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

作品数:60 被引量:71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气候
  • 23篇夏季
  • 16篇环流
  • 16篇降水
  • 12篇气候预测
  • 9篇年代际
  • 9篇季风
  • 9篇大气环流
  • 8篇夏季降水
  • 8篇暴雨
  • 7篇年代际变化
  • 6篇汛期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台风
  • 4篇登陆台风
  • 4篇沙尘
  • 4篇沙尘天气
  • 4篇太平洋年代际...
  • 4篇年代际振荡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空军装备研究...
  • 1篇澳大利亚新南...
  • 1篇云南电力调度...

作者

  • 60篇陈红
  • 24篇林朝晖
  • 14篇赵思雄
  • 13篇孙建华
  • 9篇郎咸梅
  • 7篇曾庆存
  • 7篇周广庆
  • 6篇郑飞
  • 6篇张庆云
  • 6篇彭京备
  • 5篇穆松宁
  • 5篇马洁华
  • 5篇徐兴奎
  • 5篇李超凡
  • 5篇田宝强
  • 4篇朱江
  • 4篇李宏毅
  • 4篇林壬萍
  • 4篇包庆
  • 4篇卫捷

传媒

  • 33篇气候与环境研...
  • 7篇大气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统计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通过考察与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HRF)年际增量相关的环流,确定了5个预测因子:冬季北太平洋涛动、12月南极涛动、春季3~4月南印度洋气压、春季3~4月白令海气压、春季3~4月印尼—澳洲附近经向风垂直切变;然后利用这5个预测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HRF年际增量的预测模型,进而预测HRF。交叉检验表明,在1962~2005年的后报中,这个预测模型对HRF显示了较高的预测技巧,预测结果与实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潜力,对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预测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陈红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2018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被引量:1
2018年
中科院大气所ENSO预测结果显示,2018年夏季(6—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中性状态。中科院大气所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6—8月),全国总体形势为降水趋于常年。部分地区可能呈现偏多或偏少的情况。具体为,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中部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河套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登陆台风数正常偏少。
彭京备布和朝鲁郑飞陈红郎咸梅俞越林朝晖张庆云林壬萍李超凡汪君田宝强包庆穆松宁陆日宇朱江
关键词:气候预测登陆台风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对 1 998年 5~ 6月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 (HUAMEX)期间的 6次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 :( 1 ) 6次暴雨过程均与锋面活动有关 ,每次锋面过程都与锋生区对应。锋面的特征既不同于冬季的冷锋 ,又不同于夏季长江流域的梅雨锋。( 2 )对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作了计算 ,发现暴雨过程中华南地区为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大值区 ,降水产生的凝结加热作用很重要。 ( 3)华南前汛期暴雨与南海季风有密切关系。 1 998年华南前汛期偏南气流多次增强 ,与暴雨过程有直接的联系。 ( 4 )对四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作了分析 ,发现对应不同个例 ,水汽的供应源地并不相同 ,孟加拉湾、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都可能是重要的水汽供应源地。 ( 5 )对云顶黑体温度 (TBB)的分析表明 ,华南上空的对流云团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 6)将HUAMEX暴雨过程与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 (FGGE)期间的华南暴雨过程及“94·6”
陈红赵思雄
关键词:暴雨过程分析对流云团季风环流
CMIP6模式对欧亚大陆冬季雪水当量的模拟能力评估及未来预估
2024年
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模拟数据和欧洲宇航局GlobSnow卫星遥感雪水当量(Snow Water Equivalent,SWE)资料,评估了CMIP6耦合模式对1981~2014年欧亚大陆冬季SWE的模拟能力,并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预估了21世纪欧亚大陆SW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MIP6耦合模式对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能模拟出欧亚大陆中高纬度SWE的主要分布特征;耦合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及经验正交函数主要模态特征的模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多模式集合能提高模式对SWE变化趋势和主要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此外,多模式集合结果对欧亚大陆冬季SWE与降水、气温的关系也有较好的再现能力。预估结果表明,21世纪欧亚大陆东北大部分地区的SWE均要高于基准期(1995~2014年),而90°E以西的欧洲大陆SWE基本上呈现减少的特征;21世纪早期,4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积雪变化的差异不大,但21世纪后期积雪变化的幅度差异较大,而且排放越高积雪变化的幅度越大,模式不确定性也越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欧亚大陆冬季未来积雪变化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全球变化背景下局地气温、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积雪的增多。
陈红史学丽
我国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可能关系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1951~2005年华南4、5月份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4、5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中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4、5月份降水均在1970年代初期发生显著的年代际转变,从之前的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华南4月份降水与前一年7~11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华南5月份降水与当年2~5月份的中西太平洋海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在4、5月份年代际降水偏少(多)时期,前期中西太平洋海温偏暖(冷);同期亚洲大陆南部及非洲大陆的海平面气压显著偏低(高),北太平洋海区海平面气压偏高(低);我国华南上空存在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异常,我国华南地区北边界存在显著的南(北)风异常,造成华南地区北边界异常水汽输出增强(减弱)。同时,我国大陆对流层中上层大气显著偏暖(冷),东亚高空急流显著偏北(南),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东(西),向华南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少(增加),从而在华南地区形成异常的水汽辐散(辐合),最终导致华南地区4、5月份降水的减少(增加)。
李宏毅林朝晖陈红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1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被引量:76
1998年
对1998年7月下旬发生于长江中下游的暴雨,即“二度梅”,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认为:(1)在这一时期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向南撤退并稳定在偏南位置,为长江流域降水提供了重要的条件;(2)中纬度系统维持两脊一槽的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而夏季风在这一期间偏弱,前沿停留于长江流域,同时与中纬度的偏北气流形成一条沿长江流域东西走向的切变线;(3)在这条切变线附近不断有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其中一部分中尺度系统达到很强烈的程度,甚至引发了884mm/h的强降水;(4)对流层上层,如200hPa上的高压,其东侧的强烈的辐散区正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上下层系统的有利配合,对这次暴雨的发生十分有利。
赵思雄孙建华陈红张凤
关键词:长江流域暴雨
199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与环境预测研究中心汛期暴雨短期数值预测被引量:6
1998年
对1998年夏季汛期(6~8月)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在6~8月期间用IAP-ETA暴雨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每天的24小时的降水实时预报;首次采用从Internet网上获取的NCEP资料,作为初值。预报的结果表明,ETA坐标有限区域模式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NCEP资料是有用的,尤其是在高原和广大海洋资料稀少地区。
陈红孙建华贝耐芳王俊张宝严杜长萱蔡则怡赵思雄
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IAP9L_Co LM,通过两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了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一组试验为常规后报试验,积雪是由模式陆面过程预报得到的,另一组试验为积雪试验,模式积分过程中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由微波遥感积雪资料替代,一天替换一次。通过分析两组试验后报结果的差异,来考察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3~5月)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欧亚大陆积雪模拟水平的改善能提高春季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中、高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报性,模式对我国春季气温异常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可预报能力也有显著增强。对我国春季降水,虽然预报技巧较低,但引入较真实的欧亚积雪作用后,由于中高纬环流场预报技巧的改进导致降水的预测能力也有所改进。个例分析也表明,欧亚中高纬春季积雪异常模拟水平的改善导致了欧亚中高纬贝加尔湖及以南区域环流场可预报性的提高,最终使中国东部区域春季气候异常模拟技巧得以改善。以上结果也证实,欧亚大陆积雪是影响东亚区域春季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要提高模式对中国春季气候的预报技巧,积雪模拟水平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陈红
关键词:可预报性
北京“12·7”降雪过程的分析研究被引量:85
2002年
对2001年12月7日一次引发北京交通堵塞的降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资料,包括北京325m气象塔获取的特殊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次降雪过程属于较为常见的“回流天气”型、但山于该系统的信息较弱,给预报增加了难度。对于改进预报的可能性作了一些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提出了看法。
赵思雄孙建华陈红齐琳琳赵翼浚李爱国李云云
关键词:降雪过程城市灾害降水过程触发机制大气环流
欧亚大陆积雪对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IAP9L_CoLM,通过两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了欧亚大陆积雪对夏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对一组试验,积雪是由模式预报得到的,对另一组试验,模式积分过程中欧亚大陆积雪由微波遥感积雪资料替代。通过分析两组试验...
陈红
关键词:夏季气候可预报性大气环流模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