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齐力

作品数:46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1篇结核
  • 9篇杆菌
  • 6篇小鼠
  • 6篇粒细胞
  • 6篇杆菌感染
  • 5篇血清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中性粒细胞
  • 5篇结核分枝杆菌
  • 5篇结核杆菌
  • 5篇分枝杆菌
  • 5篇THP-1细...
  • 4篇杀伤
  • 4篇细胞因子
  • 4篇巨噬细胞
  • 4篇教学
  • 4篇病患

机构

  • 33篇蚌埠医学院
  • 29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金齐力
  • 15篇韦莉
  • 14篇李柏青
  • 12篇姚春艳
  • 11篇姜丽娜
  • 6篇韩玮玮
  • 6篇刘勇
  • 5篇方家敏
  • 5篇程霞
  • 5篇孙悝
  • 5篇杨玉萍
  • 4篇管俊昌
  • 3篇吕小艳
  • 3篇吕小艳
  • 3篇夏佩莹
  • 3篇张涛
  • 2篇李曦光
  • 2篇孔晓明
  • 2篇焦贤春
  • 2篇赵守松

传媒

  • 21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第六届全国免...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CD3^+CD16^+CD56^+)比例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自然杀伤T(NKT)细胞(CD3+CD16+CD56+)比例的95%参考值范围。方法:取141名正常成年人和3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直接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溶血洗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T细胞和T细胞各亚群的数量。分析获取的结果以百分位数计算95%的正常值范围。结果:141名正常人外周血NKT细胞(CD3+CD16+CD56+)的百分率平均数为4.16%,标准差为4.13%,以百分位数法获得95%参考值范围为(0.78~11.71)%;18~30岁组、31~50岁组和51~70岁组的NKT细胞(CD3+CD16+CD56+)比例的平均数分别为4.64%,3.91%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肺癌患者组与正常组该项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到正常人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CD3+CD4+/CD3+CD8+比值以及NK细胞(CD3-CD16+CD56+)的比例均与大多数报道的正常值相似。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NKT细胞(CD3+CD16+CD56+)比例的95%参考值范围是(0.78~11.71)%,平均数为4.16%,中位数为2.97%,虽然NKT细胞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但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未发现肺癌组患者NKT细胞比例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
姚春艳金齐力姜丽娜唐洁李柏青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荧光素(FITC)标记Mtb,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对Mtb的标记率。健康人外周全血与FITC标记Mtb(FITC-Mtb)于37℃共孵育10~120 min,溶解红细胞,洗涤后加台盼蓝淬灭未吞噬的FITC-Mtb的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阳性单核细胞的数值,计算单核细胞对Mtb的吞噬率。FITC-Mtb与佛波醇酯(PMA)激活分化的THP-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孵育1~6 h,或以1∶1~100∶1的比例孵育1 h和2 h,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吞噬率。结果:FITC(50μg/ml)与Mtb作用2 h的标记率达92%。人单核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0 min的34.68%增加至120 min的79.90%。THP-1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 h的30%增加至6 h的81%。FITC-Mtb与THP-1细胞以100∶1比例孵育1 h,吞噬率达平台(81%);以50∶1的比例孵育2 h,吞噬率达平台(82%)。未加台盼蓝淬灭时,单核细胞在10 min和120 min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29%和6%;而未加台盼蓝淬灭时,THP-1细胞在1 h和6 h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1%和7%。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FITC标记Mtb是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对Mtb吞噬活性的简便、快速和重复性好的方法。
金齐力姜丽娜姚春艳闵宏林李柏青
关键词:结核杆菌流式细胞术单核巨噬细胞
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病病人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心脑血管病病人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病人249例,根据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AA组,n=141)、氯吡格雷组(ADP组,n=20)、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双联组,n=88),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病人血小板抑制率,分析3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双联组的AA途径和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8.47±19.69)%和(68.08±28.12)%,均高于AA组的(77.71±29.7)%和ADP组的(52.57±26.97)%(P<0.01和P<0.05)。双联组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分别为6.82%和11.36%,均低于AA组的21.99%和ADP组的30%(P<0.01和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心脑血管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接受标准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心脑血管病病人存在抗血小板抵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抗血小板有协同作用。
方家敏程霞吕小艳金齐力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血栓弹力图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后假体生存状况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进行再翻修手术后假体的生存状况、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年后患者假体感染状况分为生存组58例和再感染组24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感染患者假体周围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常规指标,采用国际视觉痛觉评价量表(VAS)、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包括运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能力等)对患者的痛觉、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生存组以及再感染组患者年龄、病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感染组患者PCT、CRP、ESR等指标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生存组患者运动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再感染组(P<0.05),再感染组患者疼痛感程度较生存组强烈,VAS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感染患者假体周围关节分泌液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再翻修手术生存状况与患者基础疾病、运动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有关,检测PCT、CRP、ESR等常规指标能够有效预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再翻修术后假体的生存状况。
朱勋兵金齐力张仲传刘涛韩冠生
关键词:膝关节假体
三硫二苄基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022年
目的探讨三硫二苄基(DTS)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克隆形成和CCK-8检测DTS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与免疫印迹检测DTS对A549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TS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DTS对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JAK/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IL-6可以激活STAT3信号通路,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验证DTS对A549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依赖JAK/STAT3信号通路。结果我们的结果显示DTS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其凋亡;DTS诱导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DTS减弱EMT转化,且与JAK和STAT3磷酸化相关;IL-6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可以挽救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DTS具有干预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生物学作用。因此,DTS可能成为潜在治疗NSCLC的药物。
张路高二可金齐力韩晓静钱峰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的影响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住院病人,根据有无HP感染情况将其分为HP感染组和HP未感染组,分别测定2组Hcy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分析HP感染对Hcy及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相关性。结果:HP感染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检出率为19.61%(10/51),高于HP未感染组的5.88%(3/51)(P<0.05); HP感染组的TC、HDL-C、LDL-C异常检测率均高于HP未感染组(P<0.05~P<0.01)。HP感染组病人血清TC、TG的水平均高于HP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的Hcy和LDL-C水平均高于HP未感染组(P<0.05),而HDL-C水平低于HP未感染组(P<0.05)。HP抗体水平与病人体内的Hcy、TC、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48、0.243和0.272,P<0.05)。结论:HP感染与HHcy的发生及血脂水平的异常密切相关,并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程霞孙悝刘晓云陶象男金齐力
关键词:血脂幽门螺杆菌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
小鼠肝脏淋巴细胞几种分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肝脏淋巴细胞分离方法得到的总淋巴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 cells)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比例和细胞绝对数,明确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按照析因设计,将不放血(A法)、摘眼球放血(B法)、体循环灌流(C法)、摘眼球结合体循环灌流(B法+C法)4种肝脏预处理方法和单浓度离心法(Ⅰ法)、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Ⅱ法)2种Percoll分离方法进行全面组合,共获得8种组合条件,分离小鼠肝脏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型细胞比例。结果:肝脏预处理方法中B法+C法获得淋巴细胞比例最高,A法获得淋巴细胞绝对数最高,B法获得的NK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和细胞绝对数均最高;Ⅱ法获得的淋巴细胞、T细胞、NK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和细胞绝对数均高于Ⅰ法。对于NKT细胞比例和NK细胞绝对数,肝脏预处理方法和Percoll浓度之间有交互作用(P<0.01和P<0.05),其他均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采用摘眼球放血结合体循环灌流法,结合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法(33%+70%),可获得较高数量和比例的固有免疫细胞,有助于对肝脏固有免疫细胞如NKT细胞、NK细胞等的研究。
孔晓明金齐力韦莉王婷范伟朱翔刘勇
关键词:细胞分离PERCOLL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
熊守庆张效明王廷涛陈燕金齐力高燕燕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THP-1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THP-1细胞后对细胞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Mtb以10∶1感染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建立Mtb感染THP-1细胞的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PMA分化的THP-1细胞及Mtb感染THP-1细胞CD14的表达。结果:THP-1细胞和PMA分化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21.6%,对Mtb的吞噬率分别为7.7%和93.0%;Mtb感染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CD14的阳性率为27.5%。结论:PMA分化后的THP-1细胞表面CD14的表达增加,Mtb感染后CD14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对Mtb的吞噬率增加。
金齐力韦莉李柏青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THP-1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14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与血清HBVDNA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1 c+,PDC的特异性标记为L ineage-HLA-DR+CD123+);固相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PDC相对平均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者,但缺少统计学意义,MDC相对数量在两者间没有差别;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相对数量显著高(P<0.01)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在上述3组中MDC相对数量无差异(P=0.194)。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DC的凋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增加与HBeAg血清转换有关,提示PDC可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董加秀赵守松高继君焦贤春李柏青金齐力崔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亚群HBVDNA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