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周兴

作品数:74 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6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8篇哲学
  • 12篇尼采
  • 10篇现象学
  • 9篇艺术
  • 7篇形而上学
  • 6篇尼采哲学
  • 5篇翻译
  • 4篇语言
  • 4篇文化
  • 4篇文明
  • 3篇当代哲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人类文明
  • 3篇社会
  • 3篇神学
  • 3篇思维
  • 3篇权力意志
  • 3篇人工智能
  • 3篇处境
  • 2篇当代艺术

机构

  • 65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美术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杭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71篇孙周兴
  • 1篇郭贵春
  • 1篇张曙光
  • 1篇邓安庆
  • 1篇吴根友
  • 1篇汪信砚
  • 1篇陈思和
  • 1篇鞠实儿
  • 1篇谢地坤
  • 1篇俞吾金
  • 1篇赵剑英
  • 1篇张能为
  • 1篇朱平
  • 1篇王中江
  • 1篇景海峰
  • 1篇尚杰
  • 1篇彭永捷
  • 1篇赵敦华
  • 1篇任平
  • 1篇甘绍平

传媒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学术界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4篇学术月刊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探索与争鸣
  • 3篇贵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世界哲学
  • 3篇诗书画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开放时代
  • 2篇中国翻译
  • 2篇现代哲学
  • 2篇油画艺术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时代建筑

年份

  • 2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绘画的此在
2014年
当马丁·海德格尔用“此在”(Dasein)来界说人之存在时,他不再在传统的“现实存在”或者“现成性”角度来规定人的本质,而是试图在现象学和解释学意义上揭示人的可能之在。“此在”不是猪一般的现实的沦陷者,而是不断向着诸多可能性绽出的创造性的实存者。可能性高于现实性,因此艺术高于历史——这本来就是亚里士多德《诗学》里的原初教诲。
孙周兴
关键词:绘画亚里士多德《诗学》
晚期尼采为何重归艺术?
2017年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哲学通常被分为早、中、晚三期。一般认为,早期尼采重视艺术,主张一种“悲剧形而上学”;中期尼采变了腔调,弃艺术而倚重于科学;晚期尼采致力于营造他的“哲学主楼”,形成了一种“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这种看法略显粗糙,但大致不差。不过,我们的问题在于:在晚期的大量著述中,特别是在他的笔记遗稿中,尼采何以又重新大谈艺术,标榜“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孙周兴
关键词:尼采艺术晚期形而上学权力意志腔调
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时期尼采笔记选被引量:1
2017年
一、全集第十一卷笔记选 [笔记本34,1885年4月至6月]34[4]我曾多么矫饰地讲出了自己当作“狄奥尼索斯因素”来感受的东西!讲得多么学究气,多么的单调,哪怕只是为了产生效果,为几代语言学家打开一个新的工作领域,讲得还远远不够深奥呐!因为这个通往古代的通道被完美地掩埋起来了;那些自大之人,特别是自以为要超过希腊人、比希腊人更聪明的人,例如歌德和温克尔曼之流,他们连希腊人的一点儿味儿都闻不到。
孙周兴
关键词:权力意志尼采艺术狄奥尼索斯希腊人温克尔曼
形而上学问题被引量:13
2003年
本文主要以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背景,从形而上学的问题提法入手讨论形而上学的双重问题结构,即存在学路向的先验追问与神学路向的超验追问。
孙周兴
关键词:形而上学尼采
如何重建生活世界经验?——论实存哲学的心理学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哲学本来就具有心理学的意义,因为除了物之理,哲学要讲心之理,是谓"哲学心理学",但在近代科学乐观主义的时代里,物理压抑了心理。19世纪后期人文心理学兴起,形成了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现象学心理学(胡塞尔),实存主义(存在主义)心理学(尼采、海德格尔)等思潮,构成现代"哲学心理学"的主体。本演讲重点探讨以个体此在结构和存在意义分析为基本任务的实存哲学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学问题,围绕"生活世界经验之重建"这一基本课题,讨论实存哲学与生活世界经验的关系。本演讲认为,作为滥觞于19世纪后期的新哲学,实存哲学本身是对自然生活世界与技术生活世界之断裂的反应,因此对当代人类的心理经验具有建构性意义。
孙周兴
关键词:哲学心理学
人文科学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被引量:5
2018年
与作为现代工商文明基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科学的影响力日趋下降。面对正在迫近的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科学需要确认两个前提:其一是技术统治的确立,其二是全球一体化的现实。只有确认了这两点,人文科学才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并且积极界定自己的未来使命。
孙周兴
关键词:人文科学人工智能
当代哲学的处境与任务
2021年
今天的哲学需要重新思考自然人类文明向技术人类文明的过渡,当代哲学必须取得“未来哲学”的形态,完成从“历史性”向“未来性”的方向转换。哲学的使命在于面对被技术工业深度改造和重塑的技术化生活世界,为重建今天和未来的新生活世界经验作出贡献。
孙周兴
关键词:当代哲学人类文明技术化
技术统治与类人文明被引量:31
2018年
随着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展,现在我们得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尼采所谓的"上帝死了"意味着自然人类精神表达方式的衰落,即传统宗教、哲学和艺术的衰落,换种说法,是技术统治压倒了政治统治,而自然的人类文明正在过渡为技术的"类人文明"。"类人文明"这个表述主要指向人类身-心的双重非自然化或技术化,即目前主要由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来实施的人类自然身体的技术化,以及由智能技术(算法)来完成的人类智力和精神的技术化。本文进一步认为,未来哲学的根本课题在于如何提升全球政治共商机制,以节制技术的加速进展,平衡技术的全面统治。
孙周兴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末人、超人与未来人被引量:13
2019年
尼采于19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末人"和"超人"概念经常遭受误解,例如关于"超人"概念,常有来自法西斯主义和生物主义的曲解。时隔近一个半世纪,人类的末日感和未来之忧愈加炽烈,我们理当在新的形势下追问:谁是"末人"?"末人"是我们吗?谁是"超人"?"超人"是"未来人"吗?本文试图对尼采的"超人"概念做一个未来哲学或技术哲学的重新定位,目标在于朝向未来的人类文明之思。本文认为,任何关于"超人"概念的区域科学式理解都是不当的或者不够的;尼采的"超人"概念应与他的"上帝死了"命题相联系,更应与他的"权力意志"学说(关于人和生命之本质的重新规定),特别是与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中蕴含的"圆性时间"观相关联;尼采的"末人"是对进入技术工业的自然人类之本质的规定,"超人"则是关于未来新人的天才般的想象和预感,两者之间纠缠着自然与技术的二重性运动。而无论如何,今天我们不得不接着尼采思考人类的位置和命运,人类的自然性和技术性,以及自然人类向技术人类的过渡。
孙周兴
关键词:超人未来哲学
记“国际现象学研讨会暨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
1995年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东南大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交流中心和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次现象学哲学国际会议于1994年10月25日至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从意识形象学到社会现象学”。来自德国、美国和瑞士的一些著名现象学家,以及来自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从事现象学哲学研究者约40多人与会。现将会议情况简介如下。
孙周兴
关键词:现象学哲学哲学研究现代外国哲学中西文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