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冰
- 作品数:31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PTLD患者资料,复习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入组男女比例1∶1。实体器官移植(SOT)4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HSCT)6例。中位年龄3岁,移植后至确诊中位时间12.5个月,HSCT患者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4,P=0.005)。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淋巴结肿大。23例为非结构破坏性,10例为多形性,12例为单形性,1例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型。EBER检测阳性41例,阴性5例。结论PTLD是SOT或HSCT严重的并发症,多于移植后早期发生,HSCT患者术后发病明显早于SOT患者。对PTLD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 王琳陈光勇岳冰苏才丽张燕林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特点
-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例胃肠道CFT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胃肠道CFT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5岁;5例发生于胃,1例发生于回盲部;胃肠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黏膜面光滑;组织学表现为大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其内可见稀疏分布的梭形细胞,散在及灶状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营养不良性钙化和砂粒体形成;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117、DOG-1、CD34、Actin、Desmin、S-100,ALK、Ig G、Ig G4,Ki-67指数为0~5%;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或内镜下肿物切除治疗,随访6~31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肠道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容易误诊为消化道其他间叶来源性肿瘤,应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做出综合诊断。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
- 郑晓丹陈光勇石晓燕张彦宁柳玮华魏雪静岳冰
- 关键词: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苏才丽滕孝静王苗岳冰陈光勇刘红刚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双侧颈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伴颌下腺累及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儿男,5岁.2周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双侧颈部肿大,可触及包块.于2013年4月23日入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双侧颈部及颌下均可见肿大淋巴结,右侧大者2.5 cm×0.9 cm,左侧大者1.9 cm ×O.7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8×109/L,C反应蛋白31.8 mg/L,血中检测EB病毒抗体阴性.给予抗炎、补液等支持治疗后,颈部包块未见减小.2013年5月9日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自发病以来,患儿间断高热(最高38.5℃),盗汗,精神尚可,体重未见明显下降.查体:双侧颈部肿大,双侧颌下可触及多个活动性包块,质硬,皮肤不红,无触痛.
- 张晓敬谢建兰岳冰周小鸽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颈部肿大颌下腺颈部包块肿大淋巴结
-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和背景黏膜病理学特征及其对活检病理诊断的提示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后早期胃癌,特别是其背景黏膜的临床病理学改变,并探讨术前活检病理出现过低诊断的原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6—2021年除菌后早期胃癌90例、未除菌早期胃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120例及其对应的活检标本,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照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结果(1)与无除菌史的早期胃癌相比较,除菌后早期胃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分化型腺癌,肿瘤区域内癌性和非癌性上皮呈交错分布;(2)除菌后早期胃癌背景胃黏膜形态学具有特征性改变,包括胃黏膜肠化腺管开口增宽、腔缘呈锯齿状改变、肠化上皮胞质呈嗜酸性及微泡状;(3)除菌后胃癌上皮细胞存在低异型性,可能造成活检病理出现过低诊断或漏诊。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早期胃癌及其背景黏膜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可以作为病理诊断的线索,提高活检病理准确性,减少过低诊断。
- 孙晓宇李静岳冰徐瑞贾梅高杨陈光勇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胃黏膜
-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melanoma,PGI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GI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qRT-PCR法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PGIM中女性8例,男性6例;中位年龄59岁(年龄44~84岁);肿瘤位于食管7例,直肠肛管4例,胃2例,小肠1例。除4例术前得到确诊外,其余10例均被误诊。发生于食管者以进食哽咽感,发生于直肠肛管者多因腹痛便血、排便困难为首发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大部分呈实性巢状,部分呈假乳头结构,在57%(8/14)病变中可见移行的邻近上皮组织内黑色素细胞Pagetoid样累及。肿瘤细胞可呈四种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最多见,其次为梭形细胞型、横纹肌样细胞型以及小细胞型。免疫表型:HMB-45、Mart-1、vimentin、MUM1、S-100阳性,CD56部分阳性,14例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随访3~48个月,11例死亡(平均生存期11个月),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PGIM好发于食管和直肠肛管,恶性程度高,病理特征多样,易被误诊,应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 魏雪静张彦宁徐瑞岳冰郑晓丹柳玮华陈光勇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食管肿瘤黑色素瘤病理
- 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49例病理类型构成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PSEL)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9-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本院外检及会诊病例中诊断为PSEL的病例共49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结果 49例PSEL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58∶1;年龄范围1~76岁,平均年龄40岁,中位年龄40岁,发病年龄与组织学类型有很大的关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浆细胞瘤、滤泡性淋巴瘤(FL)更多见于中老年人,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L)更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理类型上,霍奇金淋巴瘤(HL)3例(6.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6例(93.9%)。3例HL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2例为结节硬化型,1例难以分出具体类型。46例NHL中,B细胞淋巴瘤占97.8%(45例),T/NK细胞淋巴瘤占2.2%(1例)。B细胞淋巴瘤中前五位为:DLBCL 35.6%(16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2.2%(10例),MALT淋巴瘤11.1%(5例),浆细胞瘤8.9%(4例),BL 6.7%(3例),FL 6.7%(3例)。1例T/NK细胞淋巴瘤为细胞毒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论 PSEL中NHL最为多见,HL较少见。NHL中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T/NK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各个类型淋巴瘤的性别及发病年龄也各有特点。
- 岳冰张燕林郑媛媛王琳谢建兰周小鸽
- 关键词: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
-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九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至2016年间诊断的9例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研究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9岁。肿物直径0.2~1.2cm,平均直径0.56±0.28 cm。9例患者治疗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显微镜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片状,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中央。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S-100、CD68、Vimentin。结论消化道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管,少见发生在胃及结肠。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张淑红岳冰于海云郑媛媛柳玮华
- 关键词: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SP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7例中女性32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25.9岁(年龄范围1~64岁)。组织学显示,在皮下脂肪组织内见异型的淋巴细胞浸润,仅1例小灶累及真皮。瘤细胞小~中等大、核形不规则。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35/39)、CD3(57/57)、CD5(30/39)、CD7(33/37)、CD4(4/57)、CD8(56/57)、TIA-1(46/46)、粒酶B(52/53)、TCRαβ(46/46)(+)。46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5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 5例患者死于该疾病,其中4例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HPS),1例不伴有HPS。结论 SPTCL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典型的病理形态学为肿瘤细胞围绕脂肪细胞形成花环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为CD3、CD8、TCRαβ、细胞毒性标记物(TIA1和粒酶B)(+)。不伴有HPS的SPTCL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伴有HPS患者。
- 张淑红邵汇琳岳冰柳玮华郑媛媛周小鸽
- 关键词: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免疫组化
- CD7在非淋巴造血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索CD7在非淋巴造血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总结其规律。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多种不同组织切片283例,观察HE切片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多组织芯片进行CD7筛查,然后与雌激素受体(ER)进行同切片的对比分析。结果 CD7在乳腺组织中51.15%(67/131)、子宫内膜组织中100%(18/18)、宫颈组织中100%(15/15)、输卵管组织中100%(2/2)、卵巢组织中44.4%(4/9)、前列腺组织中33.3%(1/3)出现细胞核阳性表达;其余数种组织均未出现CD7细胞核表达。CD7在非淋巴造血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在细胞核,而不在细胞膜。ER在乳腺组织中53.44%(70/131)、子宫内膜组织中100%(18/18)、宫颈组织中100%(15/15)、输卵管组织中100%(2/2)、卵巢组织中33.3%(3/9)、前列腺组织中33.3%(1/3)出现细胞核阳性表达;其余数种组织均未出现ER表达。结论①CD7不仅可以在淋巴造血组织中表达,也可在一些非淋巴造血组织中表达;②CD7仅在非淋巴造血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③CD7与ER表达的组织类型基本吻合。
- 岳冰周小鸽
- 关键词:CD7雌激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