征,诊断为COVID-19(重型)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通过减停免疫抑制剂、阿比多尔/奥司他韦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激素抗炎、吸氧、营养支持和充分休息等治疗,临床症状逐步缓解,肺部病灶吸收,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具有特定免疫抑制状态,COVID-19对受者的长期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卢峡明长生文志向仇丽茹许淑云陈韬宁琴罗小平陈知水宫念樵
关键词:肾移植免疫抑制
三种不同重建肝静脉回流术式的背驮式肝移植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 (PBLT)不同重建肝静脉回流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自 1 995年 9月至 2 0 0 2年 1月 ,对 59例各种不同适应证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 63例次PBLT ,其中 4例为再次背驮式肝移植 (RTLPB)。PBLT对肝静脉重建采用 3种吻合方法 :A组 1 7例 ,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 (standardpiggybacklivertransplantation ,SPBLT)技术 ,即供肝肝上下腔静脉 (sup H IVC)与受体成型的肝静脉行端端吻合术 (EEAT) ,为EEAT组 ;B组 1 2例 ,采用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 (APBLT)技术 ,即供、受体sup H IVC端侧吻合术 (ESAT) ,为ESAT组 ;C组 34例 ,采用APBLT技术 ,即供肝肝后下腔静脉后壁与受体肝后下腔静脉前壁侧侧吻合 (SSAT) ,为SSAT组。结果 EEAT组与ESAT组均有肝静脉回流受阻综合征、肝功能恢复延迟等并发症 ,SSAT组无上述并发症。结论 SSAT组技术易掌握 ,避免了EEAT组和ESAT组技术上的弊病 ,减少了并发症 。
叶启发曾凡军陈知水林正斌夏穗生张伟杰沙波文志向宫念樵李岗山蒋继贫刘洪明英姿肖建生裘法祖
关键词:肝移植肝静脉对照临床试验
血清可溶性CD3和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斥反应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穿刺证实为急性排斥(BPAR)反应组(n=16)sCD30值(185.3±42.6)U/mL显著高于非排斥组n=26,(75.3±22.7)U/mL,(P<0.005)。当sCD30和PRA阳值分别定为大于100U/mL和大于10%时,sCD30和PRA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56.3%对31.3%、特异度92.3%对92.3%、准确度78.6%对69.0%、阳性预测值81.8%对71.4%、阴性预测值77.4%对68.6%,sCD30阳性组和PRA阳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6对2.3。结论sCD30和PRA阳性是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sCD30与PRA相比更有助于预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赵于军黄祖发叶启发张懋祖成柯文志向刘斌明英姿朱立军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群体反应性抗体
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再移植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为提高临床肝肿瘤的根治切除率,通过对15条实验犬施行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再移植术,结果发现:7条犬存活8~24小时,5条犬存活24~96小时,3条犬死于术中转流失败。在存活的犬中,可见胆汁引流,有2条犬可自由行走。此技术较Pichlmayr技术简便,有把握切除第二和第三肝门区间肿瘤。结果说明半离体肝切除余肝自体再移植的技术可望有效应用于临床。
刘敦贵周平曾凡军沙波文志向王虹夏穗生
关键词:半离体肝切除自体移植
5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回顾分析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术的经验 ,力求进一步完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方法  5 0例次背驮式肝移植中 ,17例次采用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 (SPBLT) ,2 4例次采用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 (APBLT ,供、受者的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 ) ,其它肝移植术式的改良 9例次。结果 17例次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均存在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供肝放置棘手、血管重建后肝静脉回流道易扭曲及压迫重建的回流血管等问题 ;而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中 ,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缺陷 ,而侧侧吻合术式则可完全改善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并发症。结论 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存在的技术缺陷 ,减少了技术并发症。
叶启发陈知水曾凡军林正斌夏穗生刘敦贵陈实张伟杰文志向沙波刘慎薇宫念樵蒋继贫李岗山薛德麟裘法祖
关键词: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总结在肝移植术前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80次MARS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有关临床指标进行排序分析;术后生存30d的28例为生存组,死亡6例为死亡组,对部分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中免除移植出院8例,移植前死亡8例,34例过渡到移植,移植后死亡6例。单次6 h MARS治疗较大幅度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尿酸、血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显著改善系列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P<0.05);移植术后早期死亡与术前SOFA、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NF α和IL-10等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 术前SOFA、肌酐、INR、TNF α和IL-10水平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术前MARS支持可以显著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甚至避免移植手术。
袁金忠叶启发明英姿黄祖发赵玲玲赵学义王敏敏张懋祖文志向朱晒红伍锟
关键词:术前肝移植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肝移植术后胆泥及胆结石形成原因分析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和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 对 13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和 /或胆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发生胆泥和 /或胆结石的时间为 1.5~ 12个月 (平均 5 .5个月 ) ,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 5 .5min ,冷缺血时间为 11.5h ;UW液经门静脉灌注 ;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 15~ 2 0min ;11例供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 ,2例与结肠中动脉吻合。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及胆结石有多种原因 ,其中主要是缺血。
陈知水叶启发曾凡军林正斌明长生沙波文志向张伟杰魏来夏穗生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胆结石局部缺血
脾脏移植术临床意义的再思考被引量:6
2004年
文志向
关键词:脾脏排斥反应移植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肾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