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汀阳

作品数:157 被引量:1,94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著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哲学宗教
  • 30篇政治法律
  • 27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5篇哲学
  • 21篇存在论
  • 12篇政治
  • 9篇人工智能
  • 8篇哲学问题
  • 8篇知识论
  • 7篇主体性
  • 6篇主义
  • 6篇维特根斯坦
  • 6篇伦理
  • 6篇民主
  • 5篇形而上学
  • 5篇伦理学
  • 5篇本源
  • 4篇道德
  • 4篇心理
  • 4篇艺术
  • 4篇知识
  • 4篇中国哲学
  • 4篇文化

机构

  • 13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2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42篇赵汀阳
  • 2篇高全喜
  • 2篇杨立华
  • 2篇任剑涛
  • 2篇刘擎
  • 2篇王惠民
  • 1篇王人博
  • 1篇彭国翔
  • 1篇李磊
  • 1篇郭贵春
  • 1篇先刚
  • 1篇包刚升
  • 1篇卢风
  • 1篇张曙光
  • 1篇牛可
  • 1篇谢文郁
  • 1篇关凯
  • 1篇唐文明
  • 1篇鞠实儿
  • 1篇孙歌

传媒

  • 29篇哲学研究
  • 10篇社会科学战线
  • 8篇探索与争鸣
  • 8篇世界哲学
  • 6篇江海学刊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社会科学文摘
  • 5篇哲学动态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文化纵横
  • 3篇世界经济与政...
  • 3篇人文杂志
  • 3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开放时代
  • 2篇新华文摘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学术界
  • 2篇学术月刊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被引量:4
1995年
一、无用的和有用的哲学曾经是有用的.一切现代的知识和思想系统的发展都深受哲学的影响,然而,哲学的这种影响力在今天已经衰微了.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①哲学变得无用,是因为各种有用的知识和思想系统不再需要哲学还是因为哲学已经无助于这些知识和思想系统的发展;②如果哲学仍然是必需的,那么,什么样的存在方式能够使哲学成为必需的.
赵汀阳
关键词:哲学问题有用性伦理学问题价值体系存在论知识论
冲突、合作与和谐的博弈哲学被引量:47
2007年
作者试图分析两个问题:如果要研究由非合作博弈发展出合作的可能性,什么样的理论实验博弈的设计才是合理和普遍有效的;什么是最可能形成合作的条件。其中以罗尔斯、艾克斯罗德和哈贝马斯的设想作为具体分析案例,分别指出这些方案在游戏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的游戏条件,从而导致对合作的错误理解。最后,作者改造了中国关于和谐的传统概念,提出一种比帕累托改进更有利于形成合作的“孔子改进”。
赵汀阳
关键词:博弈
时间: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分析了时间概念,讨论了物理时间、形而上时间和人文时间各自的有效性。着重研究了人文时间的多种时态,特别是意识时态和历史性时态,论述了"古今"概念与"作"(创制)概念何以化时间为历史以及在定义历史性上的决定性意义,并且说明了中国的形而上学和历史哲学的一致性。
赵汀阳
关键词:古今
假如元宇宙成为一个存在论事件
2022年
元宇宙被设定为一个与实在世界相对而相关的虚在世界。这就提出了一个存在论问题:至少有一个在真实世界之外的可能世界同样有能力实现其世界化和现实在世性,于是人可以同时生活在至少两个可能世界里。具体地说,在充分发达的视觉技术、听觉技术甚至触觉和味觉技术的支持下,更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支持下,再加上尚未出现的新技术,就可以狠狠地想象元宇宙作为一个世界的巨大能量。
赵汀阳
关键词:视觉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存在论世界化
未来哲学发展的形势
1989年
哲学的性质.不管人们对哲学有多少种理解,哲学的原始意义(爱智慧)仍然是最合适的理解。实际上这已经暗示了哲学的发展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有着根木的区别。由于哲学是一种基础性的研究,或者说是关于种种"本质"的研究,因此。
赵汀阳
关键词:分析哲学哲学问题现代哲学哲学发展维特根斯坦主观主义
终极问题:智能的分叉
2017年
人工智能一开始是个知识论问题,现在快要变成一个存在论问题,一个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危及人类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存在论问题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反存在,那就是一个终极问题。这个存在论问题的最早版本是加缪提出的自杀问题。
赵汀阳
关键词:存在论人工智能知识论
普遍价值和必要价值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提出几个论点:重要的普遍价值必须是普遍必要价值;以"关系"作为分析单位才能够普遍有效地定义什么是普遍价值;验证普遍价值的最佳模式是普遍模仿。
赵汀阳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神学概念被引量:19
2015年
任何文化都有某种宗教信仰,这是一种文化的安身之处,或者说是自身确认的恒定依据。可是,通常认为中国缺乏一个总体性的宗教,而只有一些地方性的民间宗教,那么,如何能够解释中国的整体性以及安身立命的稳定依据?这是一直未能被解释之谜题。事实上,中国是一个神学概念,因此,中国就是中国人的信仰,或者说,中国本身的存在方式就是中国的神学信念。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具有"包容性"。可是,为什么具有这种广泛的包容性?这又是一个问题。中国之所以形成中国是因其独特的"漩涡"动力模式,漩涡一旦形成就具有必然的向心力和自身强化的力量。中国漩涡的形成一方面与早期中国的政治行为有关,另一方面与早期中国发展出来的天下观有关,于是形成了"内含天下的中国",中国也因此具有天下概念的无限兼容能力和无限内部化能力。这个"内含天下的中国"是一个神性存在,不能被削足适履地归入民族国家、文明国家或者帝国之类的政治概念或社会学概念。
赵汀阳
关键词:漩涡向心力
人工智能“革命”的“近忧”和“远虑”——一种伦理学和存在论的分析被引量:133
2018年
人类的技术发展正在取得多种革命性的突破,其中一些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蕴含巨大风险。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导致的严重而尚不致命的危险,以及在较远的将来可能导致的致命危险;同时还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安全条件,提出需要为超级人工智能设置确保自毁的程序以保证人类的存在地位。
赵汀阳
GPT推进哲学问题了吗被引量:17
2023年
当前的人工智能仍然属于图灵机,其采用的是经验主义和进化论原则。GPT是图灵机的一种升级版,其思维方式已经从机械主义转变为经验主义和进化论。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突破奇点尚需获得自我意识、反思性和创造性,这意味着必须建立人工智能自己的语言,并将“数据作业”转变为“思想作业”——虽然不一定需要先天语法,但需要有先验的逻辑。尽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突破奇点,但技术文明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制度文明的发展水平,未来这将划时代地全面改变世界。因此,人类需要一个“新启蒙运动”来应对新技术所带来的问题,注重技术发展与制度演化之间的平衡,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赵汀阳
关键词:GPT人工智能主体性图灵机奇点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