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桃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沙尘
  • 2篇沙尘天气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覆盖
  • 1篇地表植被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滞后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暖
  • 1篇物候
  • 1篇活动积温
  • 1篇积温
  • 1篇降雪
  • 1篇降雪量
  • 1篇归一化植被指...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徐兴奎
  • 3篇王小桃
  • 1篇周广庆
  • 1篇张凤
  • 1篇金晓青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区域降雪量和降雪频率对沙尘天气的影响作用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1970—2000年间气象台站降雪量和沙尘天气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冬春季主要积雪覆盖区域,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相对较低,各类沙尘天气基本发生在积雪覆盖率低、年降雪量少的区域。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年降雪量和沙尘天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降雪量的增多对沙尘天气的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年降雪频率也是影响沙尘天气爆发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少雪的地区,尤其体现在新疆北部地区,年降雪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减少各类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
徐兴奎王小桃周广庆
关键词:沙尘天气降雪量地表覆盖
中国区域1960~2000年活动积温年代变化和地表植被的适应性调整被引量:23
2009年
一年多季农业耕作区域的布局和植被物候变化是长期气候适应的结果。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以活动积温和天数为综合指标的各种级别的气候区域边界发生变化,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两季农业耕作区域和植被物候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其中20世纪60~80年代,活动积温和天数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平稳,边界没有发生明显的拓展和收缩,但随着气温升高,20世纪90年代活动积温边界发生改变,各量级的活动积温和天数综合指标边界明显向北推进。对应于气候的持续变暖,来自遥感数据的谐波分析和物候监测结果显示,90年代北方地区一年两季耕作面积增加,范围向北扩展;同时植被物候也发生明显改变,80年代和90年代的物候变化比较显示,1995年之后植被生长期比1985年之前普遍提前约10d左右,在一年两季耕作区域,植被生长期提前将近20d左右。
徐兴奎王小桃金晓青
关键词:气候变暖叶面积指数物候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对沙尘天气滞后性影响的机制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1982~2000年卫星和335个气象台站沙尘天气观测资料相关分析显示,中国区域沙尘天气年发生频次与植被覆盖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沙尘天气主要发生源地,夏季植被的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后期冬春两季各类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而这种影响机制却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准地转正压模式,从3个摩擦量级分析了上述现象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大气与水面摩擦系数量级,最高可在72h内使边界层大气风速平均下降90%;在大气与裸土摩擦量级,18h内边界层大气平均风速最高可下降100%;在大气与植被摩擦量级,1h内边界层大气平均风速就可以下降100%.观测事实和模拟结果证实,地表植被残存的根茎,是影响冬春两季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残留根茎对大气的摩擦阻挡作用,是夏季植被对沙尘天气产生滞后性作用的主要机制.
徐兴奎王小桃张凤
关键词:植被沙尘天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