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学丽

作品数:21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9篇动脉狭窄
  • 9篇颈动脉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内治疗
  • 6篇颈动脉狭窄
  • 5篇颅内
  • 4篇动脉瘤
  • 4篇置入
  • 4篇成形术
  • 3篇心肌
  • 3篇支架成形术
  • 3篇支架置入
  • 3篇支架置入术
  • 3篇置入术
  • 3篇微小动脉瘤
  • 3篇小动脉
  • 3篇颅内动脉
  • 3篇老年
  • 2篇心肌病

机构

  • 18篇北京医院
  • 3篇浙江医院
  • 2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姜学丽
  • 16篇刘加春
  • 16篇王大明
  • 15篇翟乐乐
  • 14篇王利军
  • 13篇陆军
  • 11篇祁鹏
  • 3篇李雅国
  • 2篇黄抒伟
  • 2篇姜寿峰
  • 2篇杨重庆
  • 2篇刘芳
  • 1篇姚稚明
  • 1篇龚涛
  • 1篇彭海静
  • 1篇姜宏志
  • 1篇钱江南
  • 1篇陈海波
  • 1篇韩轶鹏
  • 1篇黄松波

传媒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泰山卫生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2006全国...
  • 1篇全国心脏内、...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 探讨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 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I〉3/4)血管内治疗的町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27个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27个动脉瘤中24个用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前者有4个动脉瘤100%栓塞,13个90%,6个80%,1个80%以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所有患者临床随访平均51个月(1-94个月)无再出血,6例7个动脉瘤在术后6-38个月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生长.结论 相对宽颈的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上可行,操作相对安全,初步结果有效.
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翟乐乐姜学丽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滤网脑保护装置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观察和护理
本研究自2001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滤网脑保护装置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型术7l例次,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对其术前准备、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姜学丽郭红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翟乐乐祁鹏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姜学慧姜学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的支架成形术或(和)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有后循环缺血症状且经血管造影证实有相关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行内科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给予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治疗和随访观察资料。结果共有81例入选本研究,其中男68例,女13例;年龄60~87岁,平均70岁;平均随访28.1个月,81.5%(66/81)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住院及随访期间总卒中发生率为4.9%(4/81),卒中相关死亡率为2.5%(2/81)。本组中有48例(59.3%)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52例次,技术成功率为98.1%,动脉狭窄率由术前(82.4±13.1)%降至(6.4±3.2)%(t=22.4,P=0.00)。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支架成形术或(和)内科药物治疗的短期疗效良好。
陆军王大明陈海波刘加春刘芳姜宏志李金王利军龚涛姜学丽翟乐乐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药物疗法
颈动脉扭曲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背景颈动脉扭曲被认为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扭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根据治疗结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扭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安全性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支架相关死亡或残疾。共植入自膨式支架24个,术后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3%降至11.25%;扭曲角度(Metz观测分类法)由术前<90°全部纠正至>12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术前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完全消失;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临床随访6~72个月,除1例发生支架对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出现同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血小板聚集试验呈阿司匹林抵抗、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2例失访外,其余17例患者CT血管造影(10例)和B超(7例)检查均显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和扭曲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治疗一定程度的颈动脉扭曲,其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脑缺血发作,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王利军王大明刘加春陆军祁鹏姜学丽彭海静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rotid endartrectomy,CEA)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行CAS的老年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88例患者共置入支架92个,均为自膨式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4.6%下降至13.2%。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发生颈动脉窦反应23例,占26.1%。70~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与60~6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与颈动脉分叉部的距离≤10mm者与〉10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6例,高灌注综合征4例,其中颅内出血1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脑血管痉挛4例,肾功能不全3例,穿刺部位淤斑或血肿7例。随访期间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3例,心肌梗死1例,脑出血1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人CAS风险相对较高,正确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王利军王大明刘加春陆军祁鹏姜学丽翟乐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
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评价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北京医院44例48个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44例患者中,男20例,女24;平均年龄57.8岁;Hunt—Kosnik分级:0、1~2和3~4级的患者分别为11、23和9例,1例无法确定分级。48个动脉瘤中,动脉瘤瘤体最长径均≤3mm;前交通、大脑中、后交通和颈内动脉动脉瘤依次分别为11、8、14和12个,胼周、椎和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各1个。39个动脉瘤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其中13个辅以支架,6个栓塞临时使用了球囊),9个动脉瘤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了支架。结果39个囊内栓塞的动脉瘤中,9个动脉瘤100%栓塞,20个90%,9个80%,1个〈80%。术中破裂出血1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2例,小脑梗塞致共济失调1例。对所有患者临床随访4~90个月无出血,13例在术后4—72个月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再生长。结论破裂与未破裂的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上可行,操作相对安全,初步结果有效。
王大明刘加春王利军陆军祁鹏翟乐乐姜学丽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未破裂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扭曲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和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建立颈内动脉扭曲的血流动力学理论分析模型,研究扭曲动脉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动脉扭曲和脑缺血的关系。方法以颈内动脉的生理解剖参数为原型,建立动脉扭曲的几何模型,根据血液流动的边界条件,对扭曲动脉的血液流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颈内动脉扭曲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各15例进行临床实测,用微导管和压力传感器测量颈内动脉扭曲前后的压力,用血管造影机计算扭曲动脉的直径和长度。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动脉扭曲程度的加重,血流的压降增大,伸长长度增加;临床实测结果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颈内动脉扭曲可以造成动脉扭曲远端血压下降,在一定情况下,严重的动脉扭曲可能是脑缺血发作相关因素之一。
王利军王大明赵峰刘加春陆军祈鹏朱辉翟乐乐姜学丽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液动力学现象数值模拟
置入Mercury颈动脉支架的小型猪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Mercury颈动脉支架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组织相容性等。方法选择6头雌性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体重为16.6~22.4kg,平均为19.5kg,3~4个月龄。先高脂饲料饲养16周,然后将7枚Mercury颈动脉支架置入6头巴马小型猪的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改用普通饲料饲养。支架置入前后,分别进行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置入后1周用颈动脉双功能超声判断血管支架内通畅情况,第13周时复查DSA和IVUS,然后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在高脂饲料饲养后2周,动物血浆胆固醇升高达基础值的4.1倍[(2.4±0.3)mmol/L和(9.8±3.8)mmol/L]。此后血浆胆固醇基本稳定在这一高水平。第16周时,DSA显示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6.1±4.9)%,IVUS检查见到明显的内膜回声增强。同期预实验巴马小型猪的病理检查可见颈动脉内膜增厚,并有少量泡沫细胞和脂质沉积出现。②支架全部成功置入猪的颈动脉,支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第13周时的DSA和IVUS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明,支架表面已被新生内膜覆盖,新生内膜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为主,支架周围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Mercury颈动脉支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支架本身组织相容性良好。
刘加春王大明钱江南李雅国杨重庆黄松波姜学丽翟乐乐黄抒伟姜寿峰
关键词:颈动脉
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神经介入研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对象,以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为模型建立的主要手段。应用体外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颈动脉狭窄的形成情况,并对颈动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出创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案。结果16周时的DSA发现:高脂饲养和动脉球囊损伤组平均狭窄率达33.32%±12.84%;病理检查证实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高脂饲养加动脉球囊损伤,16周可以初步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
刘加春王大明李雅国钱江南杨重庆翟乐乐姜学丽姜寿峰黄抒伟
关键词: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广西巴马小型猪颈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