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兴奎

作品数:27 被引量:59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遥感
  • 9篇植被
  • 7篇地表
  • 6篇植被指数
  • 6篇气候
  • 5篇反照率
  • 4篇沙尘
  • 4篇沙尘天气
  • 4篇热力
  • 4篇归一化植被指...
  • 3篇地表植被
  • 3篇月平均
  • 3篇植被覆盖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积雪
  • 2篇地表特征
  • 2篇遥感反演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作者

  • 27篇徐兴奎
  • 5篇陈红
  • 4篇林朝晖
  • 4篇田国良
  • 3篇王小桃
  • 2篇曾庆存
  • 2篇周广庆
  • 2篇张凤
  • 2篇金晓青
  • 1篇朱江
  • 1篇隋洪智
  • 1篇柳钦火
  • 1篇薛峰
  • 1篇张时煌
  • 1篇曾红玲
  • 1篇李维亮
  • 1篇刘素红
  • 1篇李建平
  • 1篇孙健
  • 1篇周秀骥

传媒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遥感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遥感反演被引量:35
2002年
地表特征和下垫面物理性质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 ,造成地表能量分布的不均 ,地球表面的半球反射在气候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在地 气能量交换中决定着能量在地 气之间的分配比率。反照率随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而这往往是形成区域小气候差异的原因。文中通过统计和双向反射模型 ,应用NOAA14 AVHRR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反演计算了 1997年中国月平均反照率的分布 ,并对结果做了分析检验。
徐兴奎刘素红
关键词:反照率遥感反演地表特征下垫面AVHRR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被引量:46
2011年
源自NOAA-NESDIS北半球积雪覆盖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期间,我国降雪覆盖范围基本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据全国无缺测、具有连续日降雪观测的台站资料波谱分析显示,1970—2000年我国降雪量年变化波谱组成比较简单,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和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划分出4个降雪量年变化相似区域:除东北少部分地区、内蒙中部至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东缘至四川盆地和新疆部分地区,降雪量持续呈线性和非线性减少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雪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减少.降雪量月变化也存在区域性分布特征,并与区域气温和地理特征有关.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降雪量月波动变化呈双峰分布,双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在气温较高的华南沿海地区,降雪量月变化呈单峰波动.
徐兴奎
关键词:降雪量积雪谐波分析
遥感和GIS在地-气系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田国良徐兴奎周秀骥李维亮余涛孙健
该成果根据我国气候模拟与预测急需解决的地表特征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很强的研究。它应用遥感和GIS技术首次建立了目前较为完整的地表特征地-气交换模式,为GCM模型的气候预测提供了完整的动态边界条件,使GCM的运行与预测精度得...
关键词:
关键词:RSGIS蒸散
青藏高原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遥感反演被引量:44
2002年
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对我国和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 ,而高原地表反照率是决定地表能量收支平衡十分重要的参数。本文采用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应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向反射模型 ,建立了动态的地表反照率反演方法 ,并对 1
徐兴奎林朝晖
关键词:遥感反演反照率青藏高原气候热力作用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8
2008年
正交分解反演于NOAA-AVHRR数据的叶面积指数、空间特征场分布和时间系数变化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在全球变暖气候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降水量与主特征场时间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决定高原地区植被整体覆盖年际变化和波动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植被覆盖总体增加的同时,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也存在显著的南北反相位区域变化特征,气候变暖是造成植被覆盖南北反相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气温持续增高导致活动积温增加,有利于高原南缘湿润地区植被的生长,相反却使高原北部地区干旱加剧,不利于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
徐兴奎陈红LEVY JasonK
关键词:青藏高原叶面积指数正交分解
中国区域陆表热力作用时空分布及异常变化区域的成因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互补相关理论,通过20cm蒸发皿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1980~2000年地表热力时空变化和分布.结果显示:四川盆地为中心的长江中上游流域和黑龙江北部地区热力作用显著异常增强;新疆和云南部分区域热力作用显著减少.上述区域内低云覆盖率也同步发生显著的异常变化.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波动数据和热带风暴频率资料证实,天气系统是造成地表热力异常分布的主要原因,并合理地解释了中国大部分区域年降水周期性和准周期性波动的成因.同时利用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下垫面性质变化对地表热力异常分布的影响.在地表植被增加区域,地表热力作用下降;在地表植被减少强度最大的城市化周边地区,热力作用显著增强,而更大范围的热力增强却与天气系统引发的低云异常减少有关.
徐兴奎金晓青Jason K.LEVY
关键词:遥感数据
中国区域降雪量和降雪频率对沙尘天气的影响作用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1970—2000年间气象台站降雪量和沙尘天气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冬春季主要积雪覆盖区域,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相对较低,各类沙尘天气基本发生在积雪覆盖率低、年降雪量少的区域。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年降雪量和沙尘天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降雪量的增多对沙尘天气的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年降雪频率也是影响沙尘天气爆发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少雪的地区,尤其体现在新疆北部地区,年降雪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减少各类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
徐兴奎王小桃周广庆
关键词:沙尘天气降雪量地表覆盖
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50
2007年
归一化的植被指数(NDVI)自然正交分解结果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4年前后,中国西北部区域地表植被覆盖呈增加的过程;1994~2000年,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开始退化,植被退化强度空间分布不匀.TOVS云覆盖数据与地表特征时间变化的一致性,间接证明1994年之后西北部地区植被退化的事实.通过降水和NDVI的相关分析,划分出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气候影响显著区域、气候与人为影响共同作用显著区域.并从气候和人为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西北部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下降的原因.在降水和NDVI相关显著区域,气候干旱因素是造成1994年后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原因;而黄河等流域1994年后植被退化的区域,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因素是造成植被覆盖退化的主要因素.
徐兴奎陈红张凤
关键词: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退化
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被引量:3
2000年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式,很难解释、预测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内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气候数值模拟.到目前为止,气候数值预测模式已经有几十种之多,但都存在着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模型运行方向上的非客观性:静态的初始边界场与动态的地-气过程之间的矛盾.随着模型的运行超过某一时间尺度后,这种初始场已不能影响模型的运行方向,由于现有气候模式的局限性,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的模型.该文发展了一个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研究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包括地表特征数据的建立,地表反照率、温度和粗糙度的反演和计算.
田国良徐兴奎柳钦火
关键词:遥感
中国区域1960~2000年活动积温年代变化和地表植被的适应性调整被引量:23
2009年
一年多季农业耕作区域的布局和植被物候变化是长期气候适应的结果。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以活动积温和天数为综合指标的各种级别的气候区域边界发生变化,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两季农业耕作区域和植被物候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其中20世纪60~80年代,活动积温和天数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平稳,边界没有发生明显的拓展和收缩,但随着气温升高,20世纪90年代活动积温边界发生改变,各量级的活动积温和天数综合指标边界明显向北推进。对应于气候的持续变暖,来自遥感数据的谐波分析和物候监测结果显示,90年代北方地区一年两季耕作面积增加,范围向北扩展;同时植被物候也发生明显改变,80年代和90年代的物候变化比较显示,1995年之后植被生长期比1985年之前普遍提前约10d左右,在一年两季耕作区域,植被生长期提前将近20d左右。
徐兴奎王小桃金晓青
关键词:气候变暖叶面积指数物候归一化植被指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