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娜

作品数:44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细胞
  • 17篇结核
  • 16篇粒细胞
  • 15篇中性粒细胞
  • 11篇杆菌
  • 9篇教学
  • 8篇生理学
  • 8篇结核病
  • 8篇结核病患者
  • 8篇病患
  • 8篇病理生理学
  • 7篇杀伤
  • 7篇结核杆菌
  • 7篇病理生理
  • 6篇生理
  • 6篇生理学教学
  • 6篇理学
  • 6篇活性
  • 6篇病理生理学教...
  • 5篇凋亡

机构

  • 44篇蚌埠医学院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传染病...

作者

  • 44篇姜丽娜
  • 17篇姚春艳
  • 15篇李柏青
  • 11篇金齐力
  • 10篇赵士弟
  • 9篇赵云霞
  • 9篇陈前芬
  • 9篇王春
  • 6篇刘宏升
  • 3篇赵瑾
  • 3篇汪洪涛
  • 3篇李言
  • 3篇张凯
  • 2篇陈耀
  • 2篇贺文欣
  • 2篇黄丽
  • 2篇董银凤
  • 2篇王小娇
  • 1篇郭术俊
  • 1篇韦莉

传媒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5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牡丹江医学院...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第六届全国免...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2增强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结核杆菌的活性
姜丽娜姚春艳金齐力贺文欣李柏青
关键词:结核中性粒细胞活性氧IL-12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模型组(I/R组)、I/R+后处理(PostC)组(PostC组)和I/R+LPostC组;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缺血1.5 h,术后24 h处死实验小鼠。小鼠运动行为变化按Longa标准进行评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I/R+LPostC和I/R+PostC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I/R+PostC和I/R+LPostC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LPostC抑制小鼠脑I/R过氧化损伤,改善神经行为;其机制可能与LPostC能够减少脑组织活性氧生成和促进其清除有关。
赵瑾赵士弟黄磊姜丽娜潘慧祝世功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行为学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SI)。SI组给予SI120 mg·kg-1·d-1连续灌胃21 d,其余2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第22天I/R组和SI组行手术阻断三血管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1 h后处死,取大脑皮层,光镜观察脑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Cyt-C、caspase-9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I/R组线粒体膜崩解、嵴消失,脑细胞大量凋亡。与I/R组相比,大豆异黄酮预处理能明显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脑细胞凋亡率(P<0.01)。I/R组Cyt-C、caspase-9和caspase-3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含量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SI组Cyt-C、caspase-9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结构,减少线粒体释放Cyt-C,降低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赵士弟陈耀姜丽娜董银凤陈前芬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CASPASE-9CASPASE-3
多色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含量和亚群上的关系。方法采用五色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CD3+T细胞在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两群细胞中各亚群(CD4亚群、CD8亚群、双阴性亚群及CD45RA初始细胞亚群)在各自细胞群体中所占比例,统计软件分析两群细胞间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NKT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所占比例为0.35%(0.10%~1.50%),CD3+T细胞比例为58.4%(43.2%~72.5%);在Va24+NK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69.1%(21.3%~90.9%)、CD8亚群为15.0%(4.5%~76.2%)、双阴性亚群为9.5%(0.7%~69.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2.4%(6.8%~54.0%),在CD3+T细胞中CD4亚群所占比例为54.7%(27.0%~74.7%)、CD8亚群为33.7%(19.9%~48.2%)、双阴性亚群为10.2%(1.9%~24.4%)、CD45RA初始细胞亚群为39.8%(10.3%~63.0%)。两群细胞间除CD4亚群和CD45RA亚群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5 5,P<0.05;r=0.829 5,P<0.01),其余各指标均无相关性。CD4+NKT细胞含量与总NKT细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CD8+NKT与总NK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680 2,P<0.01;r=0.401 7,P<0.05)。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TCRVα24+NKT细胞与传统T细胞间除在CD4亚群和CD45RA初始细胞亚群间有显著相关外,其余各亚群相关较少。
姚春艳姜丽娜汪洪涛金齐力李柏青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NKT细胞
开放实验室对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口腔医学是医学中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之一,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好各种临床操作技能。开放口腔学实验室,可以为口腔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王春姜丽娜刘宏升郑庆委
关键词:口腔医学
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索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临床医学本科3 个班学生,A 班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B 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C 班前部分章...
姜丽娜陈前芬赵瑾赵云霞赵士弟
结合循证医学的C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4年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更好地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对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崔芳芹姜丽娜赵云霞马琳赵士弟
关键词:循证医学CBL教学法病理生理学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的相对独立与分离限制了学生能力培养,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已成为医学教学改革趋势。为此,我院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尝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改革。通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基础与临床课程的局部整合、实施基础与临床教师相结合授课、改进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促使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同时采用学生评教、考试等方式初步检验改革成效;并对影响教改的不利因素及对策作了一定探讨。
赵士弟吴俊英陈前芬姜丽娜李言关宿东
关键词:教学改革病理生理学
IL-2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IL-2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新鲜健康成人外周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L-2(20,40,80,160 U/ml)孵育2 h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孵育5 min后,瑞特染色,观察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正常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38.71±2.37)%和0.35±0.032;加入IL-2 20,40,80,160 U/ml,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45.38±1.94)%和0.49±0.084,(51.12±2.06)%和0.61±0.054,(56.73±1.32)%和0.67±0.028,(59.46±1.72)%和0.71±0.039。结论IL-2能提高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增强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姜丽娜姚春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中性粒细胞
腹腔注射IL-2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IL-2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和4个不同浓度的实验组。将浓度分别为20,40,80和160 U/ml的IL-2(实验组)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计算出不同浓度IL-2作用后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为(16.98±1.22)%,20 U/ml组为(39.66±0.98)%,40 U/ml组为(57.61±1.04)%,80 U/ml组为(60.22±1.32)%,160 U/ml组为(61.11±0.99)%;吞噬指数依次为0.21±0.048,0.52±0.032,0.79±0.041,0.82±0.057和0.83±0.028。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IL-2可以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姚春艳姜丽娜郭术俊马华
关键词:IL-2单核吞噬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